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净雅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利维
  • 2篇诗歌
  • 2篇诗歌批评
  • 2篇艾略特
  • 2篇悲剧
  • 1篇大自然
  • 1篇迪斯
  • 1篇多义
  • 1篇多义性
  • 1篇哲学
  • 1篇哲学家
  • 1篇秩序
  • 1篇上帝
  • 1篇社会
  • 1篇诗学
  • 1篇诗学观
  • 1篇诗意
  • 1篇诗意生存
  • 1篇史蒂文斯
  • 1篇顺从

机构

  • 6篇北京第二外国...
  • 2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9篇熊净雅
  • 3篇隋刚

传媒

  • 3篇英美文学研究...
  • 2篇作家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现代语文(上...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利维斯是何种意义上的“反哲学家”批评家——论文学批评与哲学和文论的关系被引量:1
2015年
利维斯自称是"反哲学家"批评家。"哲学"一词具有双重含义,既指哲学学科,也指诗学(即文学)理论,所以"反哲学家"也应当从这两方面来理解。利维斯和韦勒克就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关系进行过争论。韦勒克建议利维斯运用更加系统、抽象的理论化"标准"来衡量诗人诗作。利维斯则反对外部的、抽象的"标准",重申了"具体"的重要性。利维斯的批评并非对理论的无知,而是以另一种形式丰富了理论。他的批评思想和实践是20世纪中叶人文主义批评和科学主义批评争鸣的反映。
熊净雅
关键词:韦勒克哲学
矛盾中的坚守 混乱中的秩序——史蒂文斯《礼拜天早晨》的主题研究
2010年
美国现代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以玄奥深邃的诗句,瑰丽奇特的意象和缜密空灵的思想著称。其诗歌以想象力与现实、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为贯穿始终的主题,在一个信仰危机和新旧交替的年代,倡导诗歌可以赋予混乱的世界以秩序。名篇《礼拜天早晨》集中表现了史蒂文斯对于宗教和人生的思考,对于传统宗教的怀疑,折射出诗人的人生观和宗教观,肯定了大自然的终极关怀和人此世的意义。
熊净雅
关键词:现世天堂
莉娜·格雷夫的身孕在《八月之光》中的多义性被引量:1
2011年
《八月之光》是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长篇代表作之一。莉娜·格雷夫是这部小说中的一个主要人物。关于她的描写贯穿全书,主要集中在首尾两章,篇幅虽不算很长却构成了整部小说的框架。莉娜先以孕妇的形象出现,她的婴儿的出生将小说推向高潮。本文试图通过文本分析,解读"孕育"的多义性,探究"孕育"过程对小说结构的支撑以及对莉娜的人物塑造所起的作用,揭示其蕴涵的生命、重生、未来等象征意义及其深化文学主题和烘托生动人物形象的功效。本文将小说中莉娜的怀孕事件和乔安娜的"疑似怀孕"事件相对比,展示小说中光明与黑暗、善与恶、自然与扭曲、希望与颓亡之间的张力,进而指出福克纳对人性的肯定和对人类社会的期待。
隋刚熊净雅
关键词:威廉·福克纳《八月之光》多义性
论伊迪斯·华顿《伊坦·弗洛美》中的宿命论色彩被引量:4
2009年
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运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美国女小说家伊迪丝·华顿的著名小说《伊坦·弗洛美》中的宿命论色彩进行分析。小说的世纪交替的时代背景、荒凉偏僻的环境描写、畸零的人物形象和悲剧性的情节安排均具有浓厚的宿命论色彩,蕴含着巨大的悲剧力量。
熊净雅隋刚
关键词:《伊坦·弗洛美》悲剧
从利维斯对艾略特诗歌的批评看利维斯的诗学观被引量:3
2013年
相对于利维斯的小说批评,其诗歌批评被讨论得较少。事实上,利维斯的诗歌批评也描绘出了英诗的"伟大的传统",特别是他对以艾略特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诗歌的甄别和评价,推动了一批新诗人被认可和接受的进程。利维斯一方面继承传统,另一方面又极具现代性意识,他对艾略特诗歌的批评不仅最早树立了艾略特在诗坛上的不朽地位,而且也玉成了他本人在现代主义诗歌批评史上的特殊地位。本文考察了利维斯对艾略特诗歌近半个世纪的研究与批评,进而揭示利维斯的现代主义诗学观。这样的尝试是为了更深刻全面地理解利维斯的整个诗学思想体系和文学观,也是艾略特研究不可忽视的一环。
熊净雅
关键词:艾略特诗歌批评诗学观
故事的故事——《喜福会》引言故事的多重功能研究
2010年
谭恩美所著《喜福会》的每部分都由一个引言故事导出,四个引言小故事看似简单实则有着多重的功能:理清并强调了全书的结构,突出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并且起到了独特的美学功效,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
熊净雅
关键词:《喜福会》
利维斯的诗歌语言观
2017年
弗·雷·利维斯的语言观是其诗歌批评的核心,也是支撑其批评大厦的支柱。通过考察利维斯对英国诗歌史的"重新评价",尤其是他为帮助英语现代主义诗歌在理论上摆脱维多利亚时代诗歌遗风的桎梏所进行的批评实践,本文分析了利维斯所提倡的理想的诗歌语言即口语化和生活化的"鲜活的语言"的内涵和特征。通过将语言与生活相联系,利维斯发展出了融合道德、哲学和文化元素的整体语言观。
熊净雅
关键词:诗歌批评艾略特
“上帝之网”中的诗意生存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试图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和社会语境分析,探讨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者爱默生所描述的"上帝之网"的引申义,诠释他的自然观、生命观、历史感和文化精英意识;考察爱默生的浪漫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和精神资源,表明他对神性、人性、自然环境所持的基本态度,评论他对自然和上帝之间的关系的言说、对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言说、对自然和自我之间的关系的言说;阐扬爱默生最为关注的自然的超验的精神价值,强调人寻觅灵魂归途、回归精神生命本源的重要性,揭示人在"上帝之网"中的诗意生存的可能性。
隋刚熊净雅
关键词:爱默生大自然诗意生存
反叛还是顺从——刘易斯《巴比特》主题剖析被引量:1
2009年
《巴比特》是美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辛克莱·刘易斯的代表作,小说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现代社会中个人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束缚人的精神,扼杀人的本性,湮灭人的个性并阻碍个体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追求,从而导致个人的反叛和抗争,但是最终叛逆者付出了代价。小说对个人与环境的矛盾与抗争主题的探讨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
熊净雅
关键词:《巴比特》反叛顺从现代社会悲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