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彦平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锈菌
  • 3篇栅锈菌
  • 3篇落叶松
  • 3篇落叶松-杨栅...
  • 2篇生理小种
  • 2篇生理小种分化
  • 2篇青杨
  • 2篇青杨叶锈病
  • 2篇小种
  • 1篇乙酰氨基葡萄...
  • 1篇真菌分类
  • 1篇真菌分类学
  • 1篇症状
  • 1篇致病类型
  • 1篇致病性分化
  • 1篇生理分化
  • 1篇潜育期
  • 1篇秦岭林区
  • 1篇林木
  • 1篇林木病害

机构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北京市林业局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市林业保...

作者

  • 5篇潘彦平
  • 2篇余仲东
  • 2篇任本权
  • 2篇曹支敏
  • 1篇赵新兰
  • 1篇刘会香
  • 1篇刘爱新
  • 1篇牛福芳
  • 1篇田呈明

传媒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草决明荚枯病病原鉴定
2008年
2006—2007年在山东农业大学中药材试验站栽培的药用植物草决明上发现一种新病害,定名为草决明荚枯病。该病主要危害荚果,荚果受害后均从尖端开始发病,使受害部分变褐枯死,不能正常结籽。从多个发病荚果中共分离到11株相同真菌分离物,针刺法接种荚果后均可引起荚果发病。根据该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培养性状并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将引起草决明荚枯病的病原鉴定为葡萄座腔菌,这也是首次在草决明荚果上发现由该种病菌引起的病害。
刘会香赵新兰牛福芳潘彦平刘爱新
关键词:症状病原鉴定BOTRYOSPHAERIA
中国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b.)生理小种分化被引量:29
2005年
曹支敏余仲东潘彦平任本权
关键词:落叶松-杨栅锈菌生理小种分化致病性分化秦岭林区致病类型
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b.)生理小种分化及其寄主抗病性研究
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b.)又称青杨叶锈菌,可侵染青杨、黑杨及其杂交杨以及胡杨等多种杨树,是杨树叶锈中分布最广、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然而在中国关于该病的研究特...
潘彦平
关键词:落叶松-杨栅锈菌生理分化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青杨叶锈病
文献传递
山西省壳囊孢属真菌分类学被引量:5
2016年
本文通过形态学及系统发育学方法对采自中国山西省不同地区的58份壳囊孢属真菌标本进行分类学研究。从形态学上观察子实体、孢子及纯培养物形态,可将其分为5个形态学类群;系统发育学分析分别基于单基因(ITS)和3个基因片段数据集(ITS、LSU和TEF),通过最大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分析(BI)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来自山西的壳囊孢属真菌为5个独立分支,进一步支持了形态学分析结果所得出的结论。本文结合传统形态学及现代分子系统学方法对山西省不同寄主壳囊孢属真菌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类研究,经分析该5个类群分别是榆树壳囊孢、金黄壳囊孢、核果壳囊孢、苹果壳囊孢、槐壳囊孢,分布于山西省5个市的11种寄主植物上,其中广玉兰、山楂、白蜡、丝绵木、红瑞木为该类真菌新记录寄主,为该省病害防治及后续病原病理学研究奠定基础。
潘彦平范鑫磊田呈明
关键词:腐烂病林木病害真菌分类
落叶松-杨栅锈菌致病性分化研究被引量:12
2003年
对采自山西、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四川、甘肃、青海、北京等省(市)的11个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larici populina)分离物进行了鉴别寄主反应型测定以及潜育期、产孢量的观察,结果表明,落叶松-杨栅锈菌存在较明显的生理分化,并将其分为3个致病类群。类群Ⅰ包括青海、吉林、黑龙江、甘肃以及陕西宁陕、周至的6个分离物;类群Ⅱ包括四川、内蒙古和陕西宝鸡、太白的4个分离物;类群Ⅲ为北京的1个分离物。
任本权曹支敏潘彦平余仲东
关键词:青杨叶锈病潜育期产孢量鉴别寄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