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轶雯

作品数:65 被引量:359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2篇糖尿
  • 32篇糖尿病
  • 29篇创面
  • 23篇细胞
  • 21篇愈合
  • 18篇糖基化
  • 17篇烧伤
  • 15篇创面愈合
  • 13篇皮肤
  • 11篇糖尿病大鼠
  • 10篇增殖
  • 10篇糖基化终末产...
  • 10篇终末产物
  • 9篇伤创
  • 8篇烫伤
  • 8篇皮肤组织
  • 6篇烫伤创面
  • 6篇细胞增殖
  • 5篇糖尿病皮肤
  • 5篇晚期糖基化终...

机构

  • 59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同济大学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上海市公安消...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惠州市中心人...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兰州军区兰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江南大学附属...

作者

  • 65篇牛轶雯
  • 45篇陆树良
  • 26篇葛奎
  • 25篇谢挺
  • 21篇青春
  • 16篇戎柳
  • 13篇王敏骏
  • 12篇廖镇江
  • 12篇董叫云
  • 11篇林炜栋
  • 8篇金曙雯
  • 8篇花兰女
  • 7篇宋菲
  • 7篇田鸣
  • 7篇曹晓赞
  • 6篇郑捷新
  • 6篇刘健
  • 6篇张勤
  • 6篇缪明远
  • 6篇董炜

传媒

  • 12篇中华烧伤杂志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中华创伤杂志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中华损伤与修...
  • 2篇上海医学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感染、炎症、...
  • 2篇中华烧伤与创...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现代康复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5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9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0
  • 2篇1999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与创伤修复被引量:13
2005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循环和组织中糖基化终末产物(ad- vane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的积聚逐渐增加,并在糖尿病组织中加速形成,与糖尿病、老年患者并发的创伤修复延迟相关。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 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是多配体的表面受体之一,介导并放大了细胞对AGE的大部分应答反应,了解RAGE对创伤修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可能会为一些难愈创面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AGE是1984年由美国的Vlassara等首先提出的,是生物系统内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之间的非酶促反应,
牛轶雯陆树良
关键词:创伤修复细胞表面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
胰岛素治疗在烧伤休克复苏中的应用初探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应用胰岛素对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休克复苏液体需要量、患者尿量及脏器功能的影响,初步探索胰岛素治疗在烧伤休克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急诊入院大面积烧伤患者42例,抽签法随机分为胰岛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按照"瑞金公式"计算初始复苏所需胶晶体量,并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尿量等情况做相应增减。每日水分补充,常规治疗组给予葡萄糖溶液和维生素C,胰岛素治疗组给予由葡萄糖溶液、常规胰岛素、氯化钾及维生素配置而成的GIKC溶液。记录两组患者第一个24h实际输注胶、晶体量,并根据体重和烧伤面积计算第一个24h单位胶(晶)体量;记录第一个24h尿量及休克期(伤后72h)总尿量,计算单位尿量;同时检测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及伤后肝肾功能等相关生化指标。结果胰岛素治疗组第一个24h单位胶体量为(0.72±0.09)ml.kg-1.1%TBSA-1,较常规治疗组(0.86±0.25)ml.kg-1.1%TBSA-1明显减少(P<0.05)。休克期单位尿量,胰岛素治疗组(1.87±0.51)ml.kg-1.h-1较常规治疗组(1.42±0.59)ml.kg-1.h-1明显增加(P<0.05)。胰岛素治疗组伤后第二天起血小板计数高于常规治疗组。伤后第二天起胰岛素治疗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尿素氮(BUN)和肌酐(Cr)值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并于大部分时相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休克期应用胰岛素可降低大面积烧伤患者复苏所需胶/晶体溶液需要量、增加尿量,同时可减轻组织损伤程度和保护脏器功能。研究结果显示胰岛素在严重烧伤休克复苏中的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施燕张勤郑捷新牛轶雯刘健章雄廖镇江刘琰
关键词:胰岛素休克复苏血管通透性
猪真皮深层组织错位损伤对皮肤纤维化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猪真皮深层组织错位损伤对皮肤纤维化的影响,以期为烧伤瘢痕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6只2个月龄雌性杜洛克猪,将背部右侧切取中厚皮片和真皮深层组织片并原位回植的15个术区纳入真皮原位回植组,将背部左侧切取中厚皮片和真皮深层组织片并将真皮深层组织片放在脂肪层下的15个术区纳入真皮错位组。观察2组伤后7、14、21 d术区毛发生长情况及伤后14 d横断面结构。伤后7、14、21 d,测量并比较2组术区皮肤厚度(表皮到脂肪上缘的距离)、真皮厚度(表皮下缘到脂肪上缘的距离,不包括真皮和脂肪间的纤维组织厚度)、真皮-脂肪界面(真皮原位回植组为真皮深层下缘至脂肪上缘、真皮错位组为真皮浅层下缘至脂肪上缘)的纤维组织厚度,测量真皮原位回植组术区真皮切割界面(真皮浅层下缘至真皮深层上缘)纤维组织厚度并与真皮-脂肪界面纤维组织厚度进行比较;行天狼猩红染色,观测并比较2组术区真皮-脂肪界面及真皮原位回植组术区真皮切割界面和真皮-脂肪界面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2组术区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阳性表达。样本数均为6。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伤后7、14、21 d,真皮原位回植组术区毛发均较真皮错位组浓密。伤后14 d,真皮错位组术区皮肤横断面呈“三明治”样结构,真皮原位回植组术区皮肤横断面结构正常。伤后7、14、21 d,真皮错位组术区皮肤厚度分别为(4234±186)、(4688±360)、(4548±360)μm,与真皮原位回植组的(4425±156)、(4714±141)、(4310±473)μm均相近(P>0.05);真皮错位组术区真皮厚度均较真皮原位回植组明显变薄(t值分别为-9.73、-15.85、-15.41,P<0.01);真皮错位组术区真皮-脂肪界面纤维组织
余小平刘英开马先唐佳俊牛轶雯周军利陆树良
关键词:皮肤瘢痕纤维化脂肪组织切割伤
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中FGF2相关事件发生的研究
背景和目的:高糖环境下蛋白质或多肽可发生糖基化修饰是导致糖尿病诸多慢性并发症的重要原因,糖尿病创面愈合中,调控创面修复的生长因子是否可能发生糖基化改变而影响创面修复进程呢?故本课题阐述了糖尿病大鼠皮肤组织深二度烫伤后创面...
牛轶雯谢挺曹小赞缪明远董叫云葛奎戎柳花兰女陆树良
ATP代谢及嘌呤信号受体在糖尿病创面愈合炎症反应阶段的变化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胞外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代谢及其相关指标在糖尿病创面损伤修复炎症反应阶段的变化。方法·将96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24只,包括正常空白对照组(NC组)、正常ATP干预组(NA组)、糖尿病空白对照组(DC组)和糖尿病ATP干预组(DA组),其中采用多次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DC组和DA组小鼠建立糖尿病模型。所有小鼠于背部制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而后NC组和DC组小鼠的创面局部外用双蒸水处理,NA组和DA组小鼠的创面局部外用ATP溶液处理。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创面中性粒细胞浸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含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ATP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Connexin43、Pannexin1、CD39、P2X7及P2Y2的阳性表达。通过计算创面愈合速率评估创面愈合速度。结果·①创面愈合炎症反应阶段,DC组小鼠创缘组织MPO含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数量,ATP含量,Connexin43、Pannexin1、CD39、P2X7及P2Y2的表达量均低于NC组(均P<0.05)。②伤后第14日,DA组小鼠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DC组(P=0.000)。结论·在糖尿病创面愈合炎症反应阶段,炎症反应存在一定的不足,ATP、ATP水解酶及嘌呤信号受体均呈低水平状态,外源性补充ATP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糖尿病创面愈合速度。
王齐朱冠娅谢挺葛奎牛轶雯
关键词:糖尿病ATP炎症反应创面愈合
疤贴宁防治烧伤疤痕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0年
牛轶雯朱文莉徐惠贞
关键词:烧伤疤痕
糖尿病大鼠皮肤组织糖代谢紊乱与皮肤神经病变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 研究糖尿病皮肤组织糖代谢紊乱与皮肤神经病变的关系,进一步探讨神经病变与创面难愈的机制.方法80只SD大鼠按随机抽签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氨基胍干预组和胰岛素干预组,每组20只.后3组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诱导后1周,氨基胍干预组胃管饲人氨基胍100 mg·kg-1·d-1,胰岛素干预组皮下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分别于注射STZ后2、4、8周,观察大鼠后肢足掌部机械痛和热痛阈值变化并获取大鼠足掌部皮肤标本.检测皮肤组织中糖含量、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含量、神经纤维变化及神经肽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糖尿病对照组大鼠机械痛、热痛阈值在注射STZ后2周时分别为(6.3±1.5)g、(6.0±0.9)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3.0±3.2)g、(10.3±1.2)s,t值分别为2.71、3.42,P值均小于0.05;皮肤组织糖和AGE含量均明显增加,8周时各为(2.85±0.33)mg/g、(31.7±3.2)U/m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82±0.22)mg/g、(22.2±1.9)U/mg,t值分别为1.65、6.47,P值均小于0.01];有髓神经纤维髓鞘水肿变性、轴突被挤压,无髓神经纤维水肿空泡化、微丝微管排列紊乱;P物质含量2周时降至低谷[(16.8±3.4)pg/g],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8.5±5.0)pg/g,t=2.42,P<0.01];CGRP含量变化不明显.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氨基胍干预组大鼠皮肤组织糖含量无明显改变,8周时AGE含量明显减少[(27.2±1.4)U/mg,t=3.38,P<0.05];胰岛素干预组糖含量和AGE含量均明显减少,8周时分别为(1.42±0.38)mg/g、(23.6±1.3)U/mg,t值分别为1.74、8.17,P<0.05或P<0.01.2个干预组P物质下降幅度减轻,低谷滞后;CGRP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高糖和AGE蓄积是导致糖尿病皮肤神经病变的重要原因,使糖尿病皮肤具有不同于正常皮肤的创伤起点,可在伤后持续影响创�
陈宾牛轶雯谢挺缪明远田鸣嵇晓芸青春陆树良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病变葡萄糖代谢障碍
烧伤早期容量复苏阶段心肌收缩力改变情况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采用动脉波经肺稀释法验证严重烧伤患者液体复苏后心肌存在收缩力降低改变。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收治入院的7例热液灼伤患者,患者均在伤后3h内入院,烧伤总面积均≥70%体表总面积(TBSA),Ⅲ度烧伤面积≥30%TBSA。入院后以1.5mL·kg-1·%TBSA-1作为预判公式,然后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液体复苏方案,观察尿量指标临床评价平稳度过休克期。应用动脉波经肺稀释方法(PiCCO系统)监测患者烧伤休克期血液动力学动态变化,以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指数、全心射血分数、肺间质水量评估液体复苏时心肌收缩力、心脏泵功能、血管张力和间质液体分布情况。结果烧伤后早期心输出量及心指数即出现下降明显,未进行液体复苏前(0时相)仅为(3.53±0.38)L/min和(2.07±0.28)L·min-1·m-2,为正常人的68%,经液体复苏后在伤后16h内持续降低,但尿量可维持于30~60mL/h;烧伤后心肌收缩力显著下降[伤后入院时患者左心室收缩力指数(980±234.9),较正常值减少约18.3%]并维持于低水平直至伤后48h后开始上升。烧伤后早期入院时未进行液体复苏时,肺血管外肺水量(6.0±0.42)mL/kg已呈现增加的趋势,接近正常值上限;随着液体复苏的进行其血管外肺水量显著增多,到伤后48h达到高峰(14.0±0.83)mL/kg;而直到伤后72h,在没有外界干预情况下逐渐减少。结论烧伤早期容量复苏阶段存在心肌收缩力降低,需要在烧伤早期液体复苏同时,在心肌收缩力维护和血管张力调节、减少肺间质水肿环节优化液体复苏质量。
刘健张勤郑捷新刘琰牛轶雯唐佳俊
关键词:烧伤补液疗法心肌收缩
深Ⅱ度烫伤大鼠创缘皮肤组织中表皮细胞增殖的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 观察大鼠深Ⅱ度烫伤后创缘皮肤组织中表皮细胞的增殖活动规律,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未烫伤)、烫伤后3d组、7d组及14d组,每组6只。采集正常组大鼠皮肤及烫伤大鼠创缘皮肤,观察其表皮组织学特征;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皮细胞的细胞周期;蛋白印迹法检测表皮细胞增殖调节因子细胞周期素(cyclinD1、cyclinB1)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K)4的表达水平,并测定M期促进因子(MPF)的组蛋白激酶活性。 结果 组织学观察显示,伤后3d组大鼠创缘表皮细胞核及核仁较正常组增大;伤后14d组胞核及核仁增大明显,细胞数显著增多。伤后14d组S期表皮细胞百分比出现上升趋势;G2 /M期百分比自伤后3d起逐渐升高,伤后7、14d组(4. 5±0. 6、5. 4±1. 0)显著高于正常组(2. 9±1. 1,P<0. 05).cyclinD1表达量伤后3d即明显增高;cyclinB1表达无显著波动。伤后3d组的CDK4表达水平较低, 14d组开始回升。伤后14d组表皮细胞MPF活性显著增强。 结论 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作用下,大鼠深Ⅱ度烫伤后皮肤组织中表皮细胞在伤后早期即出现DNA合成及有丝分裂的增加,伤后14d增殖明显活跃。cyclinD1 /CDK4复合物的表达及MPF的活性在伤后早期并未同步增高,但自伤后14d起其表达显著增多,提示创面愈合过程中细胞周期调?
谢挺陆树良牛轶雯葛奎田鸣董炜青春史济湘
关键词:表皮细胞增殖皮肤组织烫伤大鼠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YCLINB1蛋白印迹法
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过程中巨噬细胞浸润及表型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研究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过程巾臣噬细胞的浸润及表型变化。方法取30只继康S19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损伤组24只、对照组6只。损伤组大鼠于脊柱两侧用自制环钻及手术剪制成2个直径为11m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致伤后即刻测量创面面积,每日碘伏消毒;对照组大鼠仪行麻醉脱毛处理。伤后1、3、7、13d,分刖取损伤组6只大鼠测量创面面积(计算创面愈合率)后处死。沿创缘切取创面组织达健康筋膜层,HE染色观察组织学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纰织巾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68表达,免疫荧光染色分别观察组织中CD68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双阳性(I型曩噬细胞)、CD68与精氨酸酶1(Arg-1)双阳性(1/型巨噬细胞)表达情况,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创面组织巾叮十扰素、TNF-α、IL4、IL-13、IL-10和IL-12的水平并计算IL-10/IL-12比值。对照组大鼠在与损伤组相同部位切取直径为11mm的全层正常皮肤组织,同前行组够5学及细胞因子检测。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LSD-t检验。结果损伤组大鼠伤后创面逐渐缩小,伤后各时棚点创面愈合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8.55,P〈0.01)。对照组大鼠皮肤组织形念未见异常:损伤组大鼠伤后1、3d,创面组织中炎性细胞明显浸润;伤后7、13d,可见明显血管腔结构、新乍胶原。对照组大鼠正常组织和损伤组大鼠伤后l、3、7、13d创面组织每200倍视野下的CD68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7±1.5)、(31.8±3.5)、(40.8±4.7)、(20.8±2.8)、(3.2±2.4)个(F=180.55,P〈0.01)。损伤组大鼠伤后1、3、7dCD68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值分圳为18.8l、18.79、14.05,P值均小于0.01)。对照组大鼠正常组织巾未见CD68与iNOS双阳性或者CD68与Arg-1双阳性细胞。损伤组大鼠伤后1、3、7、1
牛轶雯缪明远曹晓赞宋菲嵇晓芸董叫云陆树良
关键词:伤口愈合巨噬细胞表型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