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生慧

作品数:22 被引量:125H指数:8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1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中医
  • 5篇中医药
  • 4篇电子病历
  • 4篇教学
  • 4篇病历
  • 3篇医疗数据
  • 3篇院校
  • 3篇中医电子病历
  • 3篇网络
  • 3篇教学改革
  • 3篇大数据
  • 2篇信号
  • 2篇医学院校
  • 2篇医药领域
  • 2篇隐私
  • 2篇语言处理
  • 2篇数据挖掘
  • 2篇特征提取
  • 2篇中医药领域
  • 2篇自然语言

机构

  • 20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22篇生慧
  • 8篇金卫
  • 4篇岳路
  • 3篇马素芬
  • 3篇马金刚
  • 2篇周扬
  • 2篇邱鹏
  • 2篇王倩
  • 1篇单渊东
  • 1篇徐成强
  • 1篇李栋
  • 1篇魏德健
  • 1篇李振阳
  • 1篇李明
  • 1篇李春娥
  • 1篇王振国
  • 1篇张华忠
  • 1篇王晓燕
  • 1篇张丰聪
  • 1篇罗林枝

传媒

  • 3篇计算机工程与...
  • 3篇福建电脑
  • 2篇医疗卫生装备
  • 2篇中国数字医学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中华医学科研...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科教导刊(电...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6
  • 1篇200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
2016年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同时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亟需尽快形成完善有效地教学体系;依据开课专业学生实际情况及其社会需求,尊重学生的兴趣偏好,以原理的理解为基础,实践与实用并重设计实验内容,建立符合学生专业培养目标和个人兴趣的、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构思创新能力的"塔型"分级实验教学体系,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王晓燕李明生慧米鹂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分级教学
智慧医疗背景下基于DMZ的远程医疗数据实时监控系统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构建远程医疗数据实时监控系统,提升医疗隐私数据和远程医疗通信的安全性。方法:设置隔离区(demilitarized zone,DMZ)以隔离内网与外网;通过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NMP)对数据流量进行分析,对远程医疗通信过程中的网络服务进行监控;设置虚拟化蜜罐对入侵者的行为进行记录和监测;采用词上下文字符嵌入(word-context character embedding,WCC)模型和基于角色的权限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RBAC)为不同角色分配不同的访问权限。结果:基于DMZ的远程医疗数据实时监控系统能对远程医疗通信中的异常流量进行监控,对医疗数据进行隐私保护。结论:该系统较好地弥补了传统网络流量监测模型的缺陷,有效地集成了各种安全机制,保障了系统的高效性与安全性。
于新玮马金刚李逢天刘志豪李栋生慧
关键词:隔离区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对协和医院20年科技成果的统计分析被引量:18
2002年
目的本文拟通过对我院 1981年~ 2 0 0 0年 2 0年科技成果情况的统计分析 ,客观评价我院科研工作的优势及问题 ,为进一步促进我院科研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对 2 10项科技成果的数量与等级、学科专业分布、研究类型结构分布及科技成果负责人年龄结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获省部级科技成果数量在增加 ,但国家奖数量偏少 ;获奖成果学科分布不平衡 ;且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 ,占 81% ,基础研究及开发性研究仅占 9%和 10 % ;每年获奖成果负责人平均年龄有一上升趋势 ,由最低 5 2 .31岁上升至 6 7.78岁 ,科研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现象明显。结论 应进一步发挥我院的特色与优势 ,加强科技投入 ,支持应用基础研究 ,协作开展基础研究和开发性研究 ,搞好特色学科建设 ,扶持弱势学科 。
罗林枝徐苓单渊东顾文英生慧
关键词:统计分析
基于深度学习的脑电信号情感识别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3年
情感识别能有效促进智能人机交互的发展,辅助医学诊断,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对情感状态波动反应最为灵敏的信号,但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受到脑电信号非平稳性和个体差异性等特性的制约,很难进一步提高分类准确率和模型泛化能力。近年来能自动化特征提取的深度学习方法愈受学者青睐。本文对基于深度学习的脑电信号情感识别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简述情感识别的相关理论以及常用公开数据集,总结对比不同情感识别模型和EEG传统特征、EEG原始数据以及多模态信号融合特征三类输入数据对分类精度的影响,最后探讨现阶段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并展望该领域未来发展方向,以期能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杨卓东金卫生慧岳路
关键词:脑电信号情感情感识别特征提取
基于深度学习的肺部CT图像病灶区域分割研究综述
2025年
肺癌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肺部CT图像病灶区域形态复杂多样,实现高精度的肺部CT图像病变区域分割,成为计算机辅助诊断领域的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关键问题。基于深度学习的肺部病灶区域分割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诊断出早期肺癌,而且对于肺癌的治疗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了深入研究肺部病灶区域分割技术,介绍了常用的数据集及评价指标;重点从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基于U-Net模型、基于生成对抗网络三个方面对深度学习肺部病灶区域分割模型进行了综述;结合具体实验总结了近5年国内外研究的创新点,对比分析了各个模型的分割性能;最后总结了各类模型的优缺点,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李小童马素芬生慧生慧李欣桐
关键词:卷积神经网络
中医电子病历大数据服务平台设计与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通过对中医电子病历大数据服务平台的功能、技术和安全需求进行分析,设计出多层次的中医电子病历大数据服务平台,该平台具有数据采集、数据共享存储、数据分析、保证数据安全的功能,能够为个体化医疗与精准医疗、方药知识发现、治未病、个体化疗效评价等方面提供便利,在保证中医特色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中医电子病历核心数据的开放、共享、分析与应用。
生慧王振国
关键词:中医电子病历大数据数据采集
大数据背景下中医电子病历关键问题研究
医疗部门既是大数据时代的推动者,也是参与者,中医临床数据具有典型的大数据特征,其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类型复杂,中医电子病历包含大量有价值,具有“中医特征”的临床信息。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建立中医电子病历专题...
生慧
关键词:中医电子病历大数据MONGODBAPRIORI
文献传递
中医药领域大语言模型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被引量:1
2024年
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中医药领域大语言模型,推动了中医药的创新与发展,对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研究背景,阐述了中医药领域大语言模型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过程,包括收集中医药领域数据信息、输入指令数据微调模型及选择不同评估方法评测模型性能三个关键任务。总结了中医药大语言模型的前沿技术,如提示工程、检索增强生成、人类反馈强化学习等理论应用,有效提升了大语言模型在中医药领域各种应用场景中的适应能力。分析了中医药大语言模型仍面临的困难及挑战,在数据隐私、伦理偏见、模型解释、技术难题、评估标准等方面仍需进一步优化提升。展望了未来中医药大语言模型的应用前景,将其与深度学习等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并融合中医四诊信息、中药图像数据等多模态信息,可为大语言模型在中医药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从而更好地服务中医辨证诊断、中药处方推荐、中医药知识图谱构建、中医药教育等各种应用场景。
李欣桐马素芬张丰聪周扬张丰聪生慧
关键词:中医药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
电子病历命名实体识别技术研究综述被引量:9
2022年
电子病历(EMR)是医疗信息快速发展的产物,目前以非结构化文本形式存储。通过使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在非结构化文本中提取出大量医学实体,将有助于提升医务人员查阅病历效率,同时识别的成果也将辅助于接下来的关系提取和知识图谱构建等研究。介绍常用的若干个数据集、语料标注标准和评价指标。从早期传统方法、深度学习方法、预训练模型、小样本问题处理四个方面详细阐述电子病历命名实体识别方法,对比分析各模型自身的优势及局限性。探讨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吴智妍金卫岳路生慧
关键词:电子病历自然语言处理命名实体识别
基于SVM算法的中药化合物寒热药性预测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研究对比3种机器学习算法在中药化合物寒热药性预测的应用效果模型,以解释中药寒热药性与其物质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分子描述符来表征中药药性的结构基础,然后引入逻辑回归算法、SVM算法、决策树算法构建寒热药性预测模型,并分析3种模型对化合物寒热药性的准确率,通过留一法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SVM算法对中药寒热药性预测的效果较好,其中SVM算法的准确率达到了87.79%,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算法。并且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AUC、Precision、Recall、F1_score值分别为0.855、0.812、0.893、0.851。结论 SVM算法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性和比较好的稳定性,有利于中药寒热药性的预测研究、中药化合物的物质结构与成分决定中药化合物的药性。
吴智妍金卫岳路生慧
关键词:支持向量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