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天佐

作品数:9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4篇地铁
  • 3篇复合地层
  • 3篇边坡
  • 2篇隧道
  • 2篇隧道施工
  • 2篇隔壁
  • 2篇横通道
  • 2篇沉降
  • 1篇导洞施工
  • 1篇地表沉降
  • 1篇地层
  • 1篇地铁车站
  • 1篇断面
  • 1篇遗传算法
  • 1篇入渗
  • 1篇入渗过程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时间序列
  • 1篇土边坡

机构

  • 7篇吉林大学
  • 4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中国建筑科学...

作者

  • 9篇王天佐
  • 6篇王常明
  • 4篇姚爱军
  • 3篇黄晓虎
  • 2篇吴谦
  • 2篇王兆辉
  • 2篇张海明
  • 2篇彭虎
  • 1篇王科
  • 1篇姚康
  • 1篇张志敏
  • 1篇李硕
  • 1篇王东玮

传媒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现代隧道技术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中国水运(下...
  • 1篇全国第二届防...
  • 1篇2015年全...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地铁车站PBA法导洞施工诱发地表沉降规律研究被引量:20
2017年
以长春地区土岩复合地层条件下地铁自由大路车站工程为依托,对地铁车站PBA法导洞施工引起地表沉降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车站主体双层暗挖导洞施工引起的地表累计沉降量占车站施工最终沉降量的一半以上,约53.46%,地表沉降槽曲线为"单峰"形态,横向影响范围约50 m左右。(2)导洞施工诱发地表沉降分为初期沉降、快速沉降及沉降收敛3个阶段,初期阶段沉降4 mm左右,占14.81%,快速阶段沉降20 mm左右,占74.07%,收敛阶段沉降3 mm左右,占11.11%,隧道施工过程须重点监测掌子面靠近监测断面6 m与远离监测断面15 m的施工段。(3)开挖顺序与开挖进尺对地表沉降影响较大,选择先上后下,先边洞后中洞的开挖顺序最为合适,开挖进尺控制在0.1L^0.14L(L为洞跨)为宜。
张海明姚爱军王兆辉宁方端王天佐
关键词:PBA法地表沉降
基于CRD法的地铁大断面横通道变形规律研究
长春某地铁车站横通道采用CRD工法开挖,具有断面大、埋深浅的特点,有必要对地层及结构的变形情况进行研究。据此,基于地层条件和施工过程,利用FLAC3D程序建立工程开挖的三维动态模型,对比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变形规律研究。研...
王天佐王常明黄晓虎罗云烈李硕王东玮
关键词:大断面FLAC3D
文献传递
基于ArcGIS的地层三维可视化方法被引量:5
2015年
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ArcGIS软件平台构建三维地层模型的方法。该方法灵活运用了ArcGIS的各个子系统,操作简便灵活,在建模过程中,利用工程剖面图构建虚拟钻孔数据,并将其与实际钻孔数据一起约束到模型当中,从而构建精细的三维地层实体模型。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思想与建模流程,最后利用该方法成功实现了长春地铁自由大路站的三维地层可视化。
罗云烈王常明王天佐
关键词:ARCGIS钻孔数据插值地层
黄土边坡降雨侵蚀特征的物理模拟试验研究被引量:17
2015年
黄土边坡的侵蚀破坏是引起黄土地区公路边坡自然灾害的主要诱因。通过建立室内边坡降雨冲刷物理模型,进行黄土边坡侵蚀破坏的模拟试验,再现边坡溅蚀、片蚀、沟蚀、坍塌的基本破坏过程,并对坡面降雨冲刷的演变过程和侵蚀机理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和分析。试验表明:在一定的降雨雨强下,径流TSS(携砂能力)和单位面积侵蚀泥沙量随着试验坡度的增加逐渐增加,而径流总量、侵蚀干泥沙量随着坡度的增加而相应变小。同时,黄土边坡侵蚀冲刷过程中的主要侵蚀能力参数如坡面径流总量、汇流干泥沙量、侵蚀干泥沙量等与降雨雨强之间存在相应的关系。
黄晓虎王常明宋朋燃王天佐
关键词:黄土边坡细沟侵蚀
土岩复合地层中CRD隧道施工的变形监测与风险控制被引量:3
2014年
以典型城市土岩复合地层中的某地铁CRD(交叉中隔壁法)隧道为依托,通过分析洞内、外变形监测数据,总结变形规律,对该隧道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洞内、外变形量的60%以上是由上2层导洞开挖引起的;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槽特征较为明显,地表最大沉降点位于隧道中心线上方偏左;隧道掌子面开挖的横向影响明显,范围约为60m。洞内变形监测的分析指标以拱顶沉降为主,水平收敛为辅;拱顶下沉曲线分段组成,总体呈台阶状下降。综合变形监测分析和施工经验认为:施工中应着重控制上2层导洞初期支护结构的及时闭合;相邻导洞掌子面间距控制在15~20m;台阶长度控制在5m以内,及时封闭仰拱,闭合成环,可有效地控制洞内、外变形和保证初期支护结构稳定性。
宁方端姚爱军王天佐彭虎
基于Morgenstern-Price法和强度折减法的边坡稳定性对比分析被引量:24
2013年
应用Morgenstern-Price法和强度折减法,对云南省宣威市万家口子水电站附近的九子崩塌堆积体的主滑体进行稳定性分析,考虑了正常蓄水位、库水位下降和地震作用时的正常蓄水位、库水位下降4种工程情况。结果表明:Morgenstern-Price法所得稳定系数随着蓄水位的下降而减小,在考虑地震作用的情况下,稳定系数也相应降低;强度折减法所得数据则不一样,蓄水位不同时,稳定系数则变化不大。相同蓄水位情况下,考虑地震时稳定系数有所减小,强度折减理论对于简单的均质土坡可能会得到与极限平衡法接近的稳定系数和滑动面,但对于非均质(如成层)土坡,则会有较大的差异性。Morgenstern-Price法使用条分法对滑动岩土体进行受力分析,针对的是人为假定的土体极限平衡条件,不能提供边坡的位移信息,需在计算中事先假定出若干个滑动面;强度折减法通过降低材料的强度参数来达到极限平衡状态,能够考虑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同时能给出边坡的位移信息,但是缺乏统一的边坡达到极限破坏的判断标准。2种方法都可为边坡稳定性提供有效的分析与评价。
王科王常明王彬姚康王天佐
关键词:强度折减法稳定分析边坡稳定性
路基边坡降雨试验及基于神经网络的水分场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研究降雨条件下路基边坡土体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及雨水入渗过程,进行一系列不同降雨强度、不同坡度条件下的室内降雨模拟试验。以土体含水率受降雨历时、土体空间位置、坡度和降雨强度这4个因素作为输入单元,体积含水率作为输出单元,选取试验数据输入训练,建立含水率的遗传算法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检验后,利用神经网络对2.7 mm/min降雨强度下40°边坡的降雨入渗过程进行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路基边坡,当土的性质、压实度、排水等条件相同时,土体含水率受降雨历时、土体空间位置、坡度和降雨强度这4个因素共同影响;随降雨的进行,土体含水率逐渐增加,浸润范围不断增大,受空间位置影响距入渗面越远则含水率变化滞后,增长速率及幅度减小;在相同雨强下,不同坡度边坡坡顶土体含水率变化过程相似,而随坡度的增大,坡脚土体含水率的增长速率及幅度逐渐减小;随雨强的增加同一边坡相同位置处土体含水率越早开始增大,其增长速率及幅度也随之增加;利用所建立的含水率遗传算法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所得入渗结果与试验观测结果接近,表明该神经网络方法能较好地描述路基边坡土体含水率的变化情况及雨水的入渗过程。
吴谦王常明王天佐黄晓虎张志敏张兆楠
关键词:路基边坡入渗过程
土岩复合地层中CRD隧道施工的变形监测与风险控制
以典型城市土岩复合地层中的某地铁CRD(交叉中隔壁法)隧道为依托,通过分析洞内、外变形监测数据,总结变形规律,对该隧道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洞内、外变形量的60%以上是由上2层导洞开挖引起的;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
宁方端姚爱军王天佐彭虎
关键词:隧道施工
文献传递
基于时间序列的地铁横通道拱顶沉降预测被引量:5
2016年
长春地铁一号线某车站竖井横通道采用CRD工法施工,施工期间对横通道内变形情况进行监测。由于后期通风道的架设对沉降监测造成困难,有必要对典型断面拱顶沉降进行预测。选取马头门处拱顶沉降数据进行预处理后,结合其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截尾性特点,选择时间序列ARMA模型。根据其自协方差函数的递推式和MA模型的谱密度函数初步确定参数值,后利用Newton迭代算法对参数进行寻优。利用横通道开挖后的前100d沉降数据建立模型,预测101-110d的沉降值并对比回归预测值与实际监测数据以检验其可行性。结果显示,预测10d中的前5d的结果误差明显比回归预测的小,且随着时间增长,与回归预测结果趋于一致。证明时间序列在短期预测方面较回归分析有较大的优势,可用于工程实践。
王天佐王常明姚爱军吴谦张海明王兆辉
关键词:时间序列ARM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