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军

作品数:45 被引量:165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市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3篇细胞
  • 14篇烧伤
  • 11篇血管
  • 11篇内皮
  • 9篇内皮细胞
  • 8篇血管内皮
  • 8篇下肢
  • 6篇动脉
  • 6篇血管内皮细胞
  • 6篇粘附
  • 6篇缺血
  • 6篇粒细胞
  • 6篇创面
  • 5篇烧伤血清
  • 5篇烫伤
  • 5篇自体
  • 5篇下肢动脉
  • 5篇内毒
  • 5篇内毒素
  • 4篇蛋白

机构

  • 24篇北京市第六医...
  • 20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北京积水潭医...
  • 2篇重庆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黄寺美容...
  • 2篇积水潭医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辽宁省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市和平里...

作者

  • 45篇王晓军
  • 17篇罗向东
  • 16篇杨宗城
  • 12篇罗勤
  • 11篇宋国成
  • 10篇高继东
  • 7篇王建宁
  • 6篇殷岳
  • 4篇郑明非
  • 4篇袁强
  • 4篇张军
  • 4篇梁光萍
  • 4篇冯喆
  • 3篇黎鳌
  • 3篇张莉萍
  • 3篇丁勤学
  • 3篇刘鹤
  • 3篇赵纲
  • 2篇曹原
  • 2篇孙永华

传媒

  • 5篇中华损伤与修...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中华烧伤杂志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医药导刊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生物物理学报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华人消化杂志
  • 1篇中华整形烧伤...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1
  • 3篇1999
  • 9篇1998
  • 4篇1997
  • 1篇1996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药物治疗组)30例和观察组(血管内支架治疗组)30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经皮氧分压和踝-肱指数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效果良好。
高继东王晓军郑明非
关键词:血管内支架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可回收型下腔静脉滤器用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可回收型下腔静脉滤器(IVCF)应用于下肢静脉血栓脱落所导致的肺栓塞(PE)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41例行可回收型IVCF置入术患者(可回收型IVCF组)以及35例行永久性IVCF植入术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永久性IVCF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以及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情况和死亡人数。结果两组术后0~6周和7周至2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回收型IVCF组慢性血栓后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和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永久性IVCF组(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回收型IVCF置入效果好,且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永久性VCF组,值得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高继东王晓军郑明非冯喆赵纲宋国成
关键词:下腔静脉滤器深静脉血栓肺栓塞
高氧液对大鼠烫伤后肠黏膜下调蛋白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观察高氧液对烫伤大鼠肠黏膜下调蛋白质的影响,为伤后早期应用高氧液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作大鼠35%TBSAⅢ度烫伤模型,设烫伤后普通补液组(烫伤组)、伤后输入高氧液为干扰因素组(高氧液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利用高分辨双向电泳(2DE)对肠黏膜组织进行蛋白质分离,采用Imagemaster2DElite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应用生物质谱、蛋白质库及文献分析等方法研究高氧液对大鼠烫伤后肠黏膜下调蛋白质的影响。结果烫伤组大鼠明确下调的34个蛋白质点中,高氧液组出现明确上调的蛋白质点数为9。它们是线粒体乌头酸酶、丙酰辅酶A羧化酶、短链羟酰基辅酶A脱氢酶、雌二醇安息香酸盐转录因子、磷酸丙糖异构酶1、T淋巴细胞受体Vδ6和类动力蛋白5。结论高氧液可以上调大鼠严重烧伤后早期肠黏膜中的下调蛋白质,进而部分恢复肠黏膜的屏障功能。
王晓军孙永华王建宁丁勤学张莉萍宋国成肖宏
关键词:高氧液烫伤蛋白质生物质谱动力蛋白T淋巴细胞受体
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下腔静脉滤器的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对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明确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可有效预防肺栓塞。方法: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比较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溶栓与直接溶栓组发生肺栓塞的情况。结果:滤器组未发生肺栓塞,对照组出现1例肺栓塞。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的置入可以有效的预防溶栓过程中肺栓塞的发生。
冯吉吉王晓军
关键词:腔静脉滤器
严重烧伤早期粘附分子的表达对中性粒细胞在肝脏中聚集的影响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研究严重烧伤后早期中性粒细胞在肝脏中的聚集机制及相关粘附分子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动物实验大体标本进行肝组织观察和检测,人肝细胞、肝窦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培养,并利用微管吸吮系统,流式细胞术,以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CAM-1)单抗的应用,观察了烧伤病人(烧伤面积50%以上,Ⅱ~Ⅲ度48小时内)血清对 P-选择素和 ICAM-1在两种细胞中表达的影响,两细胞间粘附力的变化及 ICAM-1单抗的影响。结果①烧伤后各时相点肝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明显增高,形态学观察有中性粒细胞聚集;②在正常血清培养下未检测到肝细胞表面 P-选择素和 ICAM-1,烧伤血清作用后从1小时开始检测到 ICAM-1增多(P<0.05),6小时达到高峰(P<0.01),以后仍维持在高水平。肝窦内皮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可检测到少量 P-选择素和 ICAM-1,烧伤血清作用后增多的状况和肝细胞相同;③正常血清对肝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复合培养,其粘附力渐增加,用烧伤血清后其粘附力于1~2小时较对照组增加显著,随后粘附力下降,与对照组无差异,到24小时反较对照组为低,ICAM-1单抗有降低粘附力的作用。结论严重烧伤后早期粘附分子 P-选择素和 ICAM-1在肝窦内皮细胞和肝细胞表面的增加是中性粒细胞在肝脏中聚集的关键,介导了中性粒细胞对肝脏功能的损害。
王晓军罗向东罗勤杨宗城
关键词:烧伤粘附力
烧伤血清和中性粒细胞损伤肝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采用体外人肝细胞和中性粒细胞(PMN)复合培养,用带有3μm孔径的碳素膜将肝细胞和PMN隔离的方法,动态观察了烧伤病人(烧伤面积大于50%,Ⅰ~Ⅲ度烧伤后48h内)血清对肝细胞的损伤及在PMN参与下的损伤。结果显示:烧伤血清直接对肝细胞有损伤作用,中性粒细胞复合培养后对肝细胞损伤作用明显加重。将肝细胞和PMN隔离复合培养使损伤明显减轻。说明烧伤早期肝细胞和PMN的粘附行为是加重肝细胞损伤的因素之一。
王晓军罗向东罗勤杨宗城
关键词:烧伤中性白细胞肝损伤
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对下肢动脉缺血导致创面修复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对下肢动脉缺血导致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2003年6月至2007年5月对226例下肢动脉缺血导致创面的患者分为未行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118例和行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修复及支架置入术、人工或自体血管搭桥动脉旁路移植术、动脉血管内膜硬化斑剥脱血管成型修复、动脉血管切开取栓和大网膜移植血流再通重建术)108例共两组,采用超声彩色多普勒和选择性血管造影进行检查是否存在下肢动脉的缺血,分析创面的愈合情况(包括创面愈合时间、截肢率和复发率等)。结果(1)226例下肢动脉缺血形成的创面中足部感染或溃疡197例(87%,197/226),小腿皮肤慢性感染和溃疡29例(13%,29/226)。创面<1 cm者59例(26%,59/226),创面1~2 cm者77例(34%,77/226),创面2~5 cm者63例(28%,63/226),创面>5 cm者27例(12%,27/226);(2)226例行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阳性结果201例(阳性率89%,201/226),其中完全闭塞者48例(24%,48/201),重度狭窄者71例(35%,71/201),中度狭窄者82例(41%,82/201);(3)行选择性血管造影者192例,检测阳性结果为167例(87%,167/ 192),其中髂总动脉+髂外动脉+股动脉闭塞或狭窄者23例(14%,23/167),髂外动脉+股动脉闭塞或狭窄者39例(23%,39/167),股动脉+腘动脉闭塞或狭窄者58例(35%,58/167),腘动脉下动脉血管闭塞或狭窄者47例(28%,47/167);(4)在108例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中,经皮腔内血管成形修复再通重建(PTA)及支架置入术32例(30%,32/108),人工或自体血管搭桥动脉旁路移植血管修复再通重建(髂-股动脉、髂-腘动脉、股-股动脉、股-腘动脉、股-胫前或后动脉)术36例(33%,36/108),动脉血管内膜硬化斑剥脱血管成型修复再通重建术25例(23%,25/108),动脉血管切开取栓再通术11例(10%,11/108),大网膜移植血流再通重建术4例(4%,4/108);(5)行和未行下肢动脉血�
王晓军宋国成王建宁张军高继东殷岳
关键词:下肢动脉缺血创面修复血管再通
细胞间粘附的调控和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进展
1999年
细胞间粘附是组织结构和形态变化的分子基础之一,在细胞间稳定连接和组织结构维持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细胞粘附的调控可能发生在多种水平,包括粘附调控,聚集以及和细胞骨架结构的协调作用。本文从细胞间粘附的调控机制、参与细胞间粘附的信号转导蛋白、细胞间粘附信号转导的关系和研究方向进行综述。
王晓军
关键词:信号转导
大鼠烫伤后肠黏膜上调蛋白质组的分离鉴定及其功能分析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观察严重烧伤后早期肠黏膜上调蛋白的整体变化特性 ,并对明确的蛋白质进行功能分析 ,为探讨严重烧伤后肠黏膜损害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大鼠Ⅲ度烫伤模型 ,利用高分辨双向电泳 ( 2 -DE)对肠黏膜组织进行蛋白质分离 ,ImageMaster 2DElite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应用生物质谱、蛋白质库及文献分析等技术对差异蛋白质中的上调蛋白质组进行鉴定、功能和临床意义分析。 结果  ( 1)烧伤后 6和 12h两组明确下调的蛋白质点数为34,进行检测及功能分析的蛋白质 2 2个 ;( 2 )糖调控蛋白前体 78、蛋白质二硫化物异构酶A3(PDIA3)前体、基质金属蛋白酶 11、α -烯醇酶和鸟氨酸转化酶等参与了对应激反应的调控。有其他蛋白质 ,如白蛋白、乳酸脱氢酶A、T细胞活化连接蛋白、辅酶Q和eps8捆绑蛋白呈现上调表达。 结论 这些上调的蛋白质的表达改变主要参与了肠黏膜的应激反应及其他病理反应的调控。
王晓军孙永华丁勤学宋国成景燕茹张莉萍曹原
关键词:上调烫伤严重烧伤蛋白质组生物质谱
内毒素和内皮细胞的结合能力及对a-Catenin的影响
1999年
寻找内毒素和培养的内皮细胞直接结合的证据及对胞内连接蛋白α-Catenin的影响,观察内毒素对内皮细胞的损伤特性。方法:(1)荧光标记的内毒素(2μm/ml)和培养的内皮细胞在无血清下共同孵育后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2)内毒素(2μg/ml)刺激无血清培养的内皮细胞后用ELISA测定内皮细胞胞内连接蛋白α-Catenin表达的变化。结果:内皮细胞和内毒素孵育10、20、40和60分后荧光强度分别为对照组的1.87、3.97、3.41(P<0.01)和2.02(P<0.05)倍;胞内连接蛋白的表达各时相点和对照组比均明显降低( P<0. 05和<0. 01)。结论:内毒素在无血清情况下可以和内皮细胞结合,同时可以影响胞内连接蛋白α-Catenin的表达状态,并不依赖是否有血清的存在。
王晓军罗向东梁光萍罗勤杨宗城
关键词:内毒素内皮细胞Α-CATENIN烧伤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