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传染
  • 6篇传染病
  • 4篇染病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3篇疫情
  • 3篇手足
  • 3篇手足口
  • 3篇手足口病
  • 2篇预测预警
  • 1篇登革热
  • 1篇地震
  • 1篇地震灾区
  • 1篇预警
  • 1篇预警模型
  • 1篇灾害
  • 1篇灾区
  • 1篇震灾
  • 1篇症状监测
  • 1篇手足口病流行

机构

  • 13篇云南省疾病预...
  • 1篇昭通市疾病预...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王荣华
  • 10篇李琼芬
  • 8篇黄甜
  • 5篇郝林会
  • 5篇何继波
  • 5篇刘志涛
  • 3篇刘晓强
  • 3篇林燕
  • 3篇余建兴
  • 2篇戚艳波
  • 2篇邬志薇
  • 1篇沈秀莲
  • 1篇彭霞
  • 1篇郑艳
  • 1篇赵世文
  • 1篇郭卉
  • 1篇陆林
  • 1篇杨军
  • 1篇杨静

传媒

  • 5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国国境卫生...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90—2011年云南省传染病发病及死亡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分析1990—2011年云南省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特点和变化趋势,总结防治经验。方法采用云南省1990—2011年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对云南省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描述传染病发病和死亡特点及变化趋势。结果 21年来,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率报告最高年份是1991年,为317.72/10万;发病率最低年份是2000年为175.08/10万;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18.3101/10万。肠道传染病发病构成由1990年的70.72%,下降到2011年的16.61%,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构成由1990年的16.93%下降到2011年的8.35%,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构成由1990年的5.68%,上升到2011年的47.04%。传染病报告死亡率由1990年的1.23/10万上升到2011年的3.39/10万,其中2011年艾滋病死亡率达2.743 3/10万。结论云南省21年来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和新生儿破伤风显著下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显著上升,传染病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反映了所采取的防治措施是有效的,但一些传染病呈上升趋势的传染病也提示了传染病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应加强和提高研究和控制力度,有效地控制传染病。
王荣华李琼芬郝林会何继波
关键词: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云南昭通鲁甸地震灾区综合疾病监测系统的建立与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通过对灾区传染病、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监测和预警,实现传染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控制。方法在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建立症状监测、实验室监测、风险监测相结合的综合疾病监测系统,采用3日、7日平均数法对症状监测数据进行预警分析,根据实验室监测数据计算监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在鲁甸地震灾区建立了包括185个监测点的综合疾病监测系统,监测过程中产生6个预警信号,其中1个经现场调查后确认为食物中毒。采集33份患者标本,筛查出1例季节性流感、1例细菌性痢疾、1例轮状病毒腹泻。共监测到20个风险隐患转相应部门排查,饮用水、环境卫生、食品卫生等方面的风险隐患所占比例较高。结论包含症状监测、实验室监测和风险监测的综合疾病监测系统,在灾后防病中能互相补充,提高疾病发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促进多部门的协作。
刘晓强赵世文刘仁泉阮林唐朝泓李琼芬王荣华陆林
关键词:地震自然灾害疾病监测症状监测
云南省边境地区传染病跨境传播防控现状调查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传染病跨境传播的现状和防控措施,为监测和防控传染病跨境传播提供依据。方法以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和权威网站查询的方式收集云南省及其接壤国家传染病监测和防控信息,通过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收集云南省2005—2017年境外输入性传染病个案,用EpiInfo 7.2进行统计学分析,用风险矩阵法评估境外传染病输入风险。结果 2017年云南省接壤的越南发生登革热181 054例、寨卡病毒病26例,缅甸发生登革热27 000例、乙脑306例,老挝发生登革热10 302例。2005—2017年云南省报告从缅甸、老挝、越南输入性疟疾、登革热等共8 252例,输入病例波动上升;2017年云南省报告登革热2 576例,发病率5.40/10万;疟疾326例,均为输入性病例;报告麻疹331例,其中德宏州和临沧市边境县报告232例,占全省病例的70.09%。云南省16个州(市)急性传染病跨境传播风险评估结果为:2个州(市)极高风险、3个州(市)高风险、5个州(市)中风险、5个州(市)低风险、1个州(市)极低风险。结论云南省边境地区急性传染病跨境传播的风险持续存在,需针对接壤国家传染病流行特点开展传染病监测和防控,有效控制传染病的跨境传播。
王荣华彭霞贾豫晨黄甜何继波
关键词:传染病边境登革热疟疾
GM(1,1)灰色模型在云南省伤寒、副伤寒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预测云南省未来几年伤寒、副伤寒发病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云南省2001-2010年的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伤寒、副伤寒发病率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研究。结果求得云南省伤寒、副伤寒发病率(1/10万)的灰色预测模型为:X(k+1)=-245.5667e-0.1067k+270.2939。拟合检验显示本模型拟合精度好(C=0.342<0.35,P=1),能够较好地预测伤寒、副伤寒发病率的趋势。结论预测表明2011-2014年云南省伤寒、副伤寒年发病率将继续呈下降趋势,应继续加强健康教育、治疗管理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伤寒、副伤寒的发病。
刘志涛李琼芬王荣华刘晓强郝林会余建兴
传染病疫情预测预警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28
2013年
2003年非典型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疫情以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H7N9流感暴发流行等一系列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全球卫生部门都在致力于提高对传染病暴发流行的早期预测预警能力。在完善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的基础上,
李琼芬黄甜王荣华何继波杨军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预测预警
云南省2005-2009年儿童传染病死亡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2005-2009年15岁以下儿童传染病死亡情况,为传染病防制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2005-2009年15岁以下儿童传染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采用灰色模型[GM(1,1)],预测2010-2012年儿童传染病死亡率。结果 2005-2009年云南省15岁以下儿童因传染病死亡452例,0~4岁儿童死亡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新生儿破伤风、乙脑、艾滋病;5~14岁儿童死亡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狂犬病、乙脑、艾滋病。死亡主要发生在7-8月。采用灰色模型[GM(1,1)]预测2010-2012年15岁以下儿童传染病死亡率分别为0.970 5/10万,1.006 9/10万,1.055 1/10万。结论新生儿破伤风、乙脑、艾滋病严重威胁云南省15岁以下儿童的生命健康,必须加大防治力度;重点关注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儿童传染病死亡;GM对云南省15岁以下儿童传染病死亡率的拟合效果较好,可以应用于预测。
刘志涛李琼芬王荣华黄甜余建兴
关键词: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儿童
云南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5
2015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人禽流感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和感染来源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相关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并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确诊为人感染H5N6禽流感,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痰、呼吸困难,胸片示双肺炎变,白细胞数目先下降后升高,因呼吸和循环衰竭死亡;病例有明确的野禽接触史,但感染来源不清晰,其密切接触者未发生H5N6禽流感传播;当地的活禽市场广泛存在禽流感病毒污染。结论云南省首次发现人禽流感病例,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
郑艳郭卉王荣华林燕杨静贾豫晨
关键词:流行病学调查
灰色模型GM(1,1)预测云南省梅毒发病趋势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预测云南省未来几年梅毒发病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云南省2001-2010年的梅毒发病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梅毒发病率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研究。结果求得云南省梅毒发病率(1/10万)的灰色预测模型为:X(k+1)=4.004 2e0.2785k-3.281 3。拟合检验显示本模型拟合精度好(C=0.105<0.35,P=1),能够较好地预测梅毒发病率的趋势。结论预测表明2011-2014年云南省梅毒发病率将以年均23.23%的幅度继续上升,应继续加强健康教育、治疗管理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梅毒的发病。
刘志涛李琼芬王荣华刘晓强黄甜
关键词:梅毒
2008-2013年云南省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其手足口病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收集2008-2013年云南省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结果云南省2008-2013年共报告手足口病暴发疫情72起,发病1513例,总罹患率为4.51%,死亡1例;暴发高峰在每年的4-7月和11-12月;3岁组幼托儿童为高发人群,且男童发病多于女童。结论 3岁左右的幼托儿童是防控的重点人群,重点时期为春夏季和秋冬交替时节;处置疫情时应考虑多部位联合采样提高病毒检出率;早期发现并规范处置疫情是控制疫情的重要手段。
林燕王荣华戚艳波邬志薇何继波郝林会李琼芬
关键词: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
2008—2013年云南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空间分布特点分析被引量:56
2014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2008—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空间分布特点,为云南省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2008—2013年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手足口病个案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分析。结果云南省2008—2013年共报告手足口病234 383例,报告发病率逐年波动上升,2008年25.26/10万,2009年32.84/10万,2010年105.68/10万,2011年85.54/10万,2012年133.28/10万,2013年128.06/10万,发病高峰集中在每年4-7月;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总发病数的86.62%,1-3岁组发病率达到1506.18/10万;发病具有明显的时空聚集性,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和旅游风景区;6年间,不同地区手足口病病原学分型的优势毒株存在交替变化现象。结论云南省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区域是中心城市和旅游风景区,同时要加强农村和边远山区疫情监测和预警,防控关键期在4—7月,重点人群是5岁以下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
王荣华李琼芬林燕戚艳波邬志薇郝林会黄甜
关键词:手足口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