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林峰

作品数:60 被引量:509H指数:14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9篇颈椎
  • 19篇手术
  • 17篇脊柱
  • 13篇节段
  • 13篇脊髓
  • 12篇颈椎病
  • 11篇韧带
  • 11篇椎间盘
  • 10篇纵韧带
  • 10篇疗效
  • 10篇骨化
  • 9篇髓型
  • 9篇前路
  • 9篇后凸
  • 9篇脊髓型
  • 9篇脊髓型颈椎病
  • 8篇腰椎
  • 8篇韧带骨化
  • 8篇融合术
  • 7篇术后

机构

  • 56篇河北医科大学...
  • 5篇河北省胸科医...
  • 3篇石家庄市第三...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青岛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天津医院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60篇王林峰
  • 53篇申勇
  • 29篇丁文元
  • 17篇张英泽
  • 15篇曹俊明
  • 14篇杨大龙
  • 13篇张为
  • 10篇雷涛
  • 9篇李志远
  • 9篇张迪
  • 8篇徐佳欣
  • 8篇杜伟
  • 8篇王峰
  • 7篇张静涛
  • 6篇李嘉
  • 5篇马雷
  • 5篇武刚
  • 5篇刘亚明
  • 5篇杨刚
  • 4篇孟宪中

传媒

  • 16篇中华骨科杂志
  • 9篇中国脊柱脊髓...
  • 7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药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华老年骨科...
  • 1篇第二届全国骨...
  • 1篇第一届《中华...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9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变化对颈后路减压术后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探讨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的变化对颈后路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个节段)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侧块螺钉内固定组(侧块组)26例,单开门组24例,回顾性分析颈椎曲度和椎间高度的变化对术后疗效[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改善率和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8个月一4年随访,平均(24.0±5.5)个月。侧块组术前颈椎曲度与术后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开门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侧块组术后3天颈椎曲度与术后6个月、术后3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开门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侧块组术后3年JOA评分改善率优于单开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以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丢失程度为标准进行分组分析显示,颈椎曲度和椎间高度低度丢失组术后3年JOA评分改善率及颈部VAS评分均优于高度丢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能够改善术后颈椎曲度及保持术后椎间高度,能有效地降低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及提高中期JOA评分改善率。
程真王林峰申勇刘辉丁文元
关键词:颈椎脊髓压迫症
O-arm导航辅助下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术中O-arm导航辅助下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2014年1月—2叭5年3月收治的14例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9例,年龄9~15岁。患者均为单发性完全分节半椎体畸形,其中半椎体位于T9 1例、T102例、T11 5例、T12 3例、L1 2例、L2 1例。患者术前均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及矢状面Cobb角。在O—arm导航辅助下植入椎弓根螺钉,术中O-grill导航3D重建半椎体畸形,明确半椎体切除范围,彻底切除半椎体畸形。术中经O-arm扫描、术后经CT扫描观察螺钉位置;分析手术前后Cobb角,评价脊柱侧凸、后凸矫正率。结果14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20枚,其中11例置入4对椎弓根螺钉,2例置入5对,1例置入6对;经术中O-arm扫描确认位置良好,术后CT扫描评估螺钉置入准确性:0级118枚(98.3%),1级2枚(1.7%)。本组病例手术时间平均为(195.4±17.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611.9±173.0)mL,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9.6个月。术前侧凸Cobb角为62.8°±15.8°,术后为10.9°±5.3°,矫正率为83.34%±6.08%,末次随访时为12.1°±4.8°;术前后凸Cobb角为57.5°±15.5°,术后为17.0°±6.6°,矫正率为70.66%±6.79%,末次随访时为17.9°±7.0°。随访期间未见明显角度丢失。术后与末次随访时侧凸、后凸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术后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本组病例术后无神经并发症,未发生螺钉松动、脱出、折断等。结论在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手术中,O-arm导航能够指导椎弓根螺钉的准确置入和半椎体的精�
王峰杜伟杨刚王林峰申勇丁文元孟宪中张英泽
关键词:脊柱后凸半椎体切除后路
脊柱布氏杆菌病手术方式的选择及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手术方式选择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因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行手术治疗的2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38-67岁,平均51.9岁...
申勇刘亚明王林峰雷涛李嘉张静涛杨刚孟凡涛
关键词: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手术方式疗效
颈脊髓MRI高信号与神经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颈脊髓MRI信号的变化与神经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实验用新西兰白兔32只,随机挑选8只做为对照组,余为实验组,实验组按文献要求建立兔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术后6个月将所有实验动物进行MRI检查并计算MRI T2与T1信号比值。MRI检测完毕后将所有实验动物处死并取受压迫脊髓部位行HE染色光镜观察;并行Bcl-2和Bax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内有棕黄色粗颗粒分布或棕黄色细腻颗粒弥漫分布者为阳性反应,以阳性细胞染色的平均光密度值来表示抗原表达量。[结果]实验组可见MRIT2高信号的信号强度不等,T2/T1信号强度比值计算结果为2.52~12.03;对照组均未观察到明显高信号。随着MRIT2/T1信号比值增加,实验组细胞形态及Bax,Bcl-2表达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Bax表达增多,胞质棕黄色程度加深;Bcl-2细胞棕黄色出现向核内转染;随着MRIT2/T1信号比值逐渐增大,Bax光密度值逐渐加大,Bcl-2光密度值逐渐减小。MRI信号比值与灰质及白质Bax表达量呈正相关,与灰质及白质Bcl-2表达量呈负相关。[结论]慢性压迫性颈脊髓损伤导致的MRIT2高信号出现与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并且随着信号比值增高,细胞凋亡越明显,脊髓组织Bax蛋白表达增多,Bcl-2表达逐渐减少。
张鹏王培鑫申勇王林峰
关键词:颈脊髓MRI高信号细胞凋亡
MRI STIR序列对非神经根源性腰痛患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观察MRI检查中短T1反转回复(short T1 inversion-recovery,STIR)成像技术对于非神经根源性腰痛患者腰椎退变性病变的显示能力,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9月~2011年6月对在我院就诊的有腰痛症状但无神经根放射痛症状的患者进行腰椎MRI扫描,共纳入130例患者,其中男89例,女41例,年龄17~81岁,平均48.3±16.0岁。病史均超过1年。MRI扫描序列包括:矢状面TSE-T1WI、TSE-T2WI、STIR序列,横断面TSE-T2WI序列。对STIR图像及TSE-T2WI图像上腰椎退变性病变进行观察,观察内容包括:L1~S1椎间盘退变情况、椎间盘突出/膨出的节段及程度、腰椎小关节骨质增生情况、棘间韧带水肿情况和腰背部皮下软组织水肿情况。分别对STIR序列与TSE-T2WI序列发现腰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膨出、椎小关节病变、腰部软组织病变的能力进行比较。结果:130例非神经根源性腰痛患者中,STIR序列对于腰椎间盘退变、棘间韧带水肿及腰背部皮下软组织水肿的检出数分别为482个、118节和25例,TSE-T2WI序列检出311个、42节和8例,两序列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STIR与TSE-T2WI序列对于腰椎间盘突出/膨出和椎小关节骨质增生的检出数均为182个和71个,无差异。两序列均发现5例腰椎滑脱,19例腰椎管狭窄。结论:MRI STIR序列对非神经根源性腰痛患者腰椎间盘退变、棘间韧带水肿及腰背部皮下软组织水肿显示能力优于MRI T2WI。
韩奕申勇赵建王林峰
关键词:腰痛STIR序列
前后路手术与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孤立型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比较前、后路及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颈椎孤立型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及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69例诊断为颈椎孤立型后纵韧带骨化症并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有四肢肌力降低,双下肢行走不稳,双上肢精细动作功能减退,双下肢肌张力高,膝腱反射亢进,双侧Hoffman′s征阳性等锥体束受损的症状及体征,且颈椎CT及MRI检查均显示为孤立型后纵韧带骨化。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成3组:Ⅰ组25例,行单纯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术中从前路减压,切除骨化的后纵韧带;Ⅱ组22例,行单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Ⅲ组22例,行一期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先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然后再行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比较硬脊膜破损发生率及双下肢无力的发生率,应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价术后3组患者的JOA评分改善率。结果:Ⅰ、Ⅱ、Ⅲ组的术中硬脊膜破损率分别为32%、0、4.5%,术后双下肢无力的发生率分别为24%、0、0,Ⅲ组明显低于Ⅰ组(P<0.05)。所有病例均获得至少1年的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3个月。术后3个月时,Ⅰ、Ⅱ、Ⅲ组的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40.0±3.4)%、(32.3±4.5)%和(44.6±5.4)%;末次随访时分别为(60.8±7.7)%、(52.6±12.1)%和(66.2±8.9)%,Ⅲ组的JOA评分改善率均明显高于Ⅰ组及Ⅱ组(P<0.05)。结论:治疗颈椎孤立型后纵韧带骨化症,行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近期疗效优于单纯颈前路及颈后路手术,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马雷申勇杨大龙曹俊明张迪王林峰徐佳欣孙亚鹏
关键词:后纵韧带骨化症
脊髓型颈椎病MRI T2信号比值变化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将MRI T2WI信号量化分类,同时探讨其与术前临床表现、预后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2005年4月至2007年7月共计73例患者,均行前路、后路或后前路联合手术。术前所有患者均行高分辨率1.5T MRI成像。于矢状面T2WI脊髓受压信号增高最明显部位计算机测量信号强度值,取兴趣区面积为0.05cm^2,再于颈7胸1椎体水平脊髓信号正常部位测量信号强度值,取兴趣区面积为0.3cm^2,计算得出两者比值(0.05cm^2面积信号强度值/0.3cm^2面积信号强度值)。如T2WI脊髓信号无明显改变,则取脊髓受压最严重部位0.05cm^2为兴趣区测量信号强度值。比值数据经对数转换、系统聚类后分为3组。结合临床表现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各组间改善率、年龄、术前JOA评分经方差分析F值、P值分别为F=22.009、P〈0.001,F=6.371、P=0.003,F=5.561、P=0.006。此3项指标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Babinski征及性别经卡方检验,值及P值分别为r=15.719、P〈0.001,r=1.898、P=0.387,Babinski征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差异在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信号比值对数、术后JOA评分及病程经秩和检验3项指标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及P值分别为x^2=62.616、P〈0.001,x^2=25.946、P〈0.001,x^2=13.952、P=0.001。结论低信号比值组即无明显T2WI高信号和轻度存在T2WI高信号患者,往往年龄相对较小,病程相对较短,减压术后效果较好。反之如果T2WI高信号逐步增高且伴随锥体束征出现,则提示预后较前者欠佳。
申勇张英泽王林峰何杰杨大龙李志远曹俊明
关键词:颈椎病脊髓磁共振成像
新型G型臂X线机下行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疗效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新型G型臂X线机下行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18例(193个椎体)的临床数据,按普通C型臂X线机下经单侧椎弓根途径行PKP和新型G型臂X线机下经双侧椎弓根途径行PKP分为2组。普通X线机组68例121个椎体,新型X线机组50例72个椎体,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椎体平均高度、局部Cobb角改善及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普通X线机组1例患者因不能耐受,终止手术,余117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普通X线机组手术时间(55±12)min,新型X线机组手术时间(53±14)min,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年时VAS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后椎体平均高度及局部Cobb角改变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X线机组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为23.5%,新型X线机组为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G型臂X线机下行双侧PKP和普通X线机下行单侧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效果同样满意,单侧穿刺时间优势不再明显,而前者具有椎体平均高度恢复及局部Cobb角改变良、椎体再骨折的发生率低及X线暴露量少等优点。
伍鹏欢姚晓光申勇丁文元张为王林峰
关键词:脊柱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椎板开门角度与椎管矢状径增加值的关系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椎板开门角度与椎管矢状径增加值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三角函数知识推理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椎板开门角度与椎管矢状径增加值之间关系的公式:d=h×(sinβ/sinα-1),α角是术前椎板与冠状面的夹角,β角是术后椎板与冠状面的夹角,h是双开门椎弓正中劈开点到两侧椎板开门处连线的垂直距离,d是术后椎管矢状径增加值。在2010年9月~2014年4月期间实施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2例,其中C3~C7节段20例,C3~C6节段12例。术前及术后1周时在C3~C7节段各椎弓根层面的CT轴位片上应用PACS软件测量α、β、h、d。根据所测量的C3~C7各节段α、β、h值,应用公式计算相应节段的d值。应用配对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各节段PACS软件直接测量所得的椎管矢状径增加值和公式计算得出的椎管矢状径增加值两组数据,以验证此公式的正确性。结果:C3~C7各节段公式计算得出的椎管矢状径增加值分别为5.15±0.47mm、5.39±0.47mm、5.22±0.37mm、5.25±0.25mm、4.35±0.35mm;PACS软件直接测量所得的椎管矢状径增加值分别为5.17±0.40mm、5.43±0.52mm、5.27±0.44mm、5.29±0.28mm、4.38±0.33mm;将各节段的两组数据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t值分别为0.42,0.68,1.58,1.38,1.11,各节段的两组数据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各节段的两组数据分别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r值分别为0.8953,0.8155,0.9159,0.7821,0.9238,各节段的两组数据间有相关关系(P<0.001)。结论:公式d=h×(sinβ/sinα-1)准确反映了双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椎板开门角度与椎管矢状径增加值之间的关系,在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公式根据椎板开门的角度能预测椎管矢状径的增加值。
顾振芳申勇丁文元孙先泽李锋赵正琦王林峰
关键词:颈椎椎管矢状径
MRI T2信号强度及临床表现在判断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预后方面的作用
:探讨MRI T2信号强度及临床表现在判断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预后方面的作用。 方法:1999年2月至2007年7月共计58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行后路手术。术前所有患者均行高分变率1.5T MRI成像。于矢状面...
申勇王林峰张英泽丁文元杨大龙李志远武刚
关键词:后纵韧带骨化核磁共振预后情况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