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猛

作品数:94 被引量:12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4篇理学
  • 32篇核科学技术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机械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医药卫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9篇RIBLL
  • 16篇总截面
  • 16篇反应总截面
  • 14篇子核
  • 14篇GLAUBE...
  • 12篇等时性
  • 11篇原子
  • 11篇探测器
  • 11篇核反应
  • 10篇重离子
  • 9篇原子核
  • 9篇质子
  • 9篇重离子加速器
  • 9篇离子加速器
  • 9篇加速器
  • 8篇中子
  • 8篇储存环
  • 7篇电离室
  • 7篇束流
  • 7篇核素

机构

  • 92篇中国科学院近...
  • 14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兰州大学
  • 2篇东华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原子能科...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作者

  • 92篇王猛
  • 70篇肖国青
  • 63篇郭忠言
  • 59篇詹文龙
  • 54篇孙志宇
  • 49篇毛瑞士
  • 46篇胡正国
  • 46篇陈志强
  • 45篇李加兴
  • 39篇徐瑚珊
  • 38篇李琛
  • 34篇陈立新
  • 29篇王建松
  • 25篇白洁
  • 20篇王金川
  • 18篇王武生
  • 17篇王全进
  • 16篇宁振江
  • 15篇王建峰
  • 14篇张玉虎

传媒

  • 20篇原子核物理评...
  • 17篇高能物理与核...
  • 7篇第11届全国...
  • 6篇核电子学与探...
  • 5篇核技术
  • 4篇原子能科学技...
  • 3篇物理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第二届全国计...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物理
  • 1篇强激光与粒子...
  • 1篇真空
  • 1篇中国基础科学
  • 1篇中国科学(G...
  • 1篇中国科学:物...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5
  • 9篇2004
  • 11篇2003
  • 17篇2002
  • 5篇2001
  • 8篇2000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体环境中关键核过程研究
2020年
核天体物理是原子核物理与天体物理融合形成的前沿交叉学科,主要目标是研究天体环境中的核过程,进而理解宇宙中化学元素的起源、星体演化和爆发性天体事件。本项目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研究装置(HIRFL),发展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方法,结合国内外其他装置,针对以上核过程,精确测量关键核素的质量、衰变寿命和反应率,确定热碳氮氧循环(HCNO)突破、快质子俘获(rp)、中微子—质子(νp)、中子俘获等过程的核反应路径,理解宇宙中星体能量产生和元素起源。
唐晓东郭冰何建军王猛李阔昂王猛
关键词:熔合反应
CSR位置探针
文章介绍了一种可用于HIRFL-CSR的束流诊断设备——静电感应式位置探针的设计、标定及控制方案.束流位置通过束流在极板上感应电荷求得.通过Compact PCI获取束流的扫描及感应信号,平台测试中,拟用脉冲电流的直导线...
姚楠肖国青郭忠言白洁毛瑞士韦浩祁辉荣胡正国李文飞徐瑚珊孙志宇李加兴王猛陈立新李琛陈志强李建峰赵铁成陈若富徐华根贾飞
文献传递
80MeV/u^(20)Ne轰击~9Be碎裂产物反应总截面的测量
2002年
介绍了用透射法测量中能区2 0 Ne打9Be靶碎裂产生的次级束与Si靶作用的核反应总截面的方法 ,以及实验的探测器布局、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并对理论上预言有奇异结构的核1 2 N ,1 7Ne和1
李加兴郭忠言肖国青詹文龙孙志宇王建松田文栋王猛陈志强王武生宁振江王建峰毛瑞士
关键词:反应总截面核反应
大面积闪烁光纤阵列探测装置
描述了RIBLL上用的大面积闪烁光纤阵列探测装置的结构及其优点.并测量了探测器的时间和位置分辨能力.用蒙特卡罗法模拟了光导的传输效率,并实验测量了光导的传输效率.
李琛肖国青郭忠言詹文龙孙志宇李加兴陈志强王猛毛瑞士王武生陈立新白洁胡正国
关键词:光导蒙特卡罗法结构特点
文献传递
中能~8B和~9C与Si反应总截面的测量被引量:5
2001年
能量为 75MeV/u的12 C初级束轰击 2mm厚的初级Be靶 ,并利用RIBLL从弹核碎片中分离出 54 2MeV/u质子滴线核束8B和 61 1MeV/u的9C ,再轰击Si靶 ,用透射法测量了它们与Si的反应总截面σR.并应用Glauber模型进行理论计算 。
王全进詹文龙郭忠言肖国青孙志宇王猛陈志强李加兴王建松宁振江王金川王建峰
关键词:反应总截面GLAUBER模型质子晕碳9SI核反应
质子滴线核^(12)N在^(28)Si靶上的核反应总截面测量
2001年
描述了 5 0 .4MeV/u的12 N和 42 .3MeV/u的13 N次级放射性束在2 8Si靶上引起的核反应总截面σr 实验研究 ,结果发现12 N的反应总截面σr 比其相邻同位素核13 N有着异常的增大 .这可能是核形变及核子对效应造成的 ,试验中的测量误差也不可忽视 .利用微观Glauber模型计算了12 N在2 8Si靶上的核反应总截面 ,并与实验结果做了比较 。
宁振江李加兴郭忠言詹文龙王建松肖国青王全进王金川王猛王建峰陈志强
关键词:质子晕反应截面质子滴线核硅靶
原子核质量的测量和评估被引量:4
2017年
质量是原子核的基本性质之一,在核物理和核天体物理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原子核质量测量是目前核物理研究的一个前沿热点课题,国际上各个核物理实验室积极发展新设备和新技术,在短寿命放射性核素测量和超高精度质量测量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对此进行了总结评述。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上利用等时性质量谱仪测量了一些原子核的质量,本文对其在测量精度、核态最短寿命等前沿进展做了简要介绍,并介绍了正在发展的双飞行时间质量谱仪。原子质量评估收集所有与原子核质量相关的实验数据,经过评估后推荐出质量值及相应误差。原子质量评估AME2016于2017年3月发表,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基准数据。
王猛
F同位素的反应总截面测量和^(17)F可能的质子皮结构被引量:1
2002年
应用透射法对中能区F同位素与C靶的反应总截面进行了测量 .发现17F的反应总截面比其邻近同位素的反应总截面稍有增强 .用Glauber模型和BUU模型对F同位素进行了差异因子d的分析 .17F的差异因子d比其附近同位素稍有增强 .分析结果表明17F可能存在质子皮结构 .
张虎勇沈文庆马余刚蔡翔舟方德清钟晨余礼平詹文龙郭忠言肖国青王建松王金川李加兴王猛王建峰宁振江王全进陈志强
关键词:反应总截面核反应中能区
全剥离离子94m^Ru^44+的衰变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上,用等时性质量谱仪首次研究了百微秒量级全剥离离子^(94m)Ru^(44+)的衰变。^(94m)Ru^(44+)由初级束流112Sn轰击Be靶产生,经过放射性束流线RIBLL2的筛选后注入到等时性设置的实验环CSRe中,并利用安装在实验环中的飞行时间探测器测量离子在CSRe中的循环周期。^(94m)Ru^(44+)退激引起的质量改变会带来其循环周期的变化,由此直接观测到了^(94m)Ru^(44+)退激到基态的过程。确定了本次实验中衰变事例探测的灵敏区间,并讨论了衰变发生时刻的测量精度。同时,测量了短寿命核素^(94m)Ru^(44+)的质量,其半衰期约为100μs,这是目前储存环质量谱仪测量的最短寿命核素的质量。
曾奇王猛张玉虎涂小林徐星陈瑞九陈相成付超义黄文嘉刘君豪李宏福司敏帅鹏孙铭泽邢元明颜鑫亮颜鑫亮杨建成原有进张鹏周小红徐瑚珊周小红
关键词:HIRFL-CSR
密度分布形式对Glauber模型计算σ_R的影响被引量:1
2002年
描述了利用Glauber模型计算反应截面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对Glauber模型中输入的密度分布形式进行了修正 ,计算了丰质子同中子核素 (N =3 )的激发函数 .对于该同中子素链 ,采用修正的密度分布得到的激发函数与HO分布得到的激发函数相比 ,在大于 1 0 0MeV/u的能量区域 ,两者都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而在中能区 (小于 1 0 0MeV/u) ,用修正的密度分布计算得到的激发函数与实验值之间的差距较HO分布明显减小 ,并保持对所有计算的核核芯密度基本相同 .
王全进詹文龙郭忠言肖国青孙志宇李加兴王建松王猛陈志强王金川田文栋王武生毛瑞士
关键词:GLAUBER模型反应截面核反应放射性核束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