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怡新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穴位
  • 3篇穴位注射
  • 3篇神经病变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糖尿病周围
  • 3篇糖尿病周围神...
  • 3篇糖尿病周围神...
  • 3篇糖尿病周围神...
  • 3篇周围神经病
  • 3篇周围神经病变
  • 3篇病变
  • 2篇形态学
  • 2篇综合征
  • 2篇坐骨
  • 2篇坐骨神经
  • 2篇围绝经
  • 2篇围绝经期
  • 2篇围绝经期综合...
  • 2篇经期

机构

  • 5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汪怡新
  • 3篇曹雯萍
  • 3篇鲁佳
  • 3篇乔明
  • 3篇王欣君
  • 3篇杨丽
  • 3篇董勤
  • 3篇郭茗
  • 3篇项晓人
  • 3篇张静
  • 1篇孙永
  • 1篇沈梅红

传媒

  • 2篇四川中医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电针与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比较电针与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保护作用的效应特点。方法 136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穴位注射组,建立大鼠DPN动物模型。电针组取肾俞、足三里,穴位注射组取穴相同,注入弥可保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前、20 d、40 d、60 d后进行空腹血糖、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TrkA的表达检测。结果电针和穴位注射法均具有一定的降低血糖及良好的改善神经传导功能的作用,其降糖效应以电针法为优(P<0.01),在提高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方面以穴位注射法为佳(P<0.01),对运动神经传导功能的改善作用两组基本一致(P>0.05)。电针和穴位注射法均能提高DPN大鼠NGF及其受体TrkA的表达,治疗60天时穴位注射的提高幅度优于电针组(P<0.05)。结论电针和穴位注射法均具有抗本病神经损伤的作用,但对血糖、神经传导速度、NGF及其受体TrkA表达的影响存在效应差异。
董勤曹雯萍鲁佳杨丽乔明郭茗张静汪怡新孙永王欣君项晓人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电针穴位注射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选穴规律探析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 :分析1990年以来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文献,总结其选穴、归经、刺灸方法的临床应用规律,为制定针灸防治本病的规范化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2013年),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相关方法,将纳入的临床研究文献中所选腧穴进行腧穴、经络、刺灸方法等方面的统计及分析。结果 :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共60篇,涉及78个穴位、661频次,平均每个穴位使用8.48次;选用穴位累积频率50%以上且相对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三阴交、肾俞、神门、太冲、太溪、关元、百会、脾俞、肝俞、内关、足三里;选用经络应用频次最多的为膀胱经、任脉、督脉、脾经。治疗手段除针刺外,还涉及耳穴贴敷、穴位注射、艾灸、电针、火针、推拿捏脊等多样治疗方法。结论 :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所选穴位以三阴交、肾俞、关元、太冲、足三里最为常见,经络主要集中在膀胱经、任脉、脾经,刺灸方法常取单纯体针,配以多种方法综合应用。
汪怡新沈梅红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针灸取穴规律
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病理形态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136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穴位注射组,建立大鼠DPN动物模型。二甲双胍组按0.04g/kg灌胃,穴位注射组取肾俞、足三里,注入弥可保注射液。60天后动物处死取坐骨神经,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呈现日趋加重的神经细胞损伤,二甲双胍组和穴位注射治疗后,神经组织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P<0.01),而2个治疗组间比较,穴位注射优于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法能有效改善DPN大鼠的病理损伤,促进周围神经病变的修复。
杨丽董勤曹雯萍鲁佳乔明郭茗张静汪怡新王欣君项晓人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穴位注射病理学
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136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穴位注射组,建立大鼠DPN动物模型。二甲双胍组按0.04g/kg灌胃,穴位注射组取肾俞、足三里,注入弥可保注射液。60天后动物处死取坐骨神经,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呈现日趋加重的神经细胞损伤,二甲双胍组和穴位注射组治疗后,神经组织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P<0.01),而2个治疗组间比较,穴位注射组优于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法能有效改善DPN大鼠的病理损伤,促进周围神经病变的修复。
杨丽董勤曹雯萍鲁佳乔明郭茗张静汪怡新王欣君项晓人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穴位注射病理学
针药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结合滋肾清心方(更年新方)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和去卵巢模型大鼠的作用及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评价针药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讨针药结合治疗本病的可能机理。  方法:1)临床观察:收集2013年...
汪怡新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动物模型针药结合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