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江华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毒性
  • 2篇藻毒素
  • 2篇微囊藻
  • 2篇微囊藻毒素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C
  • 1篇毒性研究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应激
  • 1篇孕期
  • 1篇神经毒
  • 1篇神经毒性
  • 1篇突触
  • 1篇突触传递
  • 1篇内质网
  • 1篇内质网应激
  • 1篇注射液

机构

  • 5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湖北科技学院
  • 2篇咸宁学院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作者

  • 5篇王江华
  • 3篇蔡飞
  • 1篇镇普祥
  • 1篇王玲
  • 1篇袁鑫
  • 1篇严伟
  • 1篇李彩蓉
  • 1篇章兵
  • 1篇袁军法
  • 1篇顾泽茂
  • 1篇董俊
  • 1篇吴迪
  • 1篇陈鑫
  • 1篇王江华
  • 1篇沈略
  • 1篇张俊杰

传媒

  • 2篇咸宁学院学报...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宽体金线蛭的急性毒性研究
2024年
宽体金线蛭是中药市场上常见药物原料,人工养殖已成为其主要供应渠道,并且是目前我国养殖规模最大的水蛭种类。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是一种阿维菌素类有机化合物,在水果、蔬菜等种植中应用广泛,在稻田生态系统中也有较广泛的使用,但其对水蛭的毒性尚未知。本研究通过甲维盐对宽体金线蛭的急性毒性实验,评估其对野生或养殖水蛭的影响。结果表明,甲维盐对宽体金线蛭高毒,96 h LC50为0.192 mg•L^(–1);农药制剂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EC)对宽体金线蛭为低毒级农药,96 h LC50为19.22 mg•L^(–1)。中毒宽体金线蛭身体肿胀、结节,肠道大量积液;损伤主要集中在肌肉、肠道和肾管部分。甲维盐中毒水蛭肠道中的紧密连接蛋白ZO-1、水通道蛋白AQP2、AQP3、AQP4、AQP5和AQP6的转录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白细胞介素IL-1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录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提示其对宽体金线蛭肠道的毒性机制包括影响了水蛭的肠道通透性,并诱导肠道炎症的发生。研究结果可为水蛭的资源养护以及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类农药时,建议选用低剂量农药制剂、更安全的剂型如微乳剂、于稻田无水时施药,降低用药对自然环境以及水蛭等物种的影响。
李淇陈鑫陈鑫王江华王江华王江华
关键词: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宽体金线蛭急性毒性肠道损伤炎症反应
孕期微囊藻毒素暴露诱发子代神经毒性的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LR,MCLR)的转代神经毒性(transgenerational neurotoxicity)及其介导机制。【材料和方法】选用孕C57小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在孕期(g...
王江华蔡飞党垚刘春生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内质网应激
文献传递
PICK1在伏隔核突触传递中的作用
2011年
目的探讨PICK1蛋白在伏隔核突触传递中的作用。方法大鼠分为正常组和PICK1抑制剂(FSC231)组。采用细胞外场电位方法记录在体大鼠伏隔核基础突触传递(fEPSP)、双波异化(PPF)和输入输出曲线。结果正常组和PICK1抑制剂(FSC231)组相比,伏隔核fEPSP、PPF和输入输出曲线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抑制PICK1活性对伏隔核突触传递无明显影响。
蔡飞王江华吴迪沈略张俊杰
关键词:伏隔核突触传递
黄芪注射液对微囊藻毒素LR致大鼠海马急性损伤的化学预防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中药黄芪注射液(AI)对微囊藻毒素LR(MCLR)所致大鼠海马急性损伤的化学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海马内注射MCLR制作毒素急性损伤模型,通过组织病变的病理学观察和生化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改变等实验方法观察黄芪注射液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MCLR使海马CA1区细胞排列不规则,水肿、核固缩,海马MDA含量增加(P<0.05),抗氧化酶SOD、CAT、GPx活性增加(P<0.05),黄芪干预后能减轻海马CA1区形态学损伤,降低MDA含量(P<0.05),抗氧化酶SOD、CAT、GPx活性明显下降(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改善MCLR导致的大鼠海马CA1区的病理改变,减少海马部位的脂质过氧化。
王江华严伟章兵王玲董俊镇普祥蔡飞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海马黄芪注射液
EGCG通过PICK1抑制可卡因小鼠的自发活动机制研究
2013年
目的观察EGCG对可卡因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小鼠腹腔注射可卡因,预先给予EGCG进行干预,采用行为学检测小鼠的自发活动,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小鼠伏隔核PICK1蛋白的表达。结果 EGCG可抑制可卡因所致小鼠自发活动的增强,并且减少小鼠伏隔核PICK1蛋白表达。结论 EGCG可能对可卡因所致的药物成瘾有防治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抑制伏隔核PICK1蛋白表达有关。
蔡飞李彩蓉袁鑫王江华蔡雪洲
关键词:可卡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