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荣
-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碱性“彗星”法检测肺癌放射敏感性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采用碱性彗星法检测肺癌标本的初始DNA单链断裂,探讨碱性彗星法用于预测临床肺癌的放射敏感性的可行性.方法对2002年4月~2003年8月在本院经纤维支气管镜取样并为病理证实的150例肺癌标本采用碱性彗星法检测初始DNA单链断裂,以经本底较正的平均尾力矩(RTM)和平均中位尾力矩(mRTM)为评价指标;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平均较正尾力矩差异,并分析影响结果的相关因素.结果纤维支气管镜取样,多数样品细胞数较少;样品质量对结果影响较大,35%样品中位RTM≤1.0,无显著性差异,全组平均较正尾力矩在不同病理类型中的分布均未显示出与临床一致的趋势,在细胞数小于100的样品中可见小细胞大于非小细胞的趋势;全组平均中位较正尾力矩尤其在中位RTM>1.0的样本中,显示与临床放射反应一致分布趋势,但样本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碱性彗星法可初步显示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细胞间的放射敏感性差异,样品质量对结果影响较大,分析方法有待改进完善.
- 吕纪马王绿化杨伟志张晓华王冕荣阎洁
- 关键词:彗星分析法肺癌
- 肿瘤乏氧问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4年
- 王冕荣杨伟志
- 关键词:肿瘤治疗
- 改良“彗星”分析法检测实体肿瘤放射敏感性的方法学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改进和完善改良“彗星”分析法以更好地用于检测实体肿瘤的放射敏感性。方法门诊活检标本制成单细胞悬液,冰上照射后立即铺胶制板,在裂解液中裂解50min,漂洗后进行细胞电泳20min。PI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采图并用专用软件进行图像分析。每例样品均设对照(包括外参对照和自身对照)和5Gy照射,并对活检样品的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进行分类采图。观察指标为细胞DNA含量和尾力矩。结果影响实验室测定结果与临床肿瘤放射反应相关性的因素主要有:(1)取材较表浅样品中仅有淋巴细胞而无肿瘤细胞,从而导致实验室测定结果与临床肿瘤放射敏感性的吻合性下降;(2)样品中坏死细胞较多,使本底增高,是影响放射敏感性分析的重要因素;(3)增设淋巴瘤细胞作为外参对照可对实验系统误差进行校正,是质量控制不可缺少的环节;(4)对活检样品中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进行分类采图能提高临床与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吻合性。结论实验同时设置内、外参对照和对样品中肿瘤细胞和正常组织细胞进行分类采图,能不同程度提高实验室检测结果与临床肿瘤实际放射反应的吻和性。
- 雷明芳杨伟志高黎王冕荣蒋恒宋丽京
- 关键词:活检标本
- 碱性“彗星”法检测肺癌初始放射损伤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06年
- 背景与目的肺癌细胞具有显著的生物学异质性和内在放射敏感性差异,探求其放射敏感性相关参数以优化治疗计划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彗星”分析法(cometassay)可以通过荧光显微镜直接定量地检测单个细胞的DNA损伤,具有需要细胞数少、灵敏和快速的优点。临床前的相关研究显示:彗星分析法与经典的克隆形成率分析的结果趋势一致,是一种有潜力的放射敏感性分析法。本研究旨在用碱性彗星法检测31例放射治疗肺癌标本的初始DNA损伤,初步探讨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2002年4月至2002年11月,用碱性彗星法检测31例接受放射治疗的肺癌病例在治疗前经支气管镜活检标本的初始DNA损伤,以经本底较正的平均尾力矩(RTM)为评价指标,同时以胸部CT扫描评价局部肿瘤反应率(RR)和肿瘤进展时间(TTP);用SPSS10.0统计软件以曼惠特尼U检验和克鲁斯沃里斯H检验比较不同病理类型、RR和TTP组的中位RTM;计算RTM与RR和TTP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结果不同病理类型组、RR≥50%组和TTP>9个月组中位RTM与对应组相应值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χ2=0.347,P=0.84;U=63.5,P=0.57;U=71,P=0.057);RTM与RR和TTP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分别为-0.105(P=0.57)和0.38(P=0.035):非小细胞肺癌的RTM与TTP斯皮尔曼相关系数为0.47(P=0.048),而小细胞肺癌为0.043(P=0.89)。结论尽管受取材质量和混杂因素致本底DNA损伤高的影响,碱性彗星法检测的肺癌初始放射损伤(RTM)仍可显示出与非小细胞肺癌局部TTP具有中等强度的正相关性,“彗星”分析法是一种有希望的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分析法,其取材和实验方法有待改进。
- 吕纪马王绿化杨伟志张晓华王冕荣阎洁
- 关键词:肺肿瘤
- 脑胶质瘤不同照射方案生物效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 通过对人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BT325细胞系)裸小鼠移植瘤不同分割模式照射后生物效应的实验研究,加深对人脑胶质瘤放射反应生物学特性认识,为临床设计照射计划、制定合理分次治疗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对BT325细胞系裸小鼠移植瘤进行单次10、20、30、40、60 Gy照射和2 Gy每周5次每天照射、3 Gy每周3次隔天照射、3 Gy每周5次每天照射、4 Gy每周3次隔天照射,总剂量分别为125、114、126、112 Gy.用肿瘤生长曲线评价剂量效应关系并测定肿瘤体积倍增时间.取贴壁生长的指数生长期BT325细胞,用生长曲线测定细胞倍增时间,细胞克隆形成分析法绘制细胞存活曲线(照射剂量为0、1、2、4、6、8、10 Gy)计算曲线参数值,彗星分析法测定DNA单链断裂半修复时间(T1/2).结果 单次照射各剂量点均不能有效控制肿瘤.2 Gy5次/周和3 Gy3次/周治疗方案对人脑胶质瘤实体瘤也无明显治疗效果.增加分次剂量可使脑胶质瘤实体肿瘤有较明显的消退,其中4 Gy3次/周方案好于其他方案但仍未能达到治愈肿瘤的效果.表明对肿瘤干细胞的控制不理想.各项生物学参数的测定结果:BT325细胞倍增时间为30.16 h,裸小鼠移植瘤肿瘤倍增时间为43 d;细胞存活曲线LQ模型拟合的α=0.360 Gy-1、β=0.057 Gy-2,多靶单击模型拟合的D0=1.394 Gy、Dq=2.127 Gy、SF2=0.714;5 Gy照射DNA单链断裂的T1/2=9.999 min.结论 本实验从实证实验角度印证了临床上脑胶质瘤是一种放射耐受性较高的肿瘤的看法.研究结果提示增高分割剂量有可能提高肿瘤的近期疗效(使肿瘤消退率增加),但如何提高对肿瘤干细胞的控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各项生物学参数测定结果提示脑胶质瘤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较差.
- 盖雪杨伟志高黎蒋恒王冕荣石惠珍
- 关键词:分次照射单次照射
- “中性彗星分析法”的方法学研究及应用
- 目的:为了全面了解“彗星分析法”在检测放射线诱导的DNA损伤和在肿瘤放射敏感性方面的应用价值,在前期对“碱性彗星分析法”的方法学和应用研究的基础上,对“中性彗星分析法”的方法学及其在肿瘤培养细胞水平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初步的...
- 王冕荣
- 关键词:彗星分析法DNA双链断裂
- 文献传递
- 改良“Comet”分析法检测实体肿瘤放射敏感性
- 高黎杨伟志徐国镇罗京伟易俊林黄晓东李素艳王冕荣袁智勇肖光莉金晶任骅肖建华
-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约70%的肿瘤患者需接受放射治疗,其中18%的肿瘤通过放射治疗可以治愈。局部残存和局部复发约占治疗失败的2/3。存在放射敏感性差异,需要解决肿瘤放射治疗的个体化问题。而进行放疗前实体...
- 关键词:
- 关键词:实体肿瘤恶性肿瘤
- 改良“彗星”分析法检测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6
- 2004年
- 目的 评价改良”彗星”分析法应用于预测临床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价值。方法 应用改良”彗星”分析法对 10 5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的鼻咽活检组织标本进行分析。将鼻咽癌活检标本制备的单细胞悬液分为对照管和单次 5Gy照射管。所有病例在放射治疗前及至 5 0Gy时行螺旋CT或MRI检查 ,分别测量肿瘤最大横截面积 (S0 为疗前 ,S50 为疗中至 5 0Gy时 )。临床放射敏感性评价应用肿瘤最大横截面积的消退率表示 [即Rs=(S0 S50 ) /S0 ],Rs≥ 0 .9为高度敏感 ,0 .7≤Rs<0 .9为中度敏感 ,Rs<0 .7为不敏感。实验室根据图像特点将”彗星”图分为ⅠA、ⅠB、ⅡA、ⅡB四类 ,根据尾力矩、DNA积分吸光度等参数设定实验室放射敏感性判断标准。统计分析采用SPSS10 .0软件包 ,用Kappa分析法进行临床和实验室结果一致性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临床放射敏感性高度敏感 4 1例 ,中度敏感 2 1例 ,低敏感 4 3例。改良”彗星”分析法放射敏感性敏感 5 8例 ,不敏感 4 7例。改良”彗星”分析法的敏感性为 71.0 % ,特异性为 6 7.4 % ,准确性为 6 9.5 %。两种检测方法接近中高度一致性(Kappa=0 .38)。结论 改良”彗星”分析法检测人鼻咽癌活检标本 ,在放射治疗前能对鼻咽癌的临床放射敏感性作出预测 ,方法简单、检测周期短 。
- 高黎杨伟志袁智勇徐国镇高远红王冕荣
- 关键词:鼻咽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