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汉卿

作品数:291 被引量:2,218H指数:23
供职机构:台州学院医药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3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5篇理学
  • 87篇医药卫生
  • 35篇生物学
  • 17篇化学工程
  • 13篇农业科学
  • 7篇机械工程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电气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7篇学成
  • 57篇化学成分
  • 25篇微乳液
  • 25篇表面活性
  • 24篇化学成分研究
  • 24篇活性剂
  • 24篇表面活性剂
  • 22篇催化
  • 21篇NMR
  • 19篇挥发油
  • 15篇自由基
  • 15篇离子
  • 14篇三萜
  • 14篇黄酮
  • 13篇液晶
  • 13篇活性
  • 11篇电子自旋
  • 10篇皂甙
  • 10篇润滑
  • 9篇化合物

机构

  • 279篇中国科学院
  • 21篇云南大学
  • 18篇山东大学
  • 17篇河南大学
  • 17篇西北师范大学
  • 12篇兰州大学
  • 10篇河南师范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新...
  • 7篇兰州大学第二...
  • 6篇山东师范大学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曲阜师范大学
  • 5篇扬州大学
  • 5篇中国科学技术...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云南烟草科学...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4篇菏泽学院
  • 3篇台州学院

作者

  • 288篇汪汉卿
  • 30篇鲁润华
  • 28篇郝京诚
  • 21篇李干佐
  • 20篇冯良波
  • 16篇李聪
  • 15篇王淘淘
  • 14篇王敏
  • 14篇石硕
  • 13篇刘绣华
  • 12篇丁兰
  • 11篇李之平
  • 10篇王键吉
  • 10篇吕士杰
  • 10篇邓雁如
  • 10篇陈永宽
  • 9篇陈远腾
  • 9篇张永红
  • 9篇谢金伦
  • 9篇赵东保

传媒

  • 25篇天然产物研究...
  • 22篇波谱学杂志
  • 19篇中国中药杂志
  • 16篇Chines...
  • 14篇中草药
  • 13篇物理化学学报
  • 11篇化学学报
  • 10篇分子催化
  • 9篇化学研究与应...
  • 8篇日用化学工业
  • 6篇河南师范大学...
  • 6篇化学研究
  • 5篇化学通报
  • 5篇中药材
  • 5篇第九届全国波...
  • 4篇分析化学
  • 4篇高等学校化学...
  • 4篇摩擦学学报
  • 4篇应用化学
  • 3篇高分子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5篇2008
  • 9篇2007
  • 15篇2006
  • 24篇2005
  • 25篇2004
  • 27篇2003
  • 14篇2002
  • 17篇2001
  • 28篇2000
  • 20篇1999
  • 14篇1998
  • 23篇1997
  • 19篇1996
  • 9篇1995
  • 9篇1994
2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皂甙分离和结构鉴定研究进展被引量:17
1997年
本文对近十年来皂甙分离方法和结构签定技术进行了综述,尤其是对HPLC及1DNMR、2DNMR各种新技术在皂甙分离和结构鉴定方面的应用,作了较为详细的总结。
刘绣华陈伯森汪汉卿
关键词:皂甙HPLCDNMR
痂囊腔菌素A的生物合成和光化学反应研究(英文)被引量:7
2003年
报道了从中国云南西部山区筛选到一株丝状真菌AscomycetersHypocreaceaeHypomyces (Fr.)FulSP .,并在实验室成功地进行培养 .这株真菌代谢产物的化学组分是痂囊腔菌A(EA) ,并经紫外光谱、元素分析、MS、1HNMR、13CNMR和X 衍射鉴定 .在适当的条件下将痂囊腔菌素A(EA)氯仿溶液和二苄胺 (DBA)氯仿溶液混合 .用可见光照射混合液 ,在VarianE 115ESR仪上可以得到强吸收 .得到的数据表明 ,EA可以诱导DBA转变成氧氮自由基 .
陈永宽李聪台红陈远藤古昆汪汉卿
关键词:生物合成光化学反应丝状真菌光敏色素磁共振分析
三花莸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张永红陈革林陈崇宏彭丽彰汪汉卿
关键词:化学成分研究马鞭草科解表散寒外感头痛正丁醇脑苷
碳氢/碳氟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溶致液晶的研究被引量:4
1997年
以全氟辛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水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其相图的测定确立了液晶区.其液晶区域面积大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水体系的液晶区.摄制了该体系液晶区系列样品的纹理照片,用小角X光衍射法测定了液晶各种组分变化时的层间距,并结合2HNMR谱图和纹理照片的对照和分析,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液晶的微观结构.
马成松李干佐沈强汪汉卿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复配OBSCTAB溶致液晶
TX-100反相微乳液的缔合结构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对TX-100、正戊醇、正己醇、正庚醇、正辛醇及辛烷形成的反相微乳液用ESR自旋标记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反相微乳液的形成过程伴随着表面活性剂链排列的变化,在加入水量较少时栅状区域的表面活性剂链排列拥挤,进一步的水化作用使其排列疏松。而疏水性强的探针则表明水化作用渗透到了反相微乳液的疏水区域。
曾红霞张戈王娟芳王娟芳李之平吴晶
关键词:反相微乳液表面活性剂微乳液TX-100缔合
微乳液相行为和微观结构的研究被引量:48
1997年
用正交试验法求得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DOD-MAC)/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丁醇/正庚烷/盐水体系中相微乳液形成的最佳配方:W_(DODMAC):W_(SDS)=1:4~1:5;C_(n-butanol)%=11.0~12.0;C_(NaCl)%=3.25附近.研究了盐浓度、DODMAC和SDS复配比例、正丁醇浓度(1.0%~14.0)%以及酸种类(正丙醇、正丁醇和正戊醇)对微乳液相态、超低界面张力(γ_(mo),γ_(mw))、最佳含盐度(S)和盐宽(△S)的影响,得到了微乳液相行为的一些规律.并用FT-IR,ESR和冷冻蚀刻方法研究了中相微乳液微观结构,3种方法均表明中相微乳液随着含盐度增加,微观结构经历o/w型到B.C.再到w/o型转变.中相微乳液分子组织形态的有序分布规律,有助于构作微乳液体系的模型,有助于对中相微乳液微观结构认识及阐明微乳液微观结构与宏观特性之间关系.
郝京诚汪汉卿鲁润华王淘淘石硕李干佐孙海英
关键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微乳液微观结构
一种天然产物Wangzaozin A的细胞毒活性(英文)被引量:2
2009年
从总序香茶菜Isodon racemosa(Hemsl)Hara植物中分离得到一个对人类肿瘤细胞Bel-7402和HD-8910具有毒活性的对映-贝壳衫烷型二萜WangzaozinA化合物(1).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对该分子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用B3LYP/6-31G(d)优化的几何参数与它的X射线衍射结构参数基本一致.在优化的几何构型基础上,采用规范不变原子轨道(GIAO)法,在B3LYP理论水平分别用6-31G(d),6-31G(d,p),6-31+G(d,p)和6-31++G(d,p)基组进行核磁共振(NMR)化学位移值计算,预测的1H和13CNMR化学位移值与实验值吻合;统计误差分析表明,用B3LYP/6-31G(d)优化的分子构型接近实际的分子构型.因此,DFT方法适用这一类型化合物的构型和NMR参数进行预测.在几何优化的基础上,在B3LYP/6-31G(d)水平上,对WangzaozinA分子的静电位(MEP)进行理论计算.MEP三维图表明,在WangzaozinA分子中α-亚甲基环戊酮的羰基和羟基附近出现富电子区域(负电位),起着供电子作用,与受体的正电子区域结合.这些结果从理论上支持了α-亚甲基环戊酮结构是一种抗肿瘤活性中心的看法.
杨相艳张宜恒丁兰汪汉卿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质子化核磁共振
聚乙二醇在Triton X-114/正辛烷/正丁醇/水反相微乳液中的增溶研究被引量:5
2000年
研究了加入聚合物对Triton X-114/正辛烷/正丁醇/水组分体系相态的影响.利用次甲基蓝(MB)作为吸附探针,而以(口恶)唑烷氮氧自由基(5-doxyl stearic acid,5-DNS)作为自旋探针,研究了加入聚合物对TX-114/正辛烷/正丁醇/水反相微乳液的微结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添加使W/O微乳液区缩小,而液晶区则更靠近水一端(增溶更多水),该反相微乳液中存在三种状态水:结合水、束缚水、体相水.加入聚合物可以替代先前存在于TX-114聚氧乙烯链上的一些水分子,使其微极性减小,而且使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界面上的排列更为松散,本研究结果对探讨聚合物对W/O微乳液微结构的影响及此类体系在其它方面应用有重要意义.
侯震山李之平汪汉卿
关键词:TRITON聚乙二醇反相微乳液增溶
吡啶-2,6(1H,3H)二酮生物碱对兔血小板聚集和TXB_2,6-keto-PGF_(1α)产生的影响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研究吡啶 - 2 ,6 (1H,3H)二酮生物碱 (SH1 )对二磷酸腺苷 (ADP) ,花生四烯酸 (AA)和胶原 (COL )诱导兔血小板聚集和 TXB2 和 6 - keto- PGF1α生成的影响 .方法 用比浊法和放射免疫法 .结果  SH1 0 .8~ 3.0 m mol·L- 1能显著地抑制 2 .0 μmol· L- 1 ADP,33.3μmol· L- 1 AA和 2 0 .0 g· L- 1 COL 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并有良好的量效关系 .SH13 .0 mmol· L- 1 抑制 TXB2 产生 ,而增加 6 - keto- PGF1α产生 ,并因此 6 - keto- PGF1α和 TXB2 的比值增加 .结论  SH1 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和 TXB2 产生 ,同时增加 6 - keto- PGF1α产生 .
杨俊旺刘莉鲁润华汪汉卿
关键词:吡啶腺苷二磷酸
甘肃黄芪对心肌病大鼠血管紧张素及心肌细胞结构的影响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了解甘肃黄芪对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病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I(AngⅠ)、血管紧张素II(AngⅡ)的水平及心肌细胞结构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3组:对照组即生理盐水组(n=10);阿霉素组(n=10);黄芪+阿霉素组(n=10)。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AngⅠ、AngⅡ,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病理变化。结果:阿霉素组AngⅡ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显著(P<0.01),黄芪+阿霉素组血浆AngⅡ水平比阿霉素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霉素组血浆AngⅠ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1);黄芪+阿霉素组血浆AngⅠ水平与阿霉素组相比增高有显著性(P<0.01)。黄芪可改善阿霉素引起的心肌细胞结构的损伤。结论:黄芪对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病大鼠具有心脏保护作用。
余静王琼英汪汉卿
关键词:心肌病血管紧张素心肌细胞结构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