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娟

作品数:14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文学
  • 3篇新移民
  • 3篇移民文学
  • 3篇石黑一雄小说
  • 3篇文化
  • 3篇小说
  • 3篇伦理
  • 2篇新移民文学
  • 2篇移民作家
  • 2篇义利
  • 2篇英语
  • 2篇中国文化走出...
  • 2篇太阳
  • 2篇文化走出去
  • 2篇华裔
  • 2篇共同体
  • 2篇高校
  • 1篇代际传承
  • 1篇代际伦理
  • 1篇道德

机构

  • 13篇安徽新华学院
  • 5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

作者

  • 13篇王娟
  • 5篇孙妮
  • 2篇杨艳霞
  • 1篇姜梦

传媒

  • 3篇重庆交通大学...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通化师范学院...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淮海工学院学...
  • 1篇沈阳大学学报...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石黑一雄小说的文化侨易书写——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
2021年
侨易是石黑一雄文学创作的文化隐喻。在石黑一雄的侨易书写中,通过描绘英国孤儿侨居上海的身世之谜、克隆人寄宿人间的伦理之殇、不列颠和撒克逊民族间侨动的战争之灾等跨文化冲突,揭示出地理位移是造成文化变动之因,和而不同、互为彼此的间性文化交易则是消弭侨易困境的恒常之道。石黑一雄在全球故事讲述中创生的三重侨易价值维度,即和合共生身份观、义利统一伦理观、互助一体民族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理念相契合。作为跨文化传播的生动例证,石黑一雄从他者共鸣的文化立场呼应、印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符合当代人类共同的理想设计与文化诉求。
王娟
关键词:义利统一
卡勒德·胡赛尼国内外研究评述与展望被引量:5
2017年
作为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阿富汗裔美国作家,胡赛尼因对阿富汗社会的细致刻画和深情书写而蜚声国际,其作品视角独特、语言质朴、题材敏感、启示深远,并由此引发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外学界对胡赛尼作品研究呈多元化趋势,而国内研究则局限于对现有国外研究的进一步阐释。本文提出应重视胡赛尼作品在后"9·11"背景下跨民族、跨地域、跨语言的移民文学属性、揭示其独特的文化桥梁功能与影响力、并加强胡赛尼研究的中国化与原创性进程。
王娟孙妮
关键词:移民文学
论石黑一雄小说中的义利观
2022年
道德是石黑一雄小说引而不发的文化印记。义利之辩是解开石黑一雄小说人性迷思的理性线索,也是其文学演绎中含而不露的创作旨归。小说《我辈孤雏》《长日将尽》《浮世画家》的共通主题渗透着作家对利益与道德间逻辑交互的理性观察与立场阐发。孤儿班克斯的身世之谜、管家史蒂文斯的职业之困、画家小野的择婿之忧背后,不仅是对重利盘剥、奉主忘己、射利沽名等道德危殆、伦理错位的修辞投射,也是石黑一雄对殖民语境下人类社会正义赤字、情义失衡、道义博弈的道德警示。总之,石黑一雄小说中的义利观始于恻隐之心,敬于契约之道,终于家国大义,书写路径呈现出跨文化的动态间性特征。
王娟
关键词:义利观经济伦理道德
“互联网+”时代高校慕课、微课一体化教学模式建构被引量:11
2016年
在"互联网+"背景下,作为信息化教育的两种模式,慕课和微课在我国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应积极寻求信息化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过程中的中国式创新与突破。从本质上看,微课是慕课的内化核心,慕课是微课的外延拓展,两者存在共建、共生与共享的理论基础。一体化教学模式力求打破慕课和微课各自为政的传统格局,通过系统平台开发、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质量评估等领域的交互式融合与创新,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浪费闲置与分散遗漏现象,逐步完成慕课与微课从对手到联盟、从产品到服务、从断开到连接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王娟杨艳霞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模式
警示·反思·吁求——后人类语境下《克拉拉与太阳》中的危机叙事
2023年
石黑一雄新作《克拉拉与太阳》中的危机叙事并非对“科技乌托邦”的陈腐针砭。科技作为一股客观力量,它既使乔西命悬一线,又助其转危为安,寻得健康。在危机与转机的流转间,作家试图跨越危机本体,冷静审视处于“人类—后人类”转型进程中潜在的身体具身化、情感替身化、价值异化等风险模式。在及时预警之余,他亦积极寻求、传达济困解危之道。“克拉拉与太阳”之喻展现出在物转向思潮下人类应积极推动科技与自然共生融合、护佑生命、重塑价值的文化诉求。
王娟
关键词:后人类
奔赴之旅中的“移”与“常”——《克拉拉与太阳》中的文化侨易书写
2023年
石黑一雄新作《克拉拉与太阳》聚焦智能机器人克拉拉迁移人间的文化侨易书写。通过对区域侨动、侨移之家,到异则侨易等侨易形式的研究,分析了克拉拉侨动的文化地理路径:克拉拉在位置移变中与异质世界建立认知关联;在身份移交中与人类产生伦理共情;在价值移常中恪守本分、敬畏生命。克拉拉“因侨致易”“移中求常”的侨易经历向人类提供了用精神创变、价值守常应对本位与他者、共性与差异、边缘与中心等侨易冲突的实践性范本。对克拉拉奔赴之旅的探寻不仅揭示了科技沉潜人间的温情与生命力,更呼唤人们在智能时代挣脱私利的束缚,重新寻得失落的本源初心。
王娟
关键词:移动性文化地理
疼痛・疗愈・新世界——石黑一雄小说中的疾病书写
2022年
疾病不仅是生命体功能性失调的显性预警,也映射出社会伦理机制失衡、失配的隐性视点。围绕器官捐献、基因编辑、抑郁症、衰老与失忆等展开的疾病书写亦是贯穿石黑一雄创作的文化性媒介。通过审视躯体伤痕、精神创面,剖析个体疾患与社会积弊间的伦理互涉,石黑一雄针砭战争屠戮、科技滥用、历史仇恨是肉身肆虐,精神解离,社会撕裂的深层病灶,并积极传达“至善方达健康”的生命伦理观,以及共创健康、互惠、共情新世界的文化诉求。
王娟李彦晨
关键词:生命伦理
华裔新移民文学“走出去”模式探究——以裘小龙“侦探三部曲”为例被引量:2
2019年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华裔新移民作家成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先行者,他们以中国身份与国际视角承担起对中国文化的英语叙事与跨域传播。以跨文化传播学中拉斯韦尔传播模式为理论支撑,选取裘小龙系列作品为范例,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途径、传播对象、传播效果等多元维度分析华裔新移民英语文学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使命与新主题;进一步探究新移民作家如何运用其身份优势、语言优势、跨文化优势传递文化自信,塑造中国形象,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王娟孙妮
关键词:新移民文学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
以创客教育为导向的高校英语专业智慧课堂构建——以英美文学智慧课堂建构为案例被引量:9
2017年
智慧课堂并非技术与教育的简单嫁接与移植,而是"以人为本"的全面互动与融合的过程.基于对智慧课堂的创新本质与属性探讨,以应用型本科高校"英美文学"课程为案例,设计以创客教育为导向的智慧课堂的总体架构:即通过打造信息化、实践型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创建教学环境智能化、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理念人文化,以及创新化的课堂生态体系,让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够通过实践与探究来贡献和分享知识与智慧,实现集体创造的智慧型学习路径,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智慧的生成.
王娟杨艳霞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
戈迪默《伯格的女儿》空间书写中的“异托邦”研究
2022年
《伯格的女儿》是南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纳丁·戈迪默的重要作品,作品的空间书写别具特色。基于空间理论审视这部作品,可以看出小说构建了种族隔离制度下一系列异托邦空间,主人公罗莎为摆脱父亲的束缚,在不同的异托邦空间寻找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主人公的艰难探索不仅展现了种族隔离制度之下个人压抑的精神状态和社会内部的巨大裂痕,而且实现了从追寻“自我”到融入南非反种族隔离共同体的转变。反种族隔离共同体的形成隐喻了白人权力中心的消解,暗含了作者对构建多种族人民和谐共存的南非家园的希望。
姜梦王娟
关键词:种族隔离异托邦共同体戈迪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