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燕
-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德国洪堡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鼠一过性肠道感染模型的建立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 建立大鼠一过性肠道感染模型。方法 云南大理株旋毛虫幼虫囊胞 (4 0 0 0条 1mlNaCl)感染成年雄性SD大鼠 ,分别于感染后 7、14、2 8、5 6d取大鼠小肠及结肠组织 ,4 %多聚甲醛 4℃固定过夜 ,常规石蜡浸润包埋 ,5 μm切片 ,HE染色 ,用组织形态学积分评定肠道炎症的变化。结果 大鼠于感染后 7d肠道明显充血水肿 ,糜烂 ,黏膜下出血 ;组织学观察肠黏膜绒毛破坏、融合变短 ,隐窝加深 ,绒毛隐窝比减小 ,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感染后 14d黏膜破坏程度最为严重 ,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小肠病变最为显著。感染后 2 8d肠道炎症明显减轻 ,5 6d肠道黏膜恢复正常。结论 大鼠旋毛虫感染所导致的肠道病理变化过程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肠道一过性感染的动物模型 ,可用于感染后肠道功能改变的研究。
- 段丽萍陈洪温燕叶嗣懋朱元莉杨燕玲
- 关键词:肠道感染旋毛虫肠道功能肠易激综合征IBS
- 大鼠肠道一过性线虫感染致持续性肠运动功能紊乱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研究SD(Sprague Dawley)大鼠肠道旋毛虫感染及自愈后肠道运动功能 (结肠远端压力测定及胃肠道通过时间 )的变化 ,探讨肠道一过性感染在肠功能紊乱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云南大理株旋毛线虫幼虫灌胃感染成年雄性SD大鼠 ,利用肠道组织形态学评定肠道炎症的变化和恢复。实验动物分为 :感染后 1 4、4 2、5 6d各组与同龄非感染对照组。所有大鼠均行结肠远端压力测定和胃肠道通过时间检查。结果 :(1 )大鼠旋毛虫感染后 1 4d肠道炎症最重 ,5 6d恢复正常 ;(2 )感染急性期结肠动力活跃 ,无论是静息状态还是给予结肠远端扩张性刺激 ,结肠测压的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3)感染自愈后结肠在静息状态及小容量 (1mL)扩张刺激时 ,压力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较大容量 (2mL)扩张刺激时 ,结肠远端收缩时间及收缩波曲线下面积显著增加 ,部分指标与急性期相比有所恢复 ,但仍高于对照组 ;(4 )与对照组比较 ,感染期及自愈后钡条在大鼠肠道分布弥散 ,胃肠道通过时间延缓。结论
- 陈洪段丽萍朱元莉叶嗣懋杨燕琳温燕
- 关键词:肠运动功能肠道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