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元骧

作品数:124 被引量:548H指数:1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3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7篇文学
  • 34篇哲学宗教
  • 11篇文化科学
  • 3篇艺术
  • 2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7篇文艺
  • 27篇文学
  • 24篇文艺理论
  • 22篇美学
  • 18篇审美
  • 16篇艺术
  • 13篇文学理论
  • 13篇文艺学
  • 11篇主义
  • 10篇文艺理论研究
  • 10篇反映论
  • 8篇哲学
  • 8篇马克思主义文...
  • 8篇美学研究
  • 8篇美意
  • 7篇意识形态
  • 7篇认识论
  • 7篇审美反映
  • 7篇本体论
  • 6篇形态论

机构

  • 104篇浙江大学
  • 16篇杭州师范大学
  • 8篇杭州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艺术研究...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云南艺术学院

作者

  • 121篇王元骧
  • 2篇赵建逊
  • 1篇苏宏斌
  • 1篇陈飞龙

传媒

  • 13篇文学评论
  • 10篇社会科学战线
  • 9篇高校理论战线
  • 8篇学术月刊
  • 6篇文艺争鸣
  • 6篇文艺研究
  • 6篇杭州师范大学...
  • 5篇马克思主义美...
  • 4篇学术研究
  • 3篇浙江学刊
  • 3篇文史哲
  • 3篇江苏社会科学
  • 3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求是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 2篇湖北大学学报...
  • 2篇东方丛刊
  • 2篇美育学刊
  • 2篇中文学术前沿
  • 1篇东南学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10篇2009
  • 8篇2008
  • 8篇2007
  • 13篇2006
  • 7篇2005
  • 8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1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哲学反思
2013年
本文就以往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所存在的直观论、纯认识论和教条主义倾向作了简略的评论,并认为造成这些倾向的思想根源从哲学上来看,是由于一方面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混同于"精神与物质的关系",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仅仅是在总结现实主义文学经验基础上形成的"认识论文艺观"而未能深入发掘它的"人学"內涵。另一方面,由于不理解"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在实践基础上所形成的动态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因而也不理解任何理论的真理性都是相对的,它只有借助一定的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才能转化为其体的真理。
王元骧
关键词:教条主义
从“美感的神圣性”说到审美与宗教的关系被引量:1
2015年
北京大学召开的"美感的神圣性"研讨会会议综述在本刊发表后,在读者之中产生了一定的反响。陆续有读者写信表示对这个问题的兴趣。在当今的时代,信息化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日益多元化,对于"美"的理解和追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样一种语境之下,"美感的神圣性"这个命题讨论的价值追求何在?王元骧先生与本刊编辑的这次对谈,接续了"美感的神圣性"这一话题,集中谈论了王元骧先生对于审美与宗教的关系的理解。我们期待更多的读者参与到这个讨论中来。
王元骧
关键词:审美宗教
再谈艺术的实践性问题——兼与俞兆平先生商讨被引量:1
1998年
再谈艺术的实践性问题———兼与俞兆平先生商讨王元骧看了俞兆平先生对拙作《艺术的实践本性》的批评文章《马克思的实践观点有别于康德的实践理性》(载(文学评论》1997年第3期)之后,甚是高兴。这些年来文艺理论界太缺少这样一种坦诚的、同志式的批评了,所以,...
王元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现代文艺理论文艺理论研究马克思恩格斯
艺术本质:从认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中寻求——兼评当今文艺理论界对于艺术本质的探讨被引量:1
1993年
对于艺术本质,国内理论界讨论已久。总的来看,在八十年代以前,一般都倾向于把艺术看作是对生活的一种认识的方式。自八十年代以来,这种观点就逐渐为人们所抛弃,并开始以审美性和实践性来取而代之。这应该是对艺术本质的探讨不断的趋向深入的一种表现,但细细分析起来,这些观点离对于艺术本质的全面而完整的把握,还是有相当距离的。
王元骧
关键词:艺术本质本性论艺术家认识性理论界认识论
反映论文艺观:我的选择和反思
2017年
一我国当今较为流行的文学观念中,我认为基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即能动反映论的文学观是最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这可以从以下比较中说明:表现论文艺观通常认为文学是情感的表现,而表现不同于宣泄,它的对象已经被“二重化”了,已从主位变为客体。
王元骧
关键词:文艺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文学观念二重化
百年来我国对西方美学与文论的接受被引量:1
2012年
西方的美学和文论是由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这两大传统所构成的。它们的思想观点和思维方式各有特点:前者以知识论为基础,是经验的、静态的;后者以信仰论为基础,是超验的、动态的。在西方文化史上,它们之间不仅有横向的互补关系,还有纵向的传承和发展的关系。我国"五四"以来从西方引入并在其后占主流地位的现实主义文论,主要是按古希腊知识论哲学的科学精神建立起来的,它对于推进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重科学轻人文的倾向。而在希伯来文化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督教美学由于信仰问题的引入而把对人的理解由社会的、理性的维度推进到个体的、心理的维度,也使人们对美和审美关系的认识有了的重大发展。这些思想的精髓,对于完善和提升已在我国生根的现实主义文论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王元骧
关键词:古希腊文化
认识文艺与政治关系首先须解决的两个问题被引量:4
2012年
文艺是不可能完全脱离政治的。关注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并以自己的作品来促进现实的变革和社会的进步,是作家作为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对国家所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是他的公民意识的自觉的表现。但这并非要求作家以自己的作品去直接配合某项具体的政治中心和政治任务,根本的是指按照自己所属的政治共同体的理想与信念来塑造读者的思想灵魂,强化和提升人民群众建设国家的心理能量和精神动力,鼓舞和激励人民群众为实现这一政治理想和信念去奋斗。
王元骧
能动的反映论与文学的本质
1988年
文学本质问题在文学理论史上已讨论了两千余年,迄今还聚讼纷纭。究其原因,恐怕是因为缺乏科学的哲学基础的缘故。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因此,从哲学的观点来看,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自然应该是生活与文学的问题了。正是由于对这个基本问题认识上的分歧,才派生出对于文学理论上一系列问题的不同解释。所以,要解决文学本质的这个问题,还是应该联系哲学的基本问题来进行考察。否则,一切努力都将是徒劳的。
王元骧
关键词:无意识心理文学创作心理内容创作意图列夫·托尔斯泰弗洛伊德
论审美反映的实践论视界被引量:6
2016年
传统的反映论文艺观正确地提出文学是生活的反映,但由于受近代认识哲学的影响,把反映主体抽象为只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并带有鲜明的直观论、机械论和唯智主义的倾向。德国古典哲学虽然克服了这种把人作机械分割的倾向而视人为一个知、情、意的统一体,但只是在理论领域内解决,使之对人的理解又陷入思辨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人看作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从而把认识论置于实践论的基础上,这就意味着作为反映主体的知、情、意统一的人也就是处身于现实关系中的心与身,心灵与行为统一的人。要深入理解审美反映论,就应该以这一认识为前提,把审美判断视作既是人对自身生存状态的评价活动,又是对自身生存意义的探寻活动,它的认识与实践的双重性质不仅要求我们把反映主体当作一个处身于现实关系中的心与身、心灵与行为的统一体,同时也决定了只有当人把全身心都调动起来、投入进去,才会有真正的审美活动。
王元骧
关键词:实践论文艺观审美活动审美判断
我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解
<正>一"审美意识形态论"被有些学者看作是"一个时代学人根据时代要求提出的集体理论创新",据说"目前国内最重要的20多部‘文学概论’教材都采用了文学审美论或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并认为"这是我国文学理论界在学术上打的一次...
王元骧
文献传递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