江德兴
- 作品数:20 被引量:9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 试论地方政府管理模式创新的动力、条件与方式被引量:3
- 2002年
- 对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管理模式创新的动力、条件与方式进行了探讨 ,指出地方政府管理模式创新动力来自内外两方面 ,成功的地方政府管理模式创新必须具备主体、组织、文化 3个方面的条件 。
- 徐云袁久红江德兴
- 关键词:地方政府
- 重返马克思的制度视域——论马克思制度分析的一般框架被引量:5
- 2008年
- 马克思是较早将制度纳入理论分析的思想家,对于制度的本质、结构、功能和变迁的探讨构成了其制度分析的独特视域。马克思运用整体分析法、本质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等多种方法,揭开了制度的活动社会性的本质,然后层层递进,抓住了制度的结构及其整体性、自洽性、历史性等特性,并眼光独具,发掘了制度所蕴含的规律转换性功能、整合性功能及规范性功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制度变迁的形式、动力和逻辑。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马克思那里,已经初步建构起关于制度分析的一般框架。
- 江德兴陈良斌
- 关键词:制度分析框架
- 政府管理内涵探析
- 2002年
- 在国内外学术界,政府管理有着许多不同的称谓,如行政、行政管理、政府行政管理、国家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公共管理等。政治学、行政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不同学科对政府管理这个概念都有不同的定义,就是在同一学科内部也存在多种观念,很难形成共识。
- 徐云江德兴
- 关键词:政府管理依法行政公共行政
- 试论邓小平理论的逻辑结构被引量:7
- 1999年
- 任何理论体系都有一个逻辑起点,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反思。社会主义本质包含的“发展生产”、“共同富裕”两个基本规定构成了邓小平理论逻辑的双重结构;这两个基本规定的逻辑展开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四个层次的理论内容。邓小平理论就是由双重四层结构组成的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
- 江德兴
- 关键词:逻辑起点
- 马克思的人类社会化思想──兼论现代社会发展的实质被引量:7
- 1996年
- 马克思人类社会化思想立足于其社会性概念,揭示了在物质生产工具变革基础上人类社会演化发展的内在机制,阐明了人类社会化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必然趋势。它是我们建立科学的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石。
- 江德兴
- 关键词:社会性发展生产社会化人类社会社会化进程现代资本主义
- 论美是社会的最高价值被引量:2
- 2012年
- 美并不是通常所认为的是真与善的统一,因而也不是如康德所说的是感性与理性、自然与道德之间的中介。美是人的生命的自由流露和实现,是对真与善的超越,是人类发展的最高境界。当劳动是出于对丰富个性、全面的能力发展的渴望这种内在必然性时,就是在进行美的创造。遵循生命的自由呼唤,尽情地任由内在丰富本性的全面展现,就是美的规律。美作为社会的最高价值,引导社会确立以人为目的的价值目标,培养人们树立非功利导向的人生态度。
- 江德兴楼健
- 关键词:社会文化
- 实践范畴与马克思主义的总体逻辑被引量:4
- 2008年
-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范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逻辑的基础。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探讨由哲学层面的实践范畴向马克思主义其他领域(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转化的中介范畴。生产社会性范畴是实践范畴向政治经济学范畴转化的逻辑中介,权力范畴则是政治经济学范畴向科学社会主义范畴转化的逻辑中介。马克思主义就是以实践为逻辑起点和逻辑线索,以若干个中介范畴为纽结联系起来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 江德兴张国顺
- 城市治理的空间正义维度探究被引量:34
- 2015年
-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对农村的空间剥夺、城市中"社会排斥"以及弱势群体空间权利被剥夺等空间生产和分配的不正义现象日益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空间正义"理应成为当代城市治理的一个重要维度,主要包括空间价值正义、空间生产正义和空间分配正义三个理论层面。本文尝试结合城市治理和空间正义两大热点议题,探究空间正义对城市治理的意义及现实路径选择。本文认为,城市治理模式下空间正义的实现,依赖于空间生产和分配过程中的公民参与,通过政治参与重塑城市空间,保障公民的"城市权利",合理界定城市政府职能。
- 庄立峰江德兴
- 关键词:城市化
- 关于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的若干思考被引量:2
- 2009年
- 马克思主义是活的学说,作为客观规律的反映,它具有被特定客观条件所规定的历史性,又具有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性。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应特别注重研究那些被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形势提到首位的重要原理。
- 江德兴刘红雨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原理
- 社会网络视角下企业组织的合作信任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信任是企业组织合作的基础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在现代社会中,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企业组织要形成合作信任必然会受到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因此,培育和构建企业组织合作信任需要跳出传统封闭化的思路全面走向网络化的思维模式。在社会网络的全新视角下,文章通过对企业组织间信任产生和生成的分析,找到影响信任生成的主要因素,并针对不同依赖程度的合作关系,分别提出有效的信任培育机制。
- 陈良斌江德兴吴荣顺
- 关键词:社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