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伟
- 作品数:21 被引量:4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萱草属植物蚜虫密度及其与类黄酮抗蚜性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以萱草属3个野生种和84个栽培品种为试材,研究了萱草属植物类黄酮化合物与抗蚜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危害萱草属植物的蚜虫为金针瘤蚜(Myzus hemerocallis);蚜虫密度<0.5头/cm2的萱草品种达41个,其中野生种萱草和栽培品种萱草"紫绒"蚜虫密度均为0。不同种类、品种萱草叶片中类黄酮化合物组成和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异鼠李素-3-O-葡萄糖-7-O-鼠李糖苷与蚜虫分布密度显著负相关,槲皮素-3-O-半乳糖苷与蚜虫分布密度显著正相关。
- 冯博李晓东杨利张金政刘淑英孙国峰刘洪章林秦文王英伟
- 关键词:萱草类黄酮
- 一种看麦娘组培快繁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看麦娘组培快繁方法,包括外植体准备、外植体消毒和接种培养、生根培养、组培苗炼苗与移栽等步骤,本发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看麦娘组织培养体系,为其实现快速繁殖打下基础。现有技术中看麦娘种子保存寿命短,种子繁殖发芽...
- 王英伟贺然孙国峰林秦文姚涓吴东启
- 文献传递
- 展区掠影
- 2019年
- 展区简介目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以下简称'植物园')已建成牡丹园、月季园、蔷薇科植物区、宿根花卉园、壳斗科植物区、丁香园、豆科植物区、水生与藤本植物区、桑榆科植物区、紫薇园、裸子植物区、珍稀濒危植物区、环保植物区、本草园、农事体验园共15个专类园区和1个热带亚热带植物展览温室。
- 李敬涛叶建飞王英伟李晓东
- 关键词:植物园植物区木化石珍稀濒危植物藤本植物
- 科普课程开发
- 2019年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以下简称'植物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为指导,聚焦青少年校外科学实践和环境教育,利用植物园园区丰富的植物资源及植物研究所科研与人才优势,设计了观摩学习、动手体验、考察探究、科学实验4个类型16个校外教育实践课程。
- 李青为韩艺王湜王英伟李晓东
- 关键词:植物园实践课程植物标本植物种子
- 植物园中的明星植物被引量:2
- 2019年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以下简称'植物园')以收集保存我国北方温带及其生态环境相似地区野生植物资源为主,重点进行珍稀濒危植物、特有植物、经济植物、观赏植物和环境修复植物等的引种收集和发掘利用研究。建园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植物园对内对外交流日益广泛,收集了大量国外植物,如王莲、花旗松、北美乔松等,尤其是种植了多种珍贵的'国礼'植物。
- 刘永刚张金政王英伟李晓东
- 关键词:植物园展览温室热带亚热带金缕梅科夏蜡梅
- 描绘心中的明星植物——植物科学画被引量:1
- 2019年
- 艺术是人类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有效形式,而植物科学画师的使命则是描绘出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植物科学家与画家冯晋庸和蒋祖德认为:'植物科学画,是既要求有严格的科学性,也要求有强烈的艺术性的一种绘画''它能在方寸之内,集中概括各种植物的全部特征,科学地再现植物的原貌,这是摄影艺术所不能替代的。
- 孙英宝王英伟李晓东
- 关键词:中华水韭
- 濒危植物保护和我们的未来被引量:1
- 2019年
- 随着人口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和资源的索取,地球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许多植物的生存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成为濒危物种甚至灭绝。有人甚至认为,目前平均每一分钟地球上就有一种植物灭绝。保育濒危植物已经刻不容缓.植物的保育分为就地保育和迁地保育两种方式。植物园在迁地保育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据相关资料,当前全球有2 300多个植物园,共保育8万余种植物。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自建园以来,就将珍稀濒危植物保育作为基本任务之一。
- 林秦文孙国峰孙国峰王英伟
- 关键词:濒危植物植物园
- 急性海芋中毒救治1例被引量:2
- 2011年
- 1例44岁男性误食海芋块根,数分钟后出现口唇麻木、咽喉疼痛、恶心、呕吐、流涎、呼吸困难、发音困难等症状,中毒后20 min入院,诊断为急性喉头水肿。给予静脉推注苯海拉明20 mg、地塞米松5 mg和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等处理,并行吸氧、保肝等对症治疗。中毒5 h后症状逐渐好转,50 d后痊愈。海芋是天南星科海芋属有毒植物,含有皂素毒苷及草酸钙等。口服后可致神经和胃肠系统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0~30 min,严重者可致死亡;皮肤或者眼接触海芋汁液会导致皮肤瘙痒、结膜炎,甚至失明。吸入含有海芋的粉尘后也可对眼、鼻腔及咽喉黏膜产生强烈刺激而引起相关症状。中毒诊断主要依据接触史和临床表现。海芋中毒无明确特效解毒剂,以对症治疗为主。
- 谢立璟王英伟龙鑫孙承业
- 关键词:海芋中毒救治
- 三种分子标记技术对有毒植物鉴定效能的评价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评价3种不同的分子标记技术对植物属级的鉴定能力以选出最适合在中毒现场快速鉴定有毒植物的分子技术。方法选取毛茛科、大戟科共18种19份有毒植物叶片样品,用改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提取基因组DNA,分别使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简单重复序列问标记(ISSR)和DNA条形码技术进行物种鉴定(属级),使用NYSTS、SPSS、PAUP、MEGA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比较3种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结果准确性:RAPD技术未能鉴定样品的属级,ISSR技术和DNA条形码技术的鉴定准确率分别为68%和100%。可靠性:RAPD技术与ISSR技术主观影响率分别为44%、26%,条带重复率分别为47%、45%;DNA条形码技术trnH-psbA片段扩增成功率与测序成功率均为100%。时效性:从总DNA提取开始至得到最终鉴定结果,RAPD、ISSR、DNA条形码技术耗时分别为8.5、9.0、42.2 h。可操作性:RAPD与ISSR技术的鉴定工作可在普通实验室完成,DNA条形码技术的鉴定工作则需要特殊的测序设备。结论初步认为DNA条形码技术是比较适用于突发有毒植物中毒事件中快速病因判定的分子鉴定技术。
- 龙鑫孙承业谢立璟王英伟刘冰
- 关键词:有毒植物DNA条形码技术
- 乌头属植物中毒事件的病因判定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验证中毒事件病因判定模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发生的一起乌头属植物中毒事件病因判定中的作用。方法中毒事件病因判定模型的要点是根据现场、病例和实验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判定。接到中毒事件报告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专业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中毒患者临床情况,采集中毒患者的血液、呕吐物样本及可疑有毒植物新鲜样本,国家CDC组织相关专业机构进行可疑有毒植物的形态学鉴定、DNA分子鉴定和毒素检验,并按照中毒病因判定模型,综合3方面的结果进行病因判定,指导临床诊断和救治。结果 2010年5月30日,新疆塔城地区某县某矿业金属有限公司13名员工食用在附近山上采集的"野芹菜"后15~30 min内陆续出现口唇及四肢麻木、全身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立即被送往当地医院,运送途中死亡4人,9人送到医院进行抢救,其中2人抢救无效均于中毒后4 h左右死亡。可疑有毒植物新鲜样本形态学鉴定确认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1例呕吐物样品和3例血液样品中检测出乌头碱,血液样品中乌头碱含量分别为0.17、0.25和0.48μg/L。DNA分子鉴定结果显示现场采集的可疑有毒植物新鲜叶片与乌头属植物属于同一类。综合上述结果,明确该起事件为误采误食乌头属植物茎叶所致突发中毒事件。结论中毒事件病因判定模型在中毒事件病因判定中可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 谢立璟王效俊侯小平刘全儒王英伟龙鑫马沛滨孙承业
- 关键词:乌头属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