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猛

作品数:30 被引量:8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日友好医院科研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2篇显像
  • 7篇PET/C
  • 7篇PET/CT
  • 5篇SPECT
  • 4篇质量管理
  • 4篇骨密度
  • 3篇甲状腺
  • 3篇核医学
  • 3篇IQ
  • 2篇单光子
  • 2篇单光子发射
  • 2篇单光子发射型
  • 2篇单光子发射型...
  • 2篇单光子发射型...
  • 2篇断层扫描
  • 2篇断层显像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灌注
  • 2篇心肌灌注显像
  • 2篇循环法

机构

  • 30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北京雅森科技...

作者

  • 30篇王猛
  • 15篇刘杰
  • 12篇颜珏
  • 12篇周翠红
  • 11篇李红磊
  • 6篇刘晓建
  • 6篇郑玉民
  • 5篇李环
  • 4篇李玲
  • 3篇刘鸿娥
  • 3篇王玲
  • 2篇戴皓洁
  • 2篇韩萍萍
  • 2篇艾祎
  • 1篇黄歆波
  • 1篇强光亮
  • 1篇娄晋宁
  • 1篇邓婷婷
  • 1篇许世清
  • 1篇刘鹏

传媒

  • 10篇中日友好医院...
  • 9篇中国医疗设备
  • 6篇中国医学装备
  • 2篇中华核医学与...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Q·SPECT和LEHR·SPECT的心肌模型显像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比较IQ·SPECT和LEHR·SPECT两种技术在心肌模型显像中对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IQ·SPECT和LEHR·SPECT两种技术进行心肌模型显像,研究不同采集时间下的重建图像质量,并对模型图像的噪声和各壁段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随着每帧采集时间的延长,重建图像的噪声逐渐减少,"冷区"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逐渐减小;2当每帧采集时间相同时,IQ·SPECT所重建出的图像比LEHR·SPECT所重建出的图像噪声小,而且"冷区"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小。结论 IQ·SPECT技术比LEHR·SPECT技术采集效率高,图像质量明显提高。
王猛周翠红金超岭颜珏
PDCA循环法在放射影像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PDCA循环法不断提高放射影像质量.方法:1影像质量评价方法(1.)检查影像上所显示的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号准确无误;(2.)患者的检查部位、检查条件(KV、毫安值、扫描范围、FOV大小、层厚、重建参数等...
周翠红王猛
骨断层SPECT/CT显像在骨转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骨断层SPECT/CT在骨转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8月~2014年5月可疑骨转移的75例恶性肿瘤患者,在我科行常规99mTc-MDP全身平面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显像,并于3~6个月后复查全身平面骨显像,比较全身平面骨显像及骨断层SPECT/CT显像的诊断效能。结果:与骨断层SPECT/CT显像相比,全身平面骨显像的特异性较高(100%)。骨断层SPECT/CT显像准确性显著高于全身平面骨显像(P<0.01)。3~6个月复查全身平面骨显像时,32例患者病变发生进展,诊断准确性较第一次全身骨扫描及骨断层SPECT/CT均有所提高。结论:骨断层SPECT/CT在骨转移鉴别诊断中准确性较高,且能早期发现骨转移病灶。
刘杰王群续蕊王猛金超岭
关键词:骨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双光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骨密度不同扫描模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在双光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骨密度时不同扫描模式的差异。方法:选取50例临床科室推送的需要进行骨密度检查的患者,进行腰椎和股骨的骨密度测量,采用3种不同模式的扫描方法:A扫描模式,患者身体平躺,选择OneScan(一次性扫描、无需海绵垫块)扫描模式;B扫描模式,患者身体平躺,不选择One Scan扫描模式;C扫描模式,患者下肢放在海绵垫块上,不选择OneScan扫描模式。结果:A、B两种扫描模式所得腰椎的骨密度值对比,第1、2、3、4腰椎及4节腰椎的平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21,t=-0.153,t=-1.239,t=-1.892,t=-1.469;P>0.05);A、C两种扫描模式所得的骨密度值对比,第2、3、4腰椎及4节腰椎的平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61,t=3.824,t=4.582,t=4.399;P<0.05),第1腰椎无统计学意义(t=-0.006,P>0.05)。结论:采用OneScan扫描模式进行骨密度测量会高估腰椎的骨密度值。
周翠红王猛金超岭刘杰李环李红磊
关键词:骨密度值腰椎
核医学科叫号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2016年
目的设计以患者为中心的核医学科叫号系统。方法分析核医学科的工作流程和实际要求,本系统呼叫界面上不仅显示所有待检患者的姓名及检查项目,而且设计了呼叫、饮水、排尿、离开等指令按键。结果该叫号系统的应用简化了检查流程,可满足核医学科患者的特殊需求。结论医院各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际应用结合是关键。
王猛周翠红金超岭颜珏
关键词:核医学科医院信息系统PET/CT
PET/CT检查中自动毫安技术的研究进展
2015年
本文介绍了自动毫安技术在PET/CT检查中的应用,分析了其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并指出了临床应用中的研究方向。
王猛周翠红金超岭颜珏
关键词:自动毫安PET/CT
PDCA管理模式在医学图像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6年
本文通过核医学科的图像质量管理,介绍了PDCA管理模式的策划、实施、检查以及改进四个阶段的具体操作,并根据PDCA前后图像的优质率比对结果,找出提高技师的注射技术和使用捆绑带固定患者的体位来提高图像优质率。
周翠红王猛金超岭艾祎颜珏
关键词:PDCA
IQ-SPECT和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IQ-SPECT和低能量高分辨率(LEHR)准直器SPECT(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差异。方法:对临床科室推送的100例疑似冠心病且已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进行IQ-SPECT和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对比IQ-SPECT和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并对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以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为诊断标准,10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41例(占41%)。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患者中IQ-SPECT心肌灌注显像阳性27例,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阳性25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59例(占59%),IQ-SPECT心肌灌注显像阴性55例,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阴性55例。对照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结果,IQ-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为66%(27/41),特异度为93%(55/59),准确率为82%(82/100),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为61%(25/41),特异度为93%(55/59),准确率为80%(80/100)。IQ-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高于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但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657,P>0.05)。结论:IQ-SPECT和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周翠红王猛金超岭刘杰李红磊李玲
关键词:心肌灌注显像
甲状腺锝显像中摄锝率测定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5年
随着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逐步地应用临床工作,甲状腺锝(99mTc)显像具有方法简便、快捷、不受外源性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物等影响的优点,逐渐成为甲状腺疾病的常规检查。
王猛周翠红金超岭刘杰李红磊
关键词:甲状腺组织抗甲状腺药物THYROIDUPTAKE像素数
双光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对不同部位骨质疏松检出率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在双光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中,腰椎和左右两侧股骨骨质疏松检出率的差异。方法:选取4000例临床科室推送的需行骨密度检查的患者,进行腰椎和两侧股骨的骨密度测量,按照病情分类将其分为A、B、C、D共4组。A组为无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因素的患者;B组为有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因素患者;C组为右侧有较重的下肢疼痛、关节炎、抽筋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病症患者;D组为左侧有较重的下肢疼痛、关节炎、抽筋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病症患者。对4组患者左右两侧股骨颈骨密度值、骨质疏松及低骨量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与B组患者的左右两侧股骨颈骨密度值相比均无差异(t=1.371,t=1.490;P>0.05);左右两侧股骨颈骨质疏松及低骨量检出率相比均无差异(x^2=1.890,x^2=1.957;P>0.05)。C组与D组患者的左右两侧股骨颈骨密度值相比有差异(t=2.494,t=2.371;P<0.05),左右两侧股骨颈骨质疏松及低骨量检出率相比均有差异(x^2=5.593,x^2=5.043;P<0.05)。结论:对于有下肢疼痛、关节炎、抽筋以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病症的患者,测量腰椎和双侧股骨的骨密度值并选取最低的T值作为判断标准,能够提高骨质疏松及低骨量的检出率。
王猛周翠红刘杰续蕊李环
关键词:骨密度值骨质疏松检出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