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镇龙

作品数:35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动脉
  • 16篇心脏
  • 13篇手术
  • 13篇术后
  • 10篇肺动脉
  • 8篇四联症
  • 7篇动脉旁路
  • 7篇动脉旁路移植
  • 7篇旁路移植
  • 7篇外科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7篇冠状动脉旁路
  • 7篇冠状动脉旁路...
  • 6篇动脉旁路移植...
  • 6篇移植术
  • 6篇旁路移植术
  • 6篇冠状动脉旁路...
  • 5篇动脉瓣
  • 5篇心脏外科

机构

  • 34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上海对外经贸...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20...

作者

  • 35篇王镇龙
  • 28篇王辉山
  • 25篇方敏华
  • 24篇汪曾炜
  • 18篇张春振
  • 12篇朱洪玉
  • 9篇李波
  • 8篇金岩
  • 7篇姜辉
  • 6篇陶登顺
  • 5篇吴洪江
  • 5篇张南滨
  • 4篇于岩
  • 4篇宋恒昌
  • 4篇韩宏光
  • 3篇李晓密
  • 3篇尹宗涛
  • 3篇张永
  • 2篇祝岩
  • 2篇张晓慧

传媒

  • 9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创伤与急危重...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武警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全国冠状动脉...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8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5
  • 1篇2004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升主动脉-肺动脉吻合术治疗伴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患儿的效果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价升主动脉-肺动脉吻合术治疗合并细小肺动脉的伴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PA/VSD)的效果。方法2004年5月至2013年6月,连续51例合并细小肺动脉的PA/VSD患儿行升主动脉-肺动脉吻合术,男37例,女14例;年龄2~86个月,平均(23.9±21.7)个月;体质量2.5—21.5kg,平均(9.4±5.3)kg。39例主肺动脉直径小于4mm,行升主动脉-主肺动脉端-侧吻合术,12例主肺动脉缺如行改良的主动脉-肺动脉吻合术。结果术后和随访期间无死亡。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和二次手术前测定肺动脉指数明显增加,(68.8±11.4)mm2/m2对(129.1±24.9)mm2/m2,P〈0.001;肺动脉指数变化率(术后肺动脉指数-术前肺动脉指数/术前肺动脉指数)27.0%-150.0%,平均(87.7±27.4)%。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年龄、主-肺动脉侧支血管数量和手术方式是影响肺动脉指数变化率的独立的相关因素。结论升主动脉-肺动脉吻合术是一种安全和简单的姑息手术,能促进合并细小肺动脉的PA/VSD患儿自然肺动脉的发育。对于合并肺动脉缺如的患儿,直接左右肺动脉与升主动脉吻合可以减少吻合口的扭曲,减少术后分流堵塞和失效的发生概率。
方敏华王辉山汪曾炜朱洪玉王镇龙张春振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闭锁心脏外科手术肺动脉
老年患者二尖瓣置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总结老年二尖瓣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经验,以提高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7月至2004年7月我科共30例老年二尖瓣疾病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CABG。年龄66.0±9.1岁(60~73岁),4例为风湿性瓣膜病变,26例为二尖瓣瓣膜退行性病变。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级3例,级5例,级17例,级5例。共移植旁路血管71支,使用左侧乳内动脉24例,其余均为大隐静脉。置换机械瓣27例,置换生物瓣3例;行三尖瓣DeVega成形术17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3.3%)。随访29例,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级18例,级10例,级1例,可从事简单的运动及正常家务劳动,生活质量满意。结论老年二尖瓣疾病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CABG的危险性较大,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手术方案,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及严密的术后处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王辉山汪曾炜朱洪玉张南滨宋恒昌姜辉陶登顺王镇龙
关键词:心脏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老年
Y形心外管道Fontan手术后效果和血流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价Y形心外管道Fontan手术后近期血流动力学效果。方法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采用Y形心外管道Fontan手术治疗5例功能单心室患儿。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CT三维重建,应用锝-大颗粒聚集合蛋白肺灌注显像观察肺血分布。结果全组无死亡或Fontan手术管道拆除,无并发症。术后超声心动图结果满意,肺灌注显像观察下腔静脉血肺内分布理想。结论Y形心外管道Fontan手术可取得满意的近期外科治疗效果。
王辉山汪曾炜方敏华宋恒昌韩宏光金岩张春振王镇龙
关键词:FONTAN手术心外管道
两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对比研究
2010年
【目的】前瞻性分析体外循环下不停跳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38例3支血管病变(包括左主干病变)的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随机分成体外循环下不停跳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on-pump beating heart surgery,OnP-BH)19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19例,分别于术前、左乳内动脉-前降支开放灌注即刻、术后4 h、24 h和48 h抽取中心静脉血,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Ⅰ(cTnⅠ),同时记录术后早期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对比OnP-BH组和OPCAB组,前者手术时间更长,围术期24 h失血量更多,其余临床结果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OnP-BH组患者术后CK-MB和cTnⅠ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尤其在左乳内动脉-前降支开放灌注即刻至术后4 h始终保持有意义的增高,而OPCAB组患者术后CK-MB和cTnⅠ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通过对比OnP-BH组和OPCAB组,提示体外循环可以诱导对心肌的损伤,OPCAB能够明显减少围术期心肌损伤,并能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手术失血量,因此,需要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高危心脏病患者有可能从OPCAB中受益。
刘大治王镇龙王宪东赖小刚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体外循环心肌损伤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前应用的安全性研究
2017年
目的 研究术前应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影响,评价其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均为机械瓣膜)患者13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注射用红花黄色素(100 mg溶于250 ml生理盐水1次/d)静脉输液治疗至术前一天;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变化;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2、3天引流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用药前后比较,血常规(eg,WBC:t=1.726,P=0.261;HB:=0.526,P=0.691)、肝肾功能(eg,ALT:t=0.893,P=0.378;AST:t=0.557,P=0.581;CR:t=-0.286,P=0.777)未见统计学差异;凝血结果用药前略高于用药后(eg,PT:用药前13.26±0.98,用药后14.31±1.38,t=1.214,P=0.320;APTT:用药前37.92±5.84,用药后38.46±5.33,t=0.192,P=0.843;INR:用药前1.04±0.09,用药后1.03±0.12,t=-0.828,P=0.529),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后试验组患者凝血结果略高于对照组患者(eg,PT:试验组14.31±1.38,对照组13.19±0.98,t=0.508,P=0.615;APTT:试验组38.46±5.33,对照组36.81±4.39,=0.204,P=0.751;INR:试验组1.03±0.12,对照组1.02±0.13,=0.443,P=0.660),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o.05).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第1、2、3天及总引流量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包括皮疹6例、恶心呕吐4例、转氨酶及肌酐轻度升高各1例.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应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对其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无明显影响,用药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李晓密王镇龙祝岩尹宗涛张晓慧徐莉莹
关键词:红花黄色素瓣膜置换术药物安全性
体-肺动脉分流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影响体-肺动脉分流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以期提高手术效果.方法:2002年2月至2012年6月期间201例患者行体-肺动脉分流术,年龄3个月~13岁,体质量3.5~ 36kg.手术方法包括中央分流术(Waterston) 105例,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B-T分流)70例,墨尔本分流26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和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4例(7.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小年龄、低体质量、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术前低血球压积、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术中严重低血压或心律失常、术后早期分流管道堵塞、术后急性肺水肿是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早期分流管道堵塞、术后急性肺水肿是手术早期死亡的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体-肺动脉分流术中,选择合适大小的分流管防止术后分流管道堵塞和急性肺水肿,可以明显降低术后早期病死率,特别是小年龄和低体质量患者.
方敏华王辉山汪曾炜朱洪玉王镇龙张春振
关键词:心脏外科
体肺动脉分流术后分期矫治法洛四联症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体肺动脉分流术后行分期矫治术的小儿法洛四联症(TOF)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分期矫治的早期及中期疗效。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完成5岁以下TOF分期矫治手术的4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Ⅰ期姑息手术包括主-肺动脉中央分流27例,右侧改良B-T分流16例,右心室流出道补片加宽3例。姑息手术与矫治手术间隔12 d至23个月,平均间隔6.7个月。结果本组患儿术后因严重低心排综合征病死1例。45例患儿平均于姑息手术后6.7个月完成矫治手术;1例分流术后3个月再次行主-肺动脉中央分流,二次分流术后12个月完成矫治手术。矫治手术前患儿肺动脉Mc Goon比值为(1.45±0.34),明显较Ⅰ期姑息手术时的(0.90±0.23)增加;矫治手术前患儿肺动脉指数(PAI)为(170.1±44.4)mm^2/m^2,明显较Ⅰ期姑息手术时的(103.4±33.5)mm^2/m^2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儿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36.4±10.5)h,ICU滞留时间(5.2±3.6)d。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开胸止血1例,严重低心排综合征3例,呼吸功能低下(氧合指数<100 mm Hg)者5例,分别给予床旁腹膜透析和延长呼吸机辅助时间。45例患儿随访1~5年,1年随访率为100%,3年随访率为53%,5年随访率为24%。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儿心功能Ⅰ级,左心室射血分数基本正常(50%~65%),右心室不同程度扩大,肺动脉瓣中-重度返流比例为71%。结论分期矫治小儿TOF效果满意,对于肺血管发育不良患者,分期矫治手术可降低病死率及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但也影响Ⅱ期矫治手术方式及术后肺动脉反流。
张春振方敏华王辉山王镇龙张永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姑息手术矫治手术
右心室流出道的处理方法与法洛四联症矫治术后右心室功能的相关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评价法洛四联症(TOF)右心室流出道(RVOT)处理方法与矫治术后右心功能变化的关系,以期提高矫治手术的中、远期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125例TOF患儿接受矫治手术,其中男66例,女59例;手术年龄1~5岁,平均(3.4±1.1)岁;体质量7~26kg,平均(15.2±5.7)kg。对照组选择20例同龄健康儿童。RVOT处理方法包括跨肺动脉瓣环补片加宽(M1组)67例,右心室漏斗部补片加宽(M2组)6例,经右心室切口非补片修复(M3组)18例,经右心房-肺动脉切口非补片修复(M4组)34例。采用脉冲多普勒(PDE)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DI)评价右心室功能,选择三尖瓣环收缩期移位(TAPSE)、右心室心肌作功指数(MPI)作为右心室收缩功能指标,测定的三尖瓣瓣环处舒张早期峰速(Em),舒张晚期峰速(Am),计算Era/Am和E/Em比值作为右心室舒张功能指标。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术后5年随访检查心脏超声发现,M1和M2组的MPI和E/Em显著高于M3和M4组。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Nakata指数、既往分流手术、手术方式、肺动脉瓣反流和术后QRS时间是影响术后MPI的危险因素;术前Nakata指数、手术方式、肺动脉瓣反流和术后QRS时间是影响术后E/Em的危险因素。二元logistic遂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和术后QRS时间是影响术后MPI的独立因素;术后肺动脉瓣反流是影响术后E/Em的独立因素。结论TOF术后右心室功能降低与RVOT处理方法有关,舒张功能的降低与术后肺动脉瓣的反流有明显的相关性,收缩功能的降低与手术中应用补片加宽右心室流出道和术后的QRS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心脏超声多普勒技术在测定TOF术后右心室功能和评价术后中、长期疗效有重要�
方敏华王辉山金岩汪曾炜王镇龙张春振
关键词:法乐四联症
小儿法洛四联症矫治术后右心功能的评价及分析
方敏华王辉山汪曾炜金岩王镇龙张春振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右心室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应用连续心排血量测定的方法,观察在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右心功能的变化. 方法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178例,均为2~3支血管病变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前心功能Ⅱ级72例,Ⅲ级84例,Ⅳ级22例.左心室射血分数0.35~0.82,平均搭桥数3.3根.所有病人均行Swan-Ganz漂浮导管,用连续心输出量监测仪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房压(R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容量指数(SV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混合静脉血饱和度(SvO2),右室射血分数(RVEF),右室收缩末容量(RVESV),右室舒张末容量(RVEDV),右室收缩末容量指数(RVESVI),右室舒张末容量指数(RVEDVI).设定时间点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诱导后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准备搬动心脏前(T1),吻合前降支前(T2),吻合回旋支或对角支前(T3),吻合右冠状动脉或后降支前(T4),心脏回位后,关胸前(T5).结果 4例死亡,其中2例为术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手术,术后3天死于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术后7天死于严重呼吸衰竭,1例于术后4天死于急性肺栓塞.与T1相比,T2时,MPAP,PCWP,RAP和PVRI明显增加而SvO2明显降低;T3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MPAP,PCWP,RAP和PVRI明显增加,SvO2明显降低,CI,SVI,RVEF明显下降,SVRI明显增加;T4时,HR,RAP明显增加而SvO2明显降低;T5时未恢复正常水平. 结论在进行纯缘支吻合时,右心功能有所下降,主要是CI及RVEF有明显的变化,而在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的吻合时,对右心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因此,在OPCABG中监护右心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右心功能受到损害的患者.
王辉山汪曾炜朱洪玉姜辉陶登顺王镇龙孙承函张铁铮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右心室血流动力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