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向欧

作品数:6 被引量:52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直肠
  • 4篇直肠癌
  • 4篇结直肠
  • 4篇结直肠癌
  • 4篇肝转移
  • 4篇肠癌
  • 3篇直肠癌肝转移
  • 3篇结直肠癌肝转...
  • 2篇基因
  • 2篇放疗
  • 1篇形变
  • 1篇腰带
  • 1篇预后
  • 1篇肢体
  • 1篇直肠肿瘤
  • 1篇射野
  • 1篇适应证
  • 1篇手术
  • 1篇手术适应证
  • 1篇手术指征

机构

  • 6篇复旦大学

作者

  • 6篇潘向欧
  • 3篇钟芸诗
  • 3篇韦烨
  • 3篇朱德祥
  • 3篇梁立
  • 3篇许剑民
  • 3篇任黎
  • 2篇樊嘉
  • 2篇王斌梁
  • 2篇翟升永
  • 2篇曾昭冲
  • 2篇秦新裕
  • 2篇侯佳舟
  • 2篇张莉
  • 1篇刘天舒
  • 1篇叶青海
  • 1篇徐博
  • 1篇叶清海
  • 1篇丁伟杰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结直肠癌肝转移灶手术指征拓展临床应用评价--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V2010)}应用体会被引量:33
2013年
目的评价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V2010)》中关于肝转移灶手术指征扩大后安全性和对病人生存的影响。方法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0-2010年收治的530例行结直肠癌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的病人,按采用的肝转移灶手术指征不同将病人分为2000-2004年和2005-2010年两组,回顾性评价和分析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和生存状况。结果 2005-2010年肝转移灶手术指征扩大后,手术切除率从2000-2004年的25.1%升至35.1%(P<0.05);病人术前血清CEA和CA19-9水平明显升高;围手术期病死率(2.2%vs.0.9%)和并发症发生率(20.9%vs.29.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并发症发生率有一定升高趋势。两组病人术后复发率分别为27.5%和36.7%,5年总体存活率分别为43%和49%,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3.7个月和55.7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V2010)》中关于肝转移灶的手术指征安全可行,显著提高了手术切除率,使更多病人获得了治愈的希望,值得推广。
钟芸诗朱德祥韦烨任黎梁立潘向欧翟升永樊嘉叶青海许剑民秦新裕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适应证
结直肠癌肝转移生存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的生存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的临床资料、病理、治疗策略等情况,进行生存状况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等分析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总体中位生存期22.0个月,5年存活率为16%,其中同时性肝转移为21.2个月和16%,异时性肝转移为30.1个月和23%,同时性肝转移组的存活率明显低于异时性肝转移组(P〈0.01)。按治疗方式分组,手术组病人的中位生存期为49.8个月,5年存活率为37%,显著优于化疗组(22.2个月和0)、介入组(19.0个月和11%)、化疗+介入组(22.8个月和10%)、局部治疗组(28.5个月和0)。同时性肝转移、肠癌原发灶分化Ⅲ-Ⅳ级、肝转移灶≥4个、最大肝转移灶≥5cm和肝转移灶非手术处理是影响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同时性肝转移病人生存期低于异时性肝转移。积极手术治疗可以改善病人存活率。扩大肝转移灶切除的适应证对病人存活率无显著影响。独立危险因素的评分体系可以评估病人的预后。
朱德祥任黎韦烨钟芸诗刘天舒叶清海梁立潘向欧翟升永徐博许剑民樊嘉秦新裕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
放疗睾丸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放疗睾丸保护装置,包括腰带和保护袋。其中,腰带设置两组固定部,两组固定部设置于腰带的两侧;保护袋为口袋结构,且上端设置有第一弹性结构,下端设置有第二弹性结构。在患者使用时,先将腰...
张莉王斌梁潘向欧侯佳舟丁伟杰曾昭冲
SCIN、CDKL1、CUGBP1、SLC16A7基因与结直肠癌及肝转移临床相关性研究
目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直肠癌原发病灶中SCIN、CDKL1、CUGBP、SLC16A7基因的表达,并进一步研究上述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的发生、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01年~2009年复旦大...
潘向欧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免疫组化
文献传递
K-ras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及其预后关系的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肿瘤原发灶中K-ras基因突变情况与肝转移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病例,根据术时诊断和术后随访肝转移情况分为同时性肝转移、异时性肝脏转移和未发生肝脏转移的患者3组,每组各100例。运用PCR及Pyrosequencing法检测石蜡标本中肿瘤原发灶K-ras第2外显子突变情况.分析其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300例样本中肿瘤原发灶K-1-as突变者120例(40.0%),其中K-ras第2外显子G13D突变32例,而异时性肝转移组中K-ras的第2外显子G13D突变较同时性肝转移组多(17.0%比8.0%,P=0.041)。多因素回归模型提示,K-ras第2外显子的G13D突变是结直肠癌异时性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8,HR=1.108.95%CI:1.032-5.062)。结直肠癌无肝转移组中K-ras基因突变者较无突变者总体生存期短(中位生存时间65比72个月,P=0.039),而在结直肠癌肝转移切除的患者中,K-ras基因突变者无复发生存期短(中位时间18比24个月,P=0.048),多因素分析提示,K-ras基因突变(HR=1.561,95%CI:1.022-6.422,P=0.045)是影响结直肠癌无肝转移组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检测结直肠癌原发灶中的K-ras基因状态可以为预测肝脏的转移和预后情况提供参考。
梁立韦烨钟芸诗任黎朱德祥潘向欧许剑民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肝转移基因基因突变预后
肢体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肢体固定装置,包括底板、支撑组件和固定膜,支撑组件包括定位块和塑形部件,定位块设置于底板上,塑形部件设置于定位块上表面,肢体放置于塑形部件上,塑形部件能够根据肢体的形状产生形变,...
张莉王斌梁潘向欧侯佳舟曾昭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