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文凡

作品数:186 被引量:192H指数:6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63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2篇文学
  • 17篇历史地理
  • 6篇文化科学
  • 5篇哲学宗教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军事
  • 1篇艺术

主题

  • 33篇诗歌
  • 30篇唐代
  • 25篇文学
  • 24篇唐诗
  • 14篇诗人
  • 12篇艺术
  • 11篇杜甫
  • 8篇晚唐
  • 8篇明代
  • 7篇生平
  • 7篇排律
  • 6篇唐代诗人
  • 6篇中唐
  • 6篇考论
  • 6篇白居易
  • 5篇代文
  • 5篇诗创作
  • 5篇温庭筠
  • 5篇大历
  • 4篇点灯

机构

  • 181篇吉林大学
  • 10篇北华大学
  • 10篇东北师范大学
  • 10篇内蒙古民族大...
  • 5篇吉林师范大学
  • 3篇东北电力大学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黑龙江八一农...
  • 2篇牡丹江师范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长春师范大学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安徽省社会科...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吉林省教育学...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吉林体育学院

作者

  • 184篇沈文凡
  • 10篇孟祥娟
  • 10篇聂垚
  • 8篇李博昊
  • 7篇杨辰宇
  • 6篇彭飞
  • 5篇李莹
  • 5篇周非非
  • 4篇张文浩
  • 4篇全崴
  • 4篇闫雪莹
  • 4篇张德恒
  • 3篇王赟馨
  • 3篇陈瑜
  • 3篇代景丽
  • 3篇高磊
  • 2篇潘玉环
  • 2篇陈晓雷
  • 2篇彭伟
  • 2篇王春明

传媒

  • 16篇吉林师范大学...
  • 9篇古籍整理研究...
  • 8篇西华大学学报...
  • 7篇吉林大学社会...
  • 6篇杜甫研究学刊
  • 6篇华夏文化论坛
  • 5篇社会科学辑刊
  • 4篇社会科学战线
  • 4篇文艺评论
  • 3篇北方论丛
  • 3篇长春大学学报
  • 3篇西北民族大学...
  • 3篇湖南科技学院...
  • 3篇绥化学院学报
  • 3篇古代文学理论...
  • 3篇唐代文学研究
  • 2篇内蒙古民族大...
  • 2篇东北师大学报...
  • 2篇文艺争鸣
  • 2篇牡丹江师范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9篇2020
  • 7篇2019
  • 8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9篇2015
  • 15篇2014
  • 15篇2013
  • 16篇2012
  • 11篇2011
  • 16篇2010
  • 9篇2009
  • 6篇2008
  • 13篇2007
  • 10篇2006
  • 7篇2005
1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唐代诗人的“赋学观”及“洛阳情结”阐论
<正> 唐代诗人对前代各种诗歌体式都有深入细致的考察和体悟,他们以诗的形式表达了诗人所特有、独到而新颖的见解和观点。唐代诗人对前代诗歌继承、发展的各种表现,学界已有深入、详尽的总结和归纳。但唐代诗人的赋学观,却鲜有人论及...
沈文凡
文献传递
“杨家将”创作文献接受史考论
'杨家将'文学作品经历了近千年积淀,从早期的宋代话本、金院本、元杂剧,到明代杂剧、传奇、小说,再到清代戏曲,形成了大量文人创作与民间艺术的结晶,成为俗文学代表作。各个时代的'杨家将'文学作品接受史研究表现出时代性、专有性...
沈文凡聂垚
关键词:接受史
唐代渤、日通聘赠答诗初探被引量:1
2015年
作为曾经盛极一时的“海东文明”,唐代渤海国统辖东北边疆,历经十五代国王,延续了二百二十九年的历史,与日本等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往来,它是东北文明中的重要篇章。唐圣历元年(698),粟末棘鞠首领大祚荣因其父乞乞仲象曾被武则天封为“震国公”,遂以“震”为名,建立政权。
沈文凡李莹
关键词:唐代赠答诗东北边疆渤海国武则天大祚荣
《新增千家唐文作者考》正补被引量:1
2011年
韩理洲《新增千家唐文作者考》对《隋唐五代墓志汇编》、《唐代墓志汇编》、《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片》、《千唐志斋藏志》等文献中新见的1220位唐代散文作者的生平经历进行了考证。因人物众多,疏误在所难免。在所及韦姓作者中,韦方直、韦希损、韦待敬等十余人的生平考证,或过于简略,尚有可补;或失于甄别,引证有误。故正补之。
孟祥娟沈文凡
关键词:生平
昭君怨文化主题的历史演变——结合韩国南羲采《龟磵诗话》所辑文献展开
2011年
自昭君出塞以降,其寂寞情怀得到诸多诠释,而昭君哀怨于史学渐备其体,民间传说延其命脉,至文学而成大观之势,演变为一种文化主题。韩国学者赵钟业于《韩国诗话丛编》辑录南羲采《龟磵诗话》,其所录昭君怨诗,以歌探心,对昭君怨文化主题演变有着弥足珍贵的补益价值。
沈文凡代景丽
唐诗中的动物叙事——以饲物、驯物描写为中心
2021年
一、唐诗中的饲物、驯物刻画与写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唐人养宠风气渐开,唐诗中出现大量反映饲物、驯物的诗作,丰富了唐代诗歌的动物叙事。作为咏物诗分支之一的驯物诗,多以"刻画""写意"为主。前者以描摹形容物状、物态为工,创作者以自身为旁观者,"穷物之情,尽物之态",多无寄托。如张说《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将共两骖争舞,来随八骏齐歌""彩旄八佾成行,时龙五色因方"~(1),描摹了千秋万岁节观赏舞马时的精彩场面;韩愈、孟郊《斗鸡联句》"大鸡昂然来,小鸡竦而待。峥嵘颠盛气,洗刷凝鲜彩"~(2)。
沈文凡潘诗雨
关键词:动物叙事唐代诗歌咏物诗舞马唐诗旁观者
唐代诗人婚俗观类释——以韩国南羲采《龟磵诗话》为参照
2012年
我国古代婚俗现象经过千百年的历史沉淀,嫁娶礼仪约定俗成,已经成为一种传统和文化。从文学、民俗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学科角度来看,古代婚俗文化有其独特研究价值,对于溯源人类繁衍的历史进程、动态,及其礼制、风俗,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等研究,有着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唐代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相对开放的历史阶段,人们的婚俗习惯和生活趣味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封建礼教的严格束缚,
聂垚沈文凡
关键词:婚俗文化唐代诗人约定俗成历史阶段封建礼教
唐宋诗分题材研究与构想——以考古诗、邸报诗及类分意识为中心被引量:5
2003年
唐宋诗歌题材不但具有社会学意义,更具有美学意义。研究它能够显示唐宋诗重要题材的产生、发展、演进的源流及其文化轨迹,揭示唐宋诗题材之间的异同与联系,重现在唐宋文化背景下诗人对诗歌题材所进行的文化选择的心理脉络。通过对唐宋各类诗歌的开掘,能更深入地揭示唐宋诗的本质特征,为唐宋诗的研究提供新的开拓与转换视角,使整个唐宋诗研究工作上升到了一个更高、更新和更富于概括性的层次。特别有利于说明唐宋诗以最宽广的渠道通向社会生活的主潮,同时还有利于说明文化选择方式对当代文化的影响。
沈文凡
关键词:唐宋诗
白居易与“长庆体”明代诗歌接受文献辑考
2014年
白居易及其长庆体诗在中唐即受到广泛关注,宋元明清以及日韩等国对白居易诗歌及长庆体多有接受继承,其受容面之广,关注程度之高,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远胜“双子星座”李白与杜甫,学界对此现象多有探索,如从白居易、长庆体创作现象出发进行探索,从中唐的社会现实及文学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索等,但从诗歌接受史文献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还较少见.明代诗人学习与运用唐诗,理论研究已经比较深透,但在具体创作实践上,大量鲜为人知的资料还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因此,白居易及长庆体的接受史文献研究有重要意义.
沈文凡
关键词:白居易明代诗歌宋元明清双子星座
唐代大历诗人李嘉祐研究述评被引量:3
2006年
本文在综观近百年来大历间诗研究的基础上,描述出李嘉这一个体风貌。在生平事迹、诗歌的整理编年、诗歌思想艺术研究等方面分别加以论述。李嘉的生平事迹研究较为充分,如姓名籍贯、生卒年、贬谪及量移,任袁台二州刺使等问题上考辨甚详,而在思想性研究和诗歌的整理编年上显然不够充分。诗歌艺术研究主要依托于对大历间诗的整体性研究中,创作分期论和艺术构成论等方面虽有论述,但失为简约和表面化。从而得出李嘉的研究存在着明显不足的结论。
沈文凡王海霞
关键词:大历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