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军
- 作品数:10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电子电信电气工程更多>>
- Ag-TCNQ薄膜电双稳态特性的XPS研究被引量:3
- 2003年
- 本文采用X光电子谱仪 (XPS)研究了Ag TCNQ薄膜的电双稳态特性。对TCNQ粉末、热处理前后的TCNQ薄膜及Ag TCNQ薄膜作了分析。结果发现 ,真空蒸镀及大气环境中热处理不会引起TCNQ化学状态的变化 ,而热处理会促使Ag与TCNQ发生反应 ,薄膜电双稳态特性的优劣则与反应程度有关。
- 张群孔令柱张强基王伟军华中一
- 关键词:XPSAG-TCNQ化学态
- Ag-TCNQ电双稳态薄膜及其热处理和电场效应的研究
- 该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改进Ag-TCNQ电双稳态薄膜的制备工艺,以期获得表面颗粒细小、分布均匀、平整有序的薄膜;在此基础上,对其电双稳态特性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成果如下:1)在薄膜制备工艺中,引进后热...
- 王伟军
- 关键词:电场效应
- 文献传递
- 利用I-Z曲线的STM“接触”模式的电学测量和表面改性研究
- 利用 STM 对金属有机络合物电双稳材料 Ag-TCNQ 薄膜进行电学性质的表征与改性,在针尖强电场的作用下,当电压达到某一阈值后薄膜从高阻态跃迁至低阻态,这两种高低阻态分别定义为一个存储单元的“0”与“1”状态。本文考...
- 李旭严学俭邱伟民张群王伟军华中一
- 关键词:STM隧道结表面改性
- 文献传递
- 有机纳米整流器的STM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金属有机络合物Ag TCNQ的薄膜在STM针尖电场的作用下 ,当电压达到某一阈值后可以从高阻态跃迁至低阻态。在一定的条件下 ,在低阻态的保持时间很短 ,且高低阻态间的转换可以重复。由于它们都是有机材料 ,根据这种特性 ,提出了一种新型有机纳米整流器的设想 ,并成功地制作了输出可控的有机纳米整流器的原型。
- 吉小松严学俭张群王伟军李旭华中一
- 关键词:STM
- 电双稳态纳米薄膜的制备及其热处理效果
- 采用真空热蒸发和大气中后热处理方法制备了具有纳米量级颗粒均匀表面平整的电双稳态Ag-TCNQ薄膜.热处理条件对于制备纳米颗粒度的薄膜至关重要.通过STM针尖施加三角波脉冲作用于薄膜上,在室温大气中实现了在1.2V处使薄膜...
- 张群叶钢锋王伟军潘钢严学俭章壮健华中一
- 文献传递
- 利用I-Z曲线的STM“接触”模式的电学测量和表面改性研究被引量:3
- 2003年
- 利用STM对金属有机络合物电双稳材料Ag TCNQ薄膜进行电学性质的表征与改性 ,在针尖强电场的作用下 ,当电压达到某一阈值后薄膜从高阻态跃迁至低阻态 ,这两种高低阻态分别定义为一个存储单元的“0”与“1”状态。本文考虑到在STM的常规恒流工作模式下 ,针尖与样品之间的隧道结对于电学性质的表征与改性具有影响。为此测量隧道电流It 对隧道结宽度Z的依赖关系I Z曲线 ,从而确定针尖刚好接触样品的接触点 ,利用STM进行了针尖与样品“接触式”的电学测量和表面电学改性研究 。
- 李旭严学俭邱伟民张群王伟军华中一
- 关键词:隧道结扫描隧道显微镜
- 基于STM的有机电双稳材料电学性质的表征与改性被引量:4
- 2003年
- 利用STM对金属有机络合物电双稳材料Ag—TCNQ的薄膜进行电学性质的表征与改性,在针尖强电场的作用下,当电压达到某一阈值后薄膜从高阻态跃迁至低阻态,这两种高低阻态可分别定义为一个存储单元的“O”与“1”状态,在STM的常规工作模式下,测量了薄膜的电学性质的变化;考虑到在STM的常规恒流工作模式下,针尖与样品之间的隧道结是影响电学性质的表征与改性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重要因素,而它并不是材料本身的属性,为此利用STM进行了针尖与样品“接触式”的测试与分析,并且与常规工作模式进行了比较。
- 严学俭李旭张群王伟军吉小松邱伟民华中一
- 关键词:STM
- 纳米结构Ag-TCNQ电双稳薄膜的制备及分析被引量:5
- 2003年
- 采用真空蒸发和大气环境下后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纳米量级颗粒均匀的Ag TCNQ薄膜。通过可见光范围透射谱、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以及X光电子谱等分析研究了薄膜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发现热处理可促使Ag和TCNQ发生充分的络合反应并减小薄膜的颗粒度 ,在此基础上利用STM实现了局域电双稳态的转变和纳米存储点的写入。
- 王伟军张群吉小松严学俭章壮健华中一
- 关键词:AG-TCNQ
- 利用STM构建金属有机材料的纳米结构和改变电学性质被引量:4
- 2003年
- 研究和开发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对材料进行纳米尺度加工的功能,藉助于STM针尖和样品之间的强电场在金属有机络合物Ag TCNQ薄膜表面构建了纳米点、纳米点阵和纳米线等纳米结构。伏安(I U)特性曲线和扫描隧道的测试表明,在针尖强场作用后材料表面的局域电子态密度迅速增大,在电学上由高阻态转变为低阻态,这种效应可能归因于金属原子和有机分子之间的电荷转移。这些纳米结构展示了用作高密度存储器和纳米导线的可能性,有机导电材料将是未来纳米电子材料的理想候选者,而STM则将成为纳米电子学微细加工的有力工具。
- 严学俭吉小松李旭邱伟民张群王伟军华中一
- 关键词:扫描隧道显微镜
- 基于STM的有机电双稳材料电学性质的表征与改性
- 利用STM对金属有机络合物电双稳材料Ag-TCNQ的薄膜进行电学性质的表征与改性,在针尖强电场的作用下,当电压达到某一阈值后薄膜从高阻态跃迁至低阻态,这两种高低阻态可分别定义为一个存储单元的'0'与'1'状态.在STM的...
- 严学俭李旭张群王伟军吉小松邱伟民华中一
- 关键词:表面改性电学性质扫描隧道显微镜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