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晓芬

作品数:10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卫生局科研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3篇血小板
  • 3篇血性
  • 3篇缺血
  • 3篇缺血性脑卒中
  • 3篇卒中
  • 3篇脑卒中
  • 3篇急性
  • 3篇急性脑梗死
  • 2篇蛋白
  • 2篇电图
  • 2篇血清
  • 2篇糖蛋白
  • 2篇脑电
  • 2篇脑电图
  • 2篇白介素
  • 2篇白介素-6
  • 1篇豆状核

机构

  • 10篇佛山市第三人...
  • 4篇佛山科学技术...
  • 4篇佛山市第一人...

作者

  • 10篇潘晓芬
  • 6篇杨宇
  • 6篇吴志刚
  • 4篇龚道元
  • 4篇伏红霞
  • 4篇李炜煊
  • 4篇彭艳
  • 4篇陈家强
  • 4篇王晓娟
  • 3篇郑兆奎
  • 2篇邹德成
  • 1篇孙丽英
  • 1篇罗庆新

传媒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医学检验与临...

年份

  • 6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电图在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血管性痴呆(VD)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02例VD患者的EEG结果,并与MMSE评分进行比较。结果102例中有95例EEG异常,表现为α节律变慢,指数减少,混有不规则低波幅θ波与慢的α波相交替出现,部分严重的VD患者的EEG表现为各导联均出现低中波幅θ波及(或)混合性θ波和δ波,有慢波呈阵发性发放。结论EEG改变能比较客观地反映VD患者脑功能水平和损害程度。
潘晓芬邹德成孙丽英
血小板胶原受体糖蛋白Ⅵ在脑梗塞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胶原受体糖蛋白VI和CD62P含量以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脑梗塞患者活化血小板标志物GPVI和CD62P,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塞患者血小板表面表达GPVI和CD62P的荧光强度分别为20.52±5.80和31.52±15.67,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纽(P<0.01)。结论脑梗塞患者血栓的形成与血小板的活化密切相关,GPVI和CD62P的检测可以作为脑梗塞早期诊断的一项较特异指标。
陈家强龚道元李炜煊潘晓芬吴志刚杨宇罗庆新伏红霞彭艳王晓娟
关键词:脑梗塞选择素
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镁改变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镁钙的变化 ,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方法 检测 73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镁、钙含量。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清Mg2 + 含量减少(P <0 .0 5 )。结论 急性脑梗死时缺血区脑组织及血清镁含量下降 ;
潘晓芬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清钙元素
133例急性脑梗死的脑电图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EEG对脑缺血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急性脑梗死的EEG资料,并与头颅CT作对比研究。结果急性脑梗死的早期(≤72h)CT异常率63.16%,EEG异常率91.07%,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脑电图反映脑功能活动,在评价急性脑缺血方面有一定优越性,特别是发病早期CT阴性的病例。
潘晓芬邹德成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脑电图CT
血小板糖蛋白Ⅵ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0年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糖蛋白Ⅵ(GPⅥ)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24h内的血小板GPⅥ水平,分析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预后的关系。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GPⅥ含量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P<0.01);与病情恢复程度呈负相关(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GPⅥ含量对患者的近期预后有预测作用。
陈家强龚道元李炜煊潘晓芬吴志刚杨宇伏红霞彭艳王晓娟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预后
血尿酸增高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增高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将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研究组,55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尿酸、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组血尿酸、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血尿酸增高及血糖、总胆固醇升高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且血尿酸增高与血糖、总胆固醇升高一样,均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有显著相关性。
潘晓芬杨宇郑兆奎吴志刚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尿酸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早期血小板膜糖蛋白Ⅵ和血清白介素-6水平变化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Ⅵ(GPVI)和白介素-6(IL-6)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GPVI和IL-6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GPVI和IL-6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界值。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小板GPVI和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缺血性脑卒中病人GPVI与IL-6水平呈正相关(P<0.01)。缺血性脑卒中病人GPV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4,在最适诊断参考值17.76荧光强度(FI)时,诊断的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93.33%。IL-6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8,在最适诊断参考值0.55ng/L时,诊断的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86.67%。结论:血小板GPVI含量和血清IL-6水平升高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GPVI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准确度。
陈家强龚道元李炜煊潘晓芬吴志刚杨宇伏红霞彭艳王晓娟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白介素-6发病早期血清血小板表面
脑出血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2010年
目的:分析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根据2005~2009年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分为消化道出血组和非消化道出血组,每组100人进行分析。结果:化道出血会影响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结局;脑出血患者并消化道出血发生越早,死亡率越高;不同脑出血部位引起死亡的可能性不同,以内囊、基底节区出血为最高。结论:脑出血并消化道出血,可加重患者的病情,对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要给予高度重视。
杨宇郑兆奎吴志刚潘晓芬
关键词:脑出血消化道出血并发症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通过对1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误诊原因分析,指出不典型患者临床特点及必要的相关检查,以便早期确诊,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了1988~2008年间收住院的29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9例中误诊13例,误诊为精神疾病6例,肝硬化伴焦虑综合征2例,躯体化障碍1例,多发性硬化1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1例,病毒性脑炎1例,椎体外系疾病待查长期未确诊1例。误诊时间5个月~3年。结论肝豆状核变性是少数几种可治疗的神经遗传性疾病之一。根据起病年龄、未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难以解释的体征,及早检查K-F环、铜生化等检查便可确诊,早期治疗。
郑兆奎潘晓芬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误诊分析
IMA、IL-6与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体积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中IMA和IL-6含量与脑梗死体积的关系.方法 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来自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均于出现症状24小时内入组.在入院第1,2,3,4,7天各留取血液标本一次,血清IMA和IL-6水平均采用ELISA方法测定.梗死体积为第7元CT经软件测得.结果 (1)病例组入院第1天,IL-6即开始明显升高,第3天达到最高,第7天仍很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2)IMA水平从第3天才开始升高,第4天达到最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3)IMA和IL-6含量之间呈明显正相关;(4)所有病人梗死体积与IMA和IL-6之同有密切相关.结论 血清中IL-6水平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敏感的诊断指标;血清中IMA水平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展期标志;IMA和IL-6能反映卒中时梗死体积,对临床评估缺血性脑卒中脑组织的损害程度有一定意义.
陈家强龚道元李炜煊潘晓芬吴志刚杨宇伏红霞彭艳王晓娟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缺血修饰白蛋白白介素-6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