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腊宝
- 作品数:50 被引量:232H指数:9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从女性主义文化理论看《荆棘鸟》现象被引量:5
- 2003年
- 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化理论出发 ,探讨考琳·麦卡洛 (ColleenMcCullough)的通俗浪漫爱情小说《荆棘鸟》为女性读者广泛阅读这一现象。小说《荆棘鸟》以女性主义话语讲述的女性家族传奇浓缩了女性对男性社会由不满到抗争的过程 ;
- 夏天王腊宝
- 关键词:《荆棘鸟》
- 重读《吕蓓卡》被引量:22
- 2002年
- 作为 2 0世纪英国女性哥特文学的经典代表 ,达夫妮·杜莫里埃的小说《吕蓓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被看成一部现代通俗妇女浪漫小说。本文拟从当代女权批评关于女性哥特文学的理论立场出发对这部现代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进行重读。文章通过对小说中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两位女主人公之间存在的特殊关系进行考察之后指出 ,小说《吕蓓卡》在讲述一个传统爱情故事的外表下面揭示了男女两性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权利斗争 ,小说在批评男权社会竭力控制女性的个体发展的同时着重表现了女性本能而不妥协地要求挣脱男权控制并在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
- 王腊宝沈韬
- 关键词:《吕蓓卡》
- 当代澳大利亚小说创作走向被引量:3
- 2003年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澳大利亚文坛上边缘作家群的崛起给后现代实验运动后堕入颓势的小说创作注入了新的血液。其中“英裔白人男性”作家的创作表明 ,走向多元的澳大利亚小说在主题上表现出一种整体回归现实的趋向 ,在形式上走了一条融合传统现实主义和七十年代实验主义的第三条路径。
- 王腊宝
- 关键词:小说创作现实主义实验主义
- 近30年来国外曼斯菲尔德研究新动向被引量:3
- 2016年
- 20世纪80年代中叶以来,国外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研究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形成了相对集中的三个热点:一是在新理论视域下重读曼斯菲尔德的文学创作;二是考察曼斯菲尔德与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关联;三是研究曼斯菲尔德的非小说创作。这些热点的涌现不仅将21世纪的曼斯菲尔德研究带上了一个新台阶,更为喜爱曼斯菲尔德的广大读者提供了重读这位经典作家的新视角与新方法。
- 王腊宝程颖洁
- 关键词:曼斯菲尔德现代主义
- 阅读视角、经典形成与非殖民化——关于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一点反思被引量:14
- 2000年
- 本文从我国外国文学界在研究世界文学时所持的立场及为读者确立的外国文学经典这两个方面 ,探讨外国文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心态和后殖民困境。笔者提出 ,只要研究外国文学的本意在于广纳世界文学精华为我所用 ,那么 ,外国文学研究就必须尽早摆脱文化身份矛盾和后殖民困境 ,调整阅读视角 ,开放外国文学经典 ,以文学的眼光坦然地面对一切外国文学 ,从而实现外国文学的真正非殖民化。
- 王腊宝
- 关键词:非殖民化
- 天之骄子
- 2004年
- 杰弗里·阿彻已有多部作品问世 :长篇小说《末代沙皇圣像之谜》( 1986)、《窃贼的荣誉》( 1993 )、《第十一戒》( 1998)、《报业巨头》( 1998)、短篇小说集《十二条熏鲱》( 1994)和《长话短说》( 2 0 0 0 )、戏剧《不容怀疑》( 1994)和《被告》( 2 0 0 1)等。他的小说中多涉及谋杀、政治和国际争端方面的内容 ,因此 ,一些公众人物 ,如撒切尔夫人、鲁珀特·默多克、英国前报业大王兼艾滋病基金会主席罗伯特·麦克斯维尔都曾出现在他的小说中。2 0 0 1年 7月 ,阿彻因为“作伪证及妨碍司法公正”被判四年徒刑 ,2 0 0 3年 7月 2 1日提前出狱。
- 杰弗里·阿彻王腊宝
- 关键词:弗莱彻艾略特
- 《耶稣的童年》中的后现代难民书写被引量:4
- 2017年
- 《耶稣的童年》是库切移居澳大利亚后出版的第四部小说。作为一部难民问题小说,该作品的语言、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十分简单,然而,在貌似普通的现实主义叙事中,库切设置了一系列极具后现代意味的情节,而这些情节显然是为了探讨一个更加深刻和严肃的主题。本文结合利奥塔的后现代理论,通过聚焦小说的一个地名(避难地"诺维拉")、一个核心情节(托孤认母)和一个神秘物件(小主人公的魔法披肩)中的元小说特征,深入揭示小说在平淡的外表下努力影射的难民遭遇,尤其是儿童难民在避难过程中鲜为人知的心灵体验。《耶稣的童年》以特有的后现代手法呈现了一个儿童难民在避难迁徙过程中的双重创伤,体现了库切对于全球化时代难民问题的深切思考。
- 王腊宝卜杭宾
- 关键词:创伤影射
- 继承、整合与超越——关于20世纪西方文论教学的思考被引量:3
- 2003年
- 我国外国文学理论教学中的一种常见模式是流派教学 ,隐藏在这种教学背后的是一种简单假设 ,即 2 0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史是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思潮颠覆史。本文以当代欧美叙事理论为例指出当代欧美叙事理论中的不同理论流派之间不只是一种简单的颠覆和取代关系 ,它们之间除了批判和超越关系之外更有一种整合与继承的关系 ,80年代之后的西方叙事理论演进过程从很大意义上是一个由许多个别理论家在对经典叙事学进行继承和整合基础上谋求局部超越的过程。本文以澳大利亚理论家伊恩·里德的后结构主义叙事交换理论为例对后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在整合经典叙事学传统基础上以实现超越的特点做一点管窥。
- 王腊宝
- “被贬抑的艺术”——二十世纪形式批评视阈中的短篇小说
- <正> 作为一种现代文学样式,短篇小说于十九世纪初的数十年间在德、法、俄、美等几个不同国家同时出现,如果从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1807年发表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开始算,短篇小说这一现代样式在西方至今已走过了近两个世纪的历程...
- 王腊宝
- 文献传递
- 帕特里克·怀特与当代澳大利亚文学批评被引量:3
- 2010年
- 西蒙·杜林1996年出版的一部《帕特里克·怀特》评传以其明确无误的批判立场说明,在当今澳大利亚批评界,关于澳大利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怀特的争论并没有结束。澳大利亚批评界为何在时隔数十年之后仍然对自己唯一的诺贝尔奖得主如此不敬?本文认为,批评界对怀特的不满从一开始就与澳大利亚左翼批评不无关系,而80年代之后兴起的文化研究以一种崭新的视角延续了这种左翼批评,但与早期的澳大利亚左翼批评不同的是,当代澳大利亚批评中的文化研究以及90年代崛起的文化体制史研究主张开放经典,所以对以怀特为代表的澳大利亚核心经典提出了批评,这些批评既有关于怀特创作本身的,更有针对上世纪中叶推动怀特经典化的"新批评"及其它相关文化体制的,在当代澳大利亚文学批评中,这些批评代表了一种新的"左翼"激进声音,至90年代中叶,这种声音与保守派之间形成了尖锐对立和"文化战争",在澳大利亚的"文化战争"中,怀特成了双方争夺文化话语权的重要战场。
- 王腊宝
- 关键词:帕特里克·怀特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