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威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地下水
  • 2篇岩溶
  • 1篇等值线
  • 1篇等值线图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面塌陷
  • 1篇地下水水位
  • 1篇信息量法
  • 1篇信息系统
  • 1篇岩溶地面塌陷
  • 1篇岩溶地下
  • 1篇岩溶地下水
  • 1篇岩溶水
  • 1篇岩溶水系统
  • 1篇神头泉
  • 1篇水化学
  • 1篇水化学特征
  • 1篇塌陷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山东省地质调...

作者

  • 4篇王威
  • 2篇刘春华
  • 2篇吴丽清
  • 1篇李雪平
  • 1篇谭福林
  • 1篇廖婧
  • 1篇周兰兰
  • 1篇皮维

传媒

  • 2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西部探矿工程
  • 1篇地下水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山西省神头泉岩溶水子系统的再识别
2005年
神头泉出露于山西省朔州市内,近年来泉流量持续减少。一些研究者在水化学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补给该泉的“三个岩溶水子系统”。通过对新补充的地下水水位观测数据分析,结合地质构造及地形地貌,进一步证实了这“三个岩溶水子系统”的存在。
王威刘春华
关键词:神头泉水化学特征地下水水位
牵引式滑坡降雨预警判据的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以河南省灵宝市麦尖窝滑坡作为试验对象,进行室内人工降雨模型试验,研究降雨作用下牵引式滑坡的变形破坏规律,并提出适用于研究区的降雨预警判据。采用含水率传感器、坡面示踪点和数码相机等仪器设备对关键部位含水率、坡面变形和裂缝发育情况进行监测、记录。试验表明:在强降雨作用下,边坡表现为自下而上的渐进式牵引变形破坏。通过分析模型各关键部位的变形破坏特征和含水率监测数据,确定牵引式滑坡变形破坏过程中的关键时间节点,并将整个过程划分为变形启动、变形加速和整体破坏3个阶段。基于以上变形破坏模式,提出以滑坡坡脚、坡肩表面出现贯通裂缝时的持续累计雨量E1(75 mm)、E2(180 mm)分别作为麦尖窝滑坡的橙色、红色降雨预警判据。
潘以恒李雪平吴丽清王威谭福林
关键词:模型试验
基于AHP-信息量法的武汉地区岩溶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价被引量:16
2017年
岩溶地面塌陷是武汉地区面临的主要地质灾害。选取了地层岩性、地下水开采、断裂带分布、覆盖层厚度、覆盖层结构、工程活动、距长江的距离、溶洞发育、岩溶地面塌陷9个评价因子,通过将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确定的权重与信息量法确定的信息量进行叠加的方法计算各因子的综合信息量,进而对武汉地区岩溶地面塌陷进行危险性分区评价。根据与已发生的岩溶地面塌陷的对比,验证了AHP-信息量法在武汉地区岩溶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价应用中结果的准确性,已发生岩溶塌陷点几乎都位于高危险区。评价结果可为武汉地区岩溶地面塌陷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评价方法可为其他地区的岩溶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价工作提供借鉴。
吴丽清廖婧王威皮维周兰兰
关键词:岩溶地面塌陷AHP信息量法
GIS技术在太原西山地区岩溶水系统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5年
 查明太原西山地区岩溶水系统的结构及其循环演化规律,正确评价岩溶地下水资源,对于太原市工农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准确快速描绘西山地区的区域隔水底板等值线图中的应用方法,将有利于对该岩溶水系统的结构、循环演化规律及地下水资源空间分布的了解。
王威周春生刘春华
关键词:岩溶水系统岩溶地下水GIS技术等值线图地理信息系统(GI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