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玉学

作品数:44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1篇细胞
  • 11篇恶性
  • 9篇蛋白
  • 9篇肉瘤
  • 8篇肿瘤
  • 8篇细胞瘤
  • 7篇免疫
  • 6篇组织细胞
  • 6篇组织细胞瘤
  • 6篇纤维组织
  • 6篇纤维组织细胞...
  • 6篇恶性纤维
  • 6篇恶性纤维组织...
  • 4篇蛋白酶
  • 4篇原位
  • 4篇原位杂交
  • 4篇缺损
  • 4篇组织蛋白
  • 4篇组织蛋白酶
  • 4篇组织蛋白酶D

机构

  • 19篇哈尔滨医科大...
  • 16篇哈尔滨医科大...
  • 12篇哈尔滨医科大...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黑龙江省医院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北安市人民医...

作者

  • 44篇王玉学
  • 12篇郝克强
  • 11篇刘贵秋
  • 10篇李正民
  • 9篇高峥嵘
  • 8篇毕郑钢
  • 8篇郝玢
  • 7篇曲国蕃
  • 7篇杨成林
  • 4篇吉光荣
  • 3篇唐佩福
  • 3篇李凯
  • 2篇祁全
  • 2篇王岩松
  • 2篇黄鹏
  • 2篇张鸿彦
  • 2篇付明
  • 2篇邹华强
  • 1篇徐殿霞
  • 1篇曲国番

传媒

  • 5篇实用肿瘤学杂...
  • 5篇黑龙江医学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中国肿瘤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8篇2008
  • 12篇2007
  • 2篇2006
  • 8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松针油抑制S-180及Hela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松针油在体内、体外的抑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松针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成分分析。成功制备小鼠肉瘤S-180的动物模型,并观察不同浓度松针油在体内的抑瘤作用,以探讨最佳抑瘤剂量及抑瘤效果。体外培养人宫颈癌细胞(Hela),通过在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以及MTT法观察Hela细胞在不同浓度松针油及不同时间点的生长曲线,进一步探讨松针油在体外的作用机制。[结果]松针油对小鼠S-180肉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佳剂量为2g/kg,抑瘤率为44.4%;松针油作用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后,生长曲线测定及MTT比色法结果显示,松针油对Hela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抑制明显的时间为48~96h。[结论]松针油在体内、体外对肿瘤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干扰细胞代谢,改变细胞外膜的性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李正民王玉学
关键词:肉瘤HELA细胞MTT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中MDM2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2007年
目的:观察MDM2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DM2的表达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6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组织中MDM2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分期、生存期的关系。结果:MDM2在生存期〉5年的表达率明显低于生存期〈5年的表达率,在I~II期的表达率明显低于在III~IV期的表达率,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MDM2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预后成负相关。
高峥嵘王玉学郝克强刘贵秋李正民郝玢
关键词: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DM2原位杂交
手术治疗39例脊柱转移瘤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报道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39例。方法 我院自1982年6月至1998年9月共行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39例,脊柱是骨转移瘤的好发部位。最常见的原发病是肺癌、肝癌。手术主要分为前路椎体切除同时恢复脊柱稳定性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两大类。结果 39例病人有37例疼痛消失或缓解(94.9%),脊髓压迫症15例中有13例治愈或缓解(86.7%),马尾神经综合症6例中有5例治愈或缓解(83.3%)。全部获随访,1年内死亡16例,1年~2年死亡10例,2年~3年死亡6例,3年~4年死亡3例。4年~5年死亡2例,至今存活2例,其中1例存活5年半,1例存活6年。结论 脊柱转移瘤手术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疼痛、解除脊髓神经压迫、恢复脊柱稳定性,改善生存质量及在可能情况下延长生命,而脊柱转移瘤患者的存活期主要与原发病有关而与手术本身无关。
王玉学曲国蕃吉光荣郝克强
关键词:预后外科手术
蛋白酶D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ath-D)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探讨其在MF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阐明MFH的发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5例MFH组织的Cath-D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Cath-D蛋白表达率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Cath-D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浆。65例MFH组织中Cath-D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5.4%,I^II期Cath-D阳性率为60.0%,III~Ⅳ期Cath-D阳性率为88.6%,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Cath-D的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化程度和生存期显著相关(P<0.01)。结论Cath-D在MFH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判断MFH侵袭、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刘贵秋王玉学郝克强郝玢李正民高峥嵘
关键词:组织蛋白酶D免疫组化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骨组织工程研究的新进展:修复骨缺损的完美技术被引量:1
2012年
骨组织工程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为临床上骨缺损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纵观骨组织工程研究的二十多年里,其构成的三大要素:种子细胞方面、支架材料方面和组织构建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距离组织工程骨在临床中正式使用尚有一定距离,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就目前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现状及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李凯王玉学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骨缺损
兔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为骨髓源成骨细胞的时间及功能特征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观察经体外培养、扩增后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应用诱导剂促使其转化为功能活跃的成骨细胞的功能及其时间特征。方法:实验于2004-03/10在为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实验中心进行。实验动物选择36只日本大耳白兔,均由胫骨髓腔抽取骨髓,每只抽取量为2.0mL,抗凝,将其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取有核细胞层,加入DMEM培养液进行贴壁培养、传代,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骨髓基质干细胞,以适量的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抗坏血酸作为诱导剂进行诱导,使其向成骨细胞转化,并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分别对细胞的形态、细胞的内部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并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其分泌的碱性磷酸酶和Ⅰ型胶原。结果:原代骨髓基质干细胞于24~48h开始贴壁,细胞形态为长梭形,核小,呈椭圆形,核浆比例小,三四天细胞集落形成,逐渐增大,2周时集落边缘融合,细胞呈单层旋涡状分布,形态均一。传代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于24h内开始贴壁,均匀生长,体积大,无集落形成,细胞排列规则。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加入诱导剂3d后其形态逐渐由长梭形转变为短梭形,1周后变为多角形或鳞片形,其胞体、细胞核和核浆比例逐渐增大;诱导的细胞细胞器不发达,为低分化细胞,突起内见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在诱导1周后,细胞开始分泌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碱性磷酸酶扩增产物长度为408bp,Ⅰ型胶原扩增产物长度为206bp。结论: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加入诱导剂1周后,细胞开始分泌碱性磷酸酶和Ⅰ型胶原,并形成钙结节,细胞功能状态良好,说明诱导1周后骨髓基质干细胞已成功向成骨细胞转化,并形成为功能活跃的骨髓源成骨细胞,是与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的最佳时机。
王玉学毕郑钢杨成林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LN-R与Cath-D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层粘连蛋白受体(laminin receptor,LN-R)和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ath-D)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65例MFH组织标本来自1999年4月至2001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科手术患者,其中男40例,女25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54岁)。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5例MFH组织与10例正常纤维组织中LN-R和Cath-D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LN-R与Cath-D在MFH中的表达与MFH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光学显微镜下LN-R阳性反应物着色部位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浆,Cath-D阳性反应物主要定位于细胞浆;65例MFH组织中LN-R和Cath-D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2%和75.4%;LN-R和Cath-D在Ⅰ~Ⅱ期的阳性表达率低于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二者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LN-R和Cath-D的阳性表达率在高分化明显低于中分化和低分化,表明随着肿瘤病理分化程度的降低,LN-R和Cath-D的阳性表达率也有升高的趋势;10例正常纤维组织中两蛋白均不表达;LN-R和Cath-D的表达与MFH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组织学类型无关;所有病例经过半年至7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5年,LN-R与Cath-D在术后生存期小于5年的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生存期大于5年的患者,二者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05);LN-R和Cath-D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LN-R和Cath-D在MFH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判断MFH侵袭力和恶性进展、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王玉学刘贵秋郝克强郝玢李正民高峥嵘
关键词:层粘连蛋白受体组织蛋白酶D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大鼠坐骨神经盐酸氮芥作用后恢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观察大鼠坐骨神经节段 (10mm)经盐酸氮芥作用后其功能恢复情况 .从而实现灭活侵犯神经干的肿瘤细胞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周围神经的再生能力 ,进而探索出一理想的肢体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 .选 2 6只健康雌性Wistar大白鼠 ,随机分成A组 (盐酸氮芥处理组 ) 13只、B组 (NaCl对照组 ) 13只 .按 30mg kg体重给予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后 ,显露右侧坐骨神经 ,A组取梨状肌下缘下一段长 10mm的神经干注入 10 %盐酸氮芥溶液 0 .1mL ,作用 5min .B组用 0 .9%NaCl处理神经做对照 .盐酸氮芥作用后的大鼠坐骨神经有变性 ,其功能受损 ,经 10周恢复后从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SFI) ,电生理检查混合神经传导速度、神经动作电位波幅、肌肉诱发动作电位波幅以及光镜下行单位面积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分析等指标评价显示A、B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在实验条件下 。
吉光荣郝克强王玉学石义刚邹存璞
关键词:坐骨神经盐酸氮芥神经再生
层粘连蛋白受体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被引量:4
2007年
刘贵秋王玉学
关键词:层粘连蛋白受体肿瘤细胞表达RECEPTORLN-R生物学行为组成成分
IER3在耐阿霉素的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3年
目的:构建骨肉瘤的耐药细胞模型,探讨IER3基因在骨肉瘤耐药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递增药物浓度冲击诱导法构建耐阿霉素人骨肉瘤细胞模型(MG-63/ADM),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ER3在敏感细胞和耐药细胞中的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情况。结果:经过6个月的诱导,建立了对于不同阿霉素浓度耐药的细胞模型分别标记为MG-63/ADM0.1、MG-63/ADM0.4、MG-63/ADM1.0、MG-63/ADM4.0,细胞形态在光镜下明显改变,MG-63/ADM细胞中IER3的表达量明显高于MG-63。结论:药物冲击诱导可以使骨肉瘤细胞产生对于化疗药物的耐药性,为研究骨肉瘤耐药性及其逆转提供实验基础,IER3可能参与了骨肉瘤对于阿霉素的耐药机制。
邹华强王玉学周宏明李凯付明
关键词:骨肉瘤阿霉素多药耐药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