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焕庭
- 作品数:145 被引量:2,144H指数:31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我国洪灾发展特点及成灾机制分析被引量:18
- 1999年
- 洪涝灾害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无论是它发生的普遍性和破坏性,还是它发生的经常性,都居各种自然灾害之首。本文利用大量数据对我国洪灾发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与历史相比,近年来我国洪涝灾害呈“频发、灾重”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洪水的成灾机制进行了介绍,并将诱发洪涝灾害的原因分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其中,自然原因包括地理条件、气象特点和异常天文活动影响三个方面,分析得出“在洪涝灾害的高风险中谋求发展是我国较长时期的基本国情”的结论;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各个方面消极影响,从分蓄洪湖泊退化、水土流失、河道设障、堤防标准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这些是我国洪灾的促成因素。鉴于我国洪水频发的原因比较复杂,提出我国未来减灾必须走生态减灾、工程减灾、管理减灾。
- 吴华林沈焕庭
- 关键词:洪涝灾害
- 长江河口盐水入侵规律及其应用研究
- 沈焕庭朱建荣茅志昌李九发徐彭令林卫青肖成猷吴辉袁震东谷国传潘仁良
- 上海被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为水质型缺水城市,需要寻找优质水源,开辟新的水源地。上海市可供取水的水源有地下水、黄浦江和长江,地下水水量有限,黄浦江的水质和水量均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从长江口取水已势在必行。但长江口在枯季受盐...
- 关键词:
- 关键词:盐水入侵长江口
- 洪水风险认知研究综述与展望被引量:7
- 2015年
- 中国是一个洪水多发国家,洪水灾害平均每年给中国造成约千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成功的洪水风险管理离不开公众的参与,了解公众对环境风险的认知是设计有效风险沟通策略的关键,也是促进公众认识提升与行为转变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回顾了公众对洪水风险的相关认知,系统梳理了风险认知研究范式、洪水风险认知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现有研究表明,公众居住地的地理特征与洪水风险认知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居住地距离洪水风险源越近,洪水风险认知越高;居住地相对洪水风险源海拔越高,洪水风险认知越低。女性、年龄较高的人群更关注洪水风险,而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与洪水风险认知则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受灾经历是影响洪水风险认知的重要因素,有过受灾经历的公众会有较高的洪水风险认知和较强的应对灾害的行为。公众对洪水风险管理的信任程度也将影响公众的洪水风险认知。本研究对洪水风险认知的测量指标和测量方法做了梳理和评述,并提出今后洪水风险认知研究可能拓展的方向,如探索公众洪水风险认知对行为改变的作用,以及对洪水风险管理的影响。
- 周宇阳宋豫秦沈焕庭
- 关键词:洪水
- 长江口外海滨悬沙分布及扩散特征被引量:22
- 2006年
- 长江口外海滨地区是陆海相互作用显著的区域,该区域复杂的水流等动力因素和地形条件决定了悬沙分布和扩散的特点。本文利用大量实测资料,对口外海滨地区悬沙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平面分布不均,西高东低,南高北低,高低相差悬殊是长江口外水域悬沙平面分布的主要特点。枯季自西向东含沙量均匀减小,等值线分布较为稀疏。垂向涨落潮含沙量也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在口外的中西部水域垂向扩散系数较大,水体垂向混合程度均匀;垂向混合程度加强,水体含沙量也随之显著增加,这也造就了口外的南北两个高含沙区。
- 万新宁李九发沈焕庭
- 关键词:悬沙扩散
- 长江入河口区生源要素的浓度变化及通量估算被引量:81
- 2002年
- 利用近几十年长江大通断面的实测流量和生源要素 (C、N、P、Si)资料 ,讨论了C、N、P、Si较长时间序列浓度的变化特征和长江入河口区的通量。结果表明 ,HCO-3 浓度比较稳定 ,波动较小 ;NO-3 、NO-2 、PO3-4 主要呈上升趋势 ;游离CO2 、NH+4和SiO2 -3 浓度表现出一定下降趋势 ;估算并研究了长江C、N、P、Si入河口区年内各月的平均通量、年际间各年的通量和多年平均的年均通量和主要变化特征 ;利用月通量序列以及相应的流量序列 ,拟合出可以利用已知的月均流量预测进入河口区的月通量的关系函数。这些研究是进行河口区生源要素收支平衡计算的重要基础。
- 刘新成沈焕庭黄清辉
- 关键词:长江生源要素通量估算
- 大丰潮滩悬沙粒径组成及悬沙浓度的垂向分布特征被引量:15
- 2006年
- 2003年7月中小潮期间使用Midas-400型边界层探测仪在江苏大丰潮滩的细砂滩上对悬沙浓度进行了六层位垂向同步观测,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悬沙粒径组成和悬沙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Midas-400型边界层探测仪在测量悬沙浓度时具有较高精度,浊度计的平均测量误差介于±7%。观测期间悬沙粒径组成十分稳定,时空变化很小,悬沙物质来源是影响悬沙粒径组成的主要因素。悬沙颗粒细,粉砂和粘土是悬沙的主要成分,两者含量之和大于99%。悬沙颗粒在垂向上混合充分,Rouse公式能够比较准确的模拟各水层的悬沙浓度。悬沙沉降速度为悬沙中值粒径静水沉降可能速度的22—28倍,絮凝沉降可能是影响悬沙总体沉降速度和悬沙浓度垂向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悬沙浓度的垂向分布也可用对数形式表达,根据两个水层的悬沙浓度具有的对数分布关系可以比较准确的模拟其他水层的悬沙浓度。
- 李占海高抒沈焕庭
- 关键词:悬沙浓度沉降速度
- 长江口浑浊带的形成机理与特点被引量:35
- 1999年
- 泥沙积聚再悬浮是长江口浑浊地带形成的主要机理.促使泥沙积聚有径流潮流相互作用和盐淡水交汇混合两种机制,前者形成潮汐浑浊带,后者形成盐水浑浊带长江口浑浊带是具有两种不同机制的盐潮复合浑浊带.长江口浑浊带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 潘定安沈焕庭茅志昌
- 关键词:浑浊带
- 夏季苏北沿岸流对长江冲淡水扩展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1
- 1997年
- 建立一个σ坐标系下三维非线性斜压浅海与陆架模式,并首次应用于长江冲淡水扩展机制的研究。考虑实际海岸形状和海底地形,在空间完全交错的网格系统上,离散化控制方程组,采用ADI计算方法数值求解。数值试验结果首次表明,在夏季长江口水位向外倾斜,冲淡水穿越等水位线运动,远离长江口水位倾向东北,冲淡水沿水位坡面运动,同时再现了伸向东北的冲淡水舌和东海陆架上的环流结构。夏季苏北沿岸流作为长江口北部海区的一股势力,阻挡了长江冲淡水沿岸北上,并使之东转。苏北沿岸流强,冲淡水不易北上,反之,北上加深。它是决定夏季长江冲淡水总的分布形态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外在因素。
- 朱建荣沈焕庭周健
- 关键词:沿岸流冲淡水长江数值模拟
- 黄海沿岸河口过程类比被引量:12
- 1990年
- 本文通过对黄海沿岸几个主要河口的水文、泥沙和沉积特性的综合研究表明,黄海两岸河口的来水来沙条件和海洋动力条件有显著差异,使两岸的河口处在不同发育阶段,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河口类型和对黄海沉积作用的不同贡献。长江河口的南移、黄河口的北徙以及一些河口建闸,改变了黄海沉积物冲淤分布的格局,也导致了黄海沉积速率的减缓。
- 沈焕庭
- 关键词:沿岸
- 基于数字化海图与多时相卫星遥感的长江口九段沙形成演化研究被引量:27
- 2006年
- 九段沙位于长江河口南北槽之间,为新形成的河口沙洲,其形成距今只有50年的历史.利用对大通水文站1950~2003年的水沙资料的分析,结合对数字化海图和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的解译及野外现场考察,对九段沙形成过程和演化过程中的面积、体积、高程和地貌特征等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九段沙自形成以来面积、体积总体上是处于增大过程中,高程也在增高,成陆化作用明显.但由于来水来沙的不同和河口动力作用,这种增长不是线形的,有时因受到冲刷而面积减小,高程降低.利用采自九段沙上沙的短柱状样分析发现潮间带和潮上带的沉积速率不同,植物群落对九段沙的形成演化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总体上九段沙正处于从河口沙洲向河口沙岛的演化过程之中.九段沙的植被保持着自然演替的原生状态,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尚较低,以芦苇群落为代表的高等湿地植被主要分布在九段沙潮间带上部和潮上带,九段沙属于发展过程中的河口湿地.
- 谢小平付碧宏王兆印沈焕庭
- 关键词:九段沙长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