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懿
- 作品数:14 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功效和毒性的细辛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被引量:19
- 2013年
- 目的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总结与功效、毒性相关的细辛化学成分研究现状,明确细辛的功效成分与毒性成分,为进一步研究细辛化学成分与功效、毒性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对近30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细辛主要化学成分为挥发油类、非挥发油类、马兜铃酸类化合物,挥发油类物质中的甲基丁香酚是主要功效物质基础,马兜铃酸Ⅰ是主要毒性物质基础。结论细辛的化学成分研究应注重与细辛的功效和毒性相关联,也应注意产生功效与导致毒性的物质基础的异同,从而分析不同物质基础下作用性质的差异,同时还要结合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背景,注重在证候背景下功效和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研究。
- 王懿黄伟孙蓉
- 关键词:细辛毒性化学成分
- 基于功效和物质基础的附子毒性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为进行与功效和物质基础相关的附子毒性研究提供文献依据和研究思路。方法对附子近20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与归纳。结果目前,附子毒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碱类物质上,对蛋白质、油酸、多糖等成分毒性研究不够深入,更缺乏物质基础与毒性的相关性研究;另外,针对附子功效开展大量药效学研究和机制探讨,但是关于功效与毒性的相关性研究也基本属于空白。结论鉴于中药的毒性是在临床发挥功效的过程中逐渐被认识的,并且与其物质基础种类、含量密切相关,故应在附子功效发挥的同时密切关注毒性的表达,同时在毒性表达的引导下进行物质基础分离与控制,还应注意产生药理作用和毒性反应的药理学性质异同和导致上述反应的物质基础种类异同,才能提出切合临床使用实际的附子毒性预警方案和早期不良反应诊疗措施,以确保附子临床安全应用。
- 王懿严军黄伟李晓骄阳孙蓉
- 关键词:附子毒性
- 北豆根不同组分单次给药对小鼠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
- 2012年
- 目的观察北豆根不同组分单次给药对小鼠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的影响。方法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或不同剂量分组,观察给药后小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分别于药后不同时间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计算肝脏指数,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小鼠灌胃较高剂量的北豆根水提组分和醇提组分后,血清ALT、AST活力在4h达到高峰,持续时间均约达48h;水提组分给药6h后即可出现肝脏明显肿大,肝脏指数升高,其中24h肝脏指数升高最为明显;光镜下观察北豆根水提组分6h后,肝小叶结构尚还正常,个别细胞变性坏死;12h后大部分细胞核固缩,出现广泛的气球样变、玻璃样变、嗜酸性变性等,有假小叶形成;72h后肝细胞形态基本恢复正常,仍有个别细胞核固缩;醇提组分给药4h后肝脏明显肿大,肝脏指数升高,其中24h肝脏指数升高最为明显,光镜下观察北豆根醇组分6h后,肝小叶结构尚还正常,部分肝细胞核固缩;12h后,大部分细胞核固缩,问质细胞变性坏死;72h后部分肝细胞变性坏死。结论北豆根水提组分剂量在46.05-61.4g·kg^-1之间、醇提组分在8.45~15.02g·kg^-1之间对肝组织产生明显损伤,光镜下观察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损伤;且随着剂量增大,ALT、AST升高显著,病理损伤更严重。小鼠单次灌胃给予一定剂量的北豆根水提组分或醇提组分可造成急性肝损伤,并呈现一定的“量-时-毒”关系。关于其肝脏损伤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谢元璋孙蓉王懿张亚囡罗栋
- 关键词:北豆根不同组分小鼠肝毒性
- 活血化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23年
-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道疾病。血瘀是该病的主要病机,贯穿疾病始终,活血化瘀是该病的重要治法。该文从病因病机、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等方面对活血化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现状进行综述,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王懿王惠娟
- 关键词:活血化瘀法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治疗
- 基于心脏靶器官的附子效—毒关联评价
- 目的:在获知附子不同样品急毒数据、基于心电图和离体心脏功能变化的“量-效-毒”关系基础上,通过研究附子回阳救逆功效对心肌电活动、心脏收缩功能作用特点、心脏毒、副作用表达、剂量范围和损伤机制,进行基于心脏靶器官的附子“效—...
- 王懿
- 关键词:附子急性毒性心电图离体心脏
- 文献传递
- 基于能量代谢机制的柴胡总皂苷对小鼠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单次给予柴胡总皂苷致小鼠肝毒性损伤的机制及其时毒、量毒关系。方法:按小鼠急性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方法进行,"时-毒"关系研究:小鼠灌胃一定剂量(36.075 g/kg)的柴胡总皂苷提取物,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检测血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量-毒"关系研究:给小鼠灌胃不同剂量(36.075、21.650、12.975、7.925、4.675 g/kg)的柴胡总皂苷提取物,于给药后2 h检测血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对柴胡总皂苷致小鼠肝毒性"时-毒"关系研究显示:小鼠单次灌胃柴胡总皂苷提取物后1 h血清GST、LDH水平开始升高,与0 h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血清GST、LDH水平均于药后12 h达到峰值,之后逐渐恢复。对柴胡总皂苷致小鼠肝毒性"量-毒"关系研究显示:小鼠单次灌胃不同剂量的柴胡总皂苷提取物后2h血清GST、LDH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呈现一定的剂量相关性。结论:小鼠单次灌服一定剂量柴胡总皂苷提取物可造成急性肝损伤,并呈现一定的时毒、量毒关系;影响肝脏能量代谢是柴胡总皂苷致小鼠肝毒性损伤的途径之一。
- 孙蓉黄幼异黄伟吕莉莉钱晓路陆俊仙王懿
- 关键词:柴胡总皂苷能量代谢小鼠肝毒性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 TAO)动物模型制备方法进行综述,以寻找更加适合临床实际的造模方法。方法对近20年国内外TAO造模方法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结果在已有TAO造模方法中,大鼠是首选造模动物,烟草致敏、寒冻、注射TAO免疫复合物等造摸方法虽然成模率都较好,也各有优缺点;以股动脉注射月桂酸改进模型与临床病理变化更相吻合,也被广泛应用于药理学活性发现和药效评价中。结论针对TAO发病机制的造模方法目前鲜有报道。因此,在深入探讨TAO发病机制基础上的造模方法学研究与模型制备,是创新药物发现与新药药效评价的前提。
- 王懿孙蓉
- 关键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造模方法
- 附子不同组分单次给药对小鼠神经毒性的“时-毒”关系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研究附子不同组分单次给药致小鼠神经毒性的时毒关系。方法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或不同组分分组,分别给小鼠灌胃附子不同组分,观察小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分别于药后相应时间点观察记录小鼠自主活动数和转棒数,检测血清过氧化物酶(SOD)、丙二醇(MDA)、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变化。结果水提组分组小鼠自主活动先加强后减弱再加强,血LDH药后60min升高显著;醇提组分组小鼠自主活动先减弱后加强,转棒停留时间先减少或增多,60min降低显著,血SOD含量在15~120min内持续降低;全组分组小鼠自主活动和转棒停留时间均在90min减少显著,血SOD含量减低,但显著性差异小于醇捉组分。3种组分组小鼠血清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醇提〉水提〉全组分。结论单次给小鼠灌胃-定剂量的附子不同组分可造成一定的神经损伤,且醇提组分的损伤程度最大,并呈现-定的神经毒性“时-毒”关系。对损伤机制和进一步损伤所导致的行为学、递质水平、神经元等留待后续研究。
- 王懿孙蓉
- 关键词:附子不同组分神经毒性
- 附子水提组分含药血清对大鼠离体心功能影响的“毒-效”关联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研究附子水提组分含药血清对大鼠离体心功能的影响,探讨附子药效和毒性的关联性。方法采用Langedorff离体心脏灌流实验,分别观察附子药典规定剂量和大剂量含药血清对大鼠离体心脏心输出量、心肌收缩力和心率的影响。结果药典规定剂量下的附子含药血清能够明显增加离体心的心输出量和心肌收缩力,增加幅度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大剂量下的附子含药血清可以增加心输出量和心肌收缩力,但在4.28 g·kg-1及以上的剂量下,增加幅度变小,不随剂量升高而继续加大;所有剂量下对心率的影响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结论药典规定剂量下附子水提组分在能够明显增强离体心功能,呈现一定"量-效"关系;大剂量下离体心脏功能随剂量的增大表现出心肌收缩力量不足,心输出量减少的毒副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毒"关系。因此,必须重视大剂量应用附子时的毒副作用检测工作,研究药效发挥和毒性表达的关联性,找到一个合理有效的用药剂量范围,更好的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指导。
- 孙蓉严敏王懿冯群李晓宇
- 关键词:附子含药血清心功能
- 中药抗AD药理学研究方法与药效学评价的思考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总结Alzheimer'Disease(AD)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提出适宜于中药抗AD药理学研究与药效学评价的思路与技术体系,为抗AD创新药物研发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对近十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在目前用于AD动物模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适宜于中药药理学研究和药效学评价的技术体系。结果:由于AD病因、病机复杂,目前用于药理学研究及药效学评价的动物模型众多,基本针对单一病因、发病阶段和临床表现研制的,没有考虑到AD病因、病机、病程和临床表现等因素对模型研制的要求;中药药理学基本沿袭了上述方法。结论:完善基于AD病因、病机、病程和临床表现等多因素的动物模型,还要考虑中医药自身特点和规律,积极寻找客观、系统、反映中医病证本质与特点的评价指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临床症候为背景建立适合中药药理学研究和药效学评价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并注重方法学研究和客观规范化评价,为更好、有效、快捷地开发中药创新药物提供模型支持及思路方法。
- 钱晓路王懿孙蓉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药理学药效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