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永军

作品数:15 被引量:432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际原子能机构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大豆
  • 5篇基因
  • 4篇花叶
  • 4篇花叶病
  • 3篇性状
  • 3篇重组自交系
  • 3篇自交
  • 3篇自交系
  • 3篇抗病
  • 2篇育种
  • 2篇重组自交系群...
  • 2篇位点
  • 2篇抗病基因
  • 2篇抗花叶病
  • 2篇抗性
  • 2篇花叶病毒
  • 2篇分子标记
  • 2篇QTL定位
  • 2篇SMV
  • 1篇调整方法

机构

  • 1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华大基因...

作者

  • 15篇王永军
  • 12篇陈受宜
  • 11篇盖钧镒
  • 6篇贺超英
  • 5篇吴晓雷
  • 5篇张劲松
  • 4篇喻德跃
  • 4篇张志永
  • 3篇东方阳
  • 2篇王修强
  • 2篇章元明
  • 2篇杨雅麟
  • 1篇程实
  • 1篇胡蕴珠
  • 1篇刘莹
  • 1篇李学刚
  • 1篇王邦俊
  • 1篇濮租芹
  • 1篇董亿
  • 1篇张建国

传媒

  • 5篇Journa...
  • 2篇Acta B...
  • 2篇遗传
  • 1篇大豆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2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1
  • 1篇200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豆5个花叶病毒株系抗性基因的定位被引量:40
2004年
以科丰 1号×南农 1138 2为亲本构建的RIL群体NJRIKY为材料 ,对群体进行了 5个SMV株系 (Sa、Sc 8、Sc 9、N1 、N3)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 :大豆对 5个SMV株系的抗性均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用Mapmaker 3 0进行连锁分析 ,发现Rsa与Rn1、Rn3和Rsc9均连锁 ,距离分别为 2 1 4cM、2 3 5cM和 35 3cM ;Rsc8只和Rn1连锁 ,距离为 35 8cM ;Rn1和Rn3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近 ,为 10 2cM。多点分析结果表明 :5个抗病基因的排列顺序和遗传距离为Rsc8 35 8cM Rn1 10 3cM Rn3 2 1 5cM Rsa 35 8cM Rsc9。根据RFLP、SSR标记分析结果构建了一套大豆遗传图谱 ,该图谱包含 2 2个连锁群、2 5 6个标记 ,总遗传距离为 30 5 0 9cM。将 5个抗病基因定位于N8 D1b +W连锁群 ,有 3个RFLP标记和Rn1、Rn3都连锁 ,分别为A6 91T、K4 77I、LC5T。它们与Rn1、Rn3的距离分别为 15 0 4cM、17 82cM、15 37cM和 16 14cM、17 82cM、16 5 8cM。
王永军东方阳王修强杨雅麟喻德跃盖钧镒吴晓雷贺超英张劲松陈受宜
关键词:大豆花叶病毒抗病基因基因定位
大豆作图群体检验与调整后构建的遗传图谱被引量:37
2003年
应用RFLP、SSR、AFLP对大豆重组近交系群体NJRIKY的 2 0 1个家系进行分析。根据RFLP标记的分析结果 ,通过模拟群体抽样标准法 (SPSC)对试验群体进行了检验与调整。结果表明 ,试验群体偏分离的家系较多 ,且整体偏向于亲本科丰 1号。汰除偏分离家系后 ,群体减少为 184个家系。对 3种分子标记进行连锁分析 ,结果表明 ,RFLP和SSR标记在基因组中的位置相对稳定 ,可以作为锚定标记 ,有利于连锁群的归并和不同图谱的比较整合 ;而AFLP标记容易出现聚集现象 ,从而造成连锁群上出现很大的空隙。以RFLP、SSR和形态等标记构建了包含2 2个连锁群的图谱 ,共 2 5 6个标记 ,总遗传距离为 30 5 0 .9cM。与未调整群体作图结果相比 ,19个标记及 2个连锁群有根本性改变。该图谱为基因定位。
王永军吴晓雷贺超英张劲松陈受宜盖钧镒
关键词:大豆RFLP标记
大豆对SMV抗侵染与抗扩展的鉴定 遗传与抗源利用
盖钧镒智海剑陈受宜王修强喻德跃邱家驯陈应志濮租芹胡蕴珠张志永王永军杨雅麟战勇东方阳任珍静何小红程实
大豆既可抗SMV的侵染,又可抗扩展。抗侵染由一或两对基因控制,具有明显的株系专化性,存在因株系变化而丧失抗性的可能,但抗侵染品种不受SMV的影响,且抗性基因鉴定、转育方便,在品种更替速度不断加快以及注意SMV动态变化的情...
关键词:
关键词:大豆花叶病毒遗传育种
利用P_1、P_2和DH或RIL群体联合分离分析的拓展被引量:94
2001年
QTL定位常报道主基因数多于 3的情形。然而 ,利用基因型杂合的分离群体拓展 3对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非常困难 ,而DH或RIL群体是遗传分析的很好群体且拓展 3对主基因 +多基因模型相对容易些。在文献 1~ 4的基础上 ,拓展利用亲本和DH或RIL群体的 2对连锁主基因、2对连锁主基因 +多基因、3对主基因和3对主基因 +多基因 4类遗传模型。通过大豆科丰 1号× 1138$C 2构成的RIL群体及其亲本研究了大豆开花期的遗传规律。
章元明盖钧镒王永军
关键词:DH群体RIL群体开花期数量性状
水稻中受体激酶的系统树分析
2004年
植物受体激酶(RLKs)在植物细胞内的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比较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和水稻(Orvza sativa L.)中受体激酶的进化关系,作者通过对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BGI)的籼稻蛋白质数据库进行BLASTP搜索,找到267个受体激酶类似基因,根据它们的胞外结构域可以将这些基因分为不同的类型。与拟南芥中受体激酶的系统树比较分析表明,不同类型的受体激酶具有不同的序列保守性,说明在植物进化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受体激酶具有不同的进化关系。水稻受体激酶与拟南芥受体激酶BRI1的多序列匹配结果也表明二者可能具有不同的磷酸化位点。
董亿张建国王永军张劲松陈受宜
关键词:受体激酶系统树磷酸化位点水稻
大豆抗感SCN基因的一个RAPD标记被引量:12
2000年
对组合RNg(抗)× 7705(感)的P1、P2、F1、F2、BC1F1和BC1F2分离群体进行抗病性鉴定,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大豆对SCN1号小种的抗性由4对相互独立的主基因、包括一对显性基因和三对重叠的隐性基因决定。用 BSA法筛选在五个 BC1F2分离家系内具有多态性的 RAPD标记,发现 RAPD标记 OPA0191200在亲本间及 BC1F2分离群体内具有多态性,只能在感亲、 BC1F2家系 11和 43的感病单株中扩增出来,表明和这两个家系独有的感病基因有关。
王永军盖钧镒邢邯张志永陈受宜
关键词:大豆孢囊线虫RAPD标记抗性育种
大豆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分析(英文)被引量:3
2003年
已克隆的植物抗病基因序列存在一些相对保守的结构区域。利用根据核苷酸结合位点(NBS)结构域扩增所获得的大豆抗病基因同源片段为混合探针,进行大豆cDNA文库筛选。通过筛库和5′RACE-PCR扩增后,获得一全长基因KR3。KR3的长度为2353bp,编码636个氨基酸。KR3蛋白在结构上与烟草抗花叶病毒N基因蛋白有较高的同源性,具有Toll/白细胞介素-1受体(TIR)、NBS等抗病基因的分子特征。Southern杂交显示KR3在基因组中为低拷贝;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的表达受外源水杨酸的诱导。
王邦俊张志刚李学刚王永军贺超英张劲松陈受宜
关键词:抗病基因同源序列核苷酸结合位点大豆
大豆耐旱种质鉴定和相关根系性状的遗传与QTL定位被引量:40
2005年
从301份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代表性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系)中按根系类型选取59份,在苗期干旱胁迫和非胁迫条件下对地上部和地下部性状进行2年重复鉴定,发现材料间性状隶属函数值具有丰富遗传变异,以株高、叶龄、根干重和茎叶干重隶属函数的算术平均数为抗旱综合指标从中筛选出汉中八月黄、晋豆14,科丰1号,圆黑豆等强耐旱型(1级)和临河大粉青、宁海晚黄豆等干旱敏感型(5级)材料。比根干重、比总根长、比根体积与耐旱隶属函数平均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耐旱性的根系性状指标。利用“科丰1号×南农1138 2”(1级×4级)衍生的RIL群体为材料,对耐旱相关根系性状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进行遗传分析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该两亲本间比根干重、比总根长、比根体积的遗传均为两对主基因加多基因模型,后两者主基因间有连锁(重组率分别为4.30%和1.93%);主基因遗传率为62.26%~91.81%,多基因遗传率为2.99%~24.75%;耐旱相关根系性状各主要由1对主基因控制,另1对效应较小。QTL分析检测到5、3、5个QTLs分别控制比根重、比根总长、比根体积,位于N6 C2、N8 D1b+W、N11 E、N18 K连锁群上。3性状各有1个贡献率大的QTL(Dw1,Rl1,Rv1),而且均位在N6 C2的STAS8_3T STAS8_6T相同距离的区段上,其他QTLs效应均较小。分离分析与QTL定位的结果相对一致。
刘莹盖钧镒吕慧能王永军陈受宜
关键词:大豆耐旱性根系性状QTL定位
应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定位大豆根重QTL被引量:13
2004年
应用构建的NJRIKY(科丰1号×1138-2)大豆重组自交家系群体,对大豆根重QTL进行8次重复的随机区组分析;以该群体所构成的遗传连锁图谱为基础,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artographer V.1.21)检测到3个与根重有关的QTL位于连锁群N3-B1和N6-C2上。其中rw1在N3-B1的端距离是66.31cM,位于A520T~ACCCA-GO5区间,rw2和rw3分别在N6-C2的端距离是169.91cM和179.71cM,并与OPW13和ACGCATO6重叠。LOD值分别是10.34、4.01和3.15,可以解释26.3%、9.2%和6.8%的遗传变异。加性效应估计值分别为-0.514、-0.303和-0.260。
王宏林喻德跃王永军陈受宜盖钧镒
关键词:QTL定位分子遗传图谱
大豆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分析被引量:112
2001年
应用栽培大豆科丰 1号 (♀ )和南农 1 1 38- 2 (♂ )杂交得到的F9代重组自交系 (RILs)群体 ( 2 0 1个家系 ) ,构建了含 30 2遗传标记、覆盖 2 363 8cM、由 2 2个连锁群组成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区间作图法 ,对该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数据进行QTL分析 ,表明与开花期、成熟期、株高、主茎节数、每节荚数、倒伏性、种子重、产量、蛋白质和含油量等 1 0个重要农艺性状连锁的QTL位点 34个 ,每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是由多个QTL位点决定的。
吴晓雷王永军贺超英陈受宜盖钧镒王学臣
关键词:大豆分子标记QTL分析农艺性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