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雨珠

作品数:15 被引量:75H指数:4
供职机构: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卒中
  • 4篇脑梗
  • 4篇急性
  • 3篇疗效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3篇肺癌
  • 2篇血糖
  • 2篇依达拉奉
  • 2篇治疗急性脑梗...
  • 2篇他汀
  • 2篇卒中相关性肺...
  • 2篇细胞
  • 2篇相关性肺炎
  • 2篇小细胞
  • 2篇联合治疗急性...
  • 2篇脑卒中
  • 2篇急性脑梗死
  • 2篇非小细胞
  • 2篇肺炎

机构

  • 15篇吉安市中心人...

作者

  • 15篇汪雨珠
  • 6篇贺建中
  • 4篇朱元香
  • 3篇陈军华
  • 2篇肖慧珍
  • 2篇彭伏梅
  • 2篇范家亮
  • 2篇邓永胜
  • 1篇罗菊英
  • 1篇邹小凡
  • 1篇鲁小民
  • 1篇巫水生
  • 1篇罗家华

传媒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2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药品评价
  • 1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外妇儿健康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井冈山大学学...
  • 1篇求医问药(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9
  • 4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春西汀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长春西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长春西汀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能保护脑细胞,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效果优于单用依达拉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汪雨珠朱元香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疗效
卒中相关性肺炎与血糖控制水平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卒中相关性肺炎(SAP)与患者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 2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其中确诊糖尿病患者56例)依据患者血糖水平分为2组。观察组(空腹血糖≤7.0 mmol·L-1,包括血糖正常者及应激性血糖高已控制和糖尿病患者血糖已控制者)182例,对照组(空腹血糖>7.0 mmol·L-1,包括应激性血糖增高及糖尿病患者血糖未控制者)86例。统计并分析其SAP发生率。结果观察组SAP发生率为23.6%(43/182),低于对照组(46.5%,40/86),P<0.05。56例确诊糖尿病患者中发生SAP 21例(37.5%),212例非糖尿病患者发生SAP 62例(29.2%),糖尿病患者SAP发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提示SAP的发生与血糖水平有关。结论在脑卒中患者中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可以减少其SAP发病率。
汪雨珠朱元香
关键词:卒中相关性肺炎血糖水平
45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2011年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对45例糖尿病患者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和规范化的护理指导。结果:通过健康教育,使糖尿病患者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血糖控制满意度提高,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结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治疗和护理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有助于提高生存质量。
肖慧珍汪雨珠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预防脑梗死再发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0
2010年
脑梗死占脑卒中的60%~80%,再发脑梗死是幸存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发脑梗死后1年内再发率最高,以后逐渐下降,所以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包括临床治愈者仍需坚持药物和康复治疗,预防脑梗死再发很有必要,我们旨在探讨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任脑梗死二级预防的临床效果。
陈军华邓永胜贺建中汪雨珠彭伏梅
关键词:再发脑梗死拜阿司匹林药物预防他汀类
奥希替尼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讨奥希替尼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79例NSCLC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39),对照组患者给予培美曲塞+顺铂化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奥希替尼靶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皮疹、白细胞减少、腹泻、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希替尼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效果较好,可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周群罗琴汪雨珠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肿瘤标志物
卒中相关性肺炎与H_2AR/PPI应用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卒中相关性肺炎与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H2AR/PPI)应用的关系。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例无消化道出血的卒中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预防性使用H2AR/PPI,对照组不使用H2AR/PPI。统计及分析其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01)。结论:在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不主张预防性使用H2AR/PPI或尽量减少其使用时间,可减少其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病率。
汪雨珠朱元香贺建中
关键词:卒中相关性肺炎
拜阿斯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脑梗再发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拜阿斯匹林、阿托伐他汀合用预防脑梗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首发脑梗患者168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86例给予拜阿斯匹林100~150mg晚服1次,阿托伐他汀10~20mg晚服1次;对照组82例给予拜阿斯匹林100~150mg晚服1次,降血脂用非他汀类药物;两组脑梗死病人基础治疗相同,并分别在入院时治疗后第3、6、12个月动态监测血液流变学变化,血脂水平变化;评估颈动脉斑块积分变化;计算1年内两组脑梗再发率。结果两组病人均完成12个月的随诊观察,治疗组脑梗再发率3.7%,明显低于对照组10.8%,P<0.01。两组血液流变学变化、血脂水平变化与入院时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异性(P>0.05)。治疗组颈动脉斑块积分变化与入院时比较均(P<0.05)有显著差异性,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差异性(P>0.05);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拜阿斯匹林联阿托伐他汀预防脑梗再发优于单用阿斯匹林。改善血液流变学,调脂效果理想。可减轻延缓,甚至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抑制斑块形成,降低脑梗再发率。
陈军华邓永胜贺建中汪雨珠彭伏梅
关键词:拜阿斯匹林阿托伐他汀
肺栓塞误诊原因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对我院2007~2011年所收治的肺栓塞病人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率69.6%,呼吸系统疾病误诊最高,占48.7%,其次为循环系统.肺栓塞极易误诊,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一旦怀疑应及时进行相应的检查以减少误诊率.
贺建中汪雨珠
关键词:肺栓塞误诊
依达拉奉与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4d,比较两组用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效果,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保护脑细胞,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安全有效,且优于单用依达拉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汪雨珠贺建中
关键词:依达拉奉马来酸桂哌齐特急性脑梗死
肺癌靶向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与疾病缓解的关系
2022年
目的:探讨肺癌靶向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与疾病缓解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治疗的126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26例NSCLC患者均采用吉非替尼治疗。统计临床疗效及皮肤毒性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26例NSCLC患者中,完全缓解(CR)患者0例,部分缓解(PR)患者29例,稳定(SD)患者71例,进展(PD)患者26例,疾病控制率(DCR)为79.37%(100/126),客观缓解率(ORR)为23.02%(29/126);126例NSCLC患者中有101例患者出现皮肤毒性反应,皮肤毒性反应发生率为80.16%(101/126),其中Ⅰ度55例,Ⅱ度42例,Ⅲ度4例;依据患者是否出现皮肤毒性反应将其分为两组,将出现皮肤毒性反应的10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未出现不良反应的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DCR、OR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Ⅱ度+Ⅲ度患者的DCR、ORR高于Ⅰ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患者采用吉非替尼治疗诱发的皮肤毒性反应及严重程度与DCR、ORR有关,且皮肤毒性反应越严重则疗效越好,可为NSCLC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指导。
罗琴汪雨珠肖萌周群范家亮邹小凡
关键词:吉非替尼皮肤毒性疾病缓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