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荔珍

作品数:10 被引量:126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关节
  • 8篇关节置换
  • 6篇置换术
  • 5篇术后
  • 5篇髋关节
  • 5篇髋关节置换
  • 5篇髋关节置换术
  • 5篇护理
  • 3篇置换术后
  • 3篇全髋
  • 3篇全髋关节
  • 3篇全髋关节置换
  • 2篇血栓
  • 2篇深静脉
  • 2篇深静脉血栓
  • 2篇全髋关节置换...
  • 2篇髋关节置换术...
  • 2篇脱位
  • 2篇膝关节
  • 2篇下肢

机构

  • 10篇广州市第一人...
  • 3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0篇田荔珍
  • 5篇刘洁珍
  • 5篇陈翠萍
  • 4篇李佩君
  • 2篇周秋英
  • 2篇熊瑞
  • 1篇张积慧
  • 1篇凌莉
  • 1篇高兴华
  • 1篇王新亮
  • 1篇郑民庆

传媒

  • 2篇护理学杂志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广州医药
  • 1篇现代医院
  • 1篇现代临床护理
  • 1篇护理学报
  • 1篇微创医学
  • 1篇全科护理
  • 1篇2008年中...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1~6月收治的2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围手术期按骨科护理常规护理;2009年7~12月收治的3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围手术期除执行骨科护理常规外,还运用FMEA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可能发生脱位的失效模式进行前瞻性原因和操作流程分析、评估、计算,找出导致术后关节脱位的最高危因素及高危操作步骤,制定防范的优先行动计划和改进措施。结果观察组6个高危因子的危机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患者对防脱位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住院时间、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住院期间人工关节未发生脱位,对照组发生脱位1例。结论应用FMEA对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进行评估、分析和采取相关措施,能有效防范风险,降低术后脱位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陈翠萍刘洁珍高兴华田荔珍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满意度术后护理
足动静脉脉冲系统预防下肢关节置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骨科大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若未行任何预防措施,术后约有50%机会出现 DVT。近端 DVT 是肺栓塞的丰要来源,致命的肺栓塞发生率为2%~3%。20...
田荔珍
文献传递
心理支持联合疼痛与睡眠多维度强化护理干预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预防中的应用被引量:32
2016年
[目的]观察心理支持联合疼痛与睡眠多维度强化护理干预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85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病人依照住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142例)与观察组(1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髋部骨折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支持联合疼痛与睡眠多维度强化护理干预,对两组干预后负性情绪、疼痛、睡眠时间减少、谵妄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例干预后的负性情绪阳性率、严重疼痛发生率、睡眠时间减少发生率、谵妄发生率、住院总耗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病人实施心理支持联合疼痛与睡眠多维度强化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病人的负性情绪、睡眠障碍和疼痛程度,降低病人出现术后谵妄的可能性,缩短住院总耗时。
田荔珍姚青清王新亮
关键词:髋部骨折谵妄心理疼痛睡眠
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假体脱位的影响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假体脱位中的作用。方法运用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研究方法建立预防髋关节假体脱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患肢体位放置正确率、护理用具使用正确率、翻身正确率、床上便盆使用正确率、患者上下床方法正确率、床头柜位置放置正确率以及患者预防脱位知识知晓率。运用这7项质量指标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护理质量进行管理,定期监测与督导,分析数据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质量指标开始实施前(2014年1—12月)和实施后(2015年1—12月)患肢体位放置正确率、护理用具使用正确率、翻身正确率、床上便盆使用正确率、患者掌握上下床方法正确率、床头柜放置位置正确率、患者预防脱位知识知晓率及假体脱位发生率的情况。结果质量指标管理实施后,各指标的正确率均高于实施前(P<0.001),2015年全年假体脱位发生率显著低于2014年(P<0.001)。结论将预防假体脱位护理质量指标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护理管理,实现了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有效预防了脱位的发生,提高了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质量。
陈翠萍刘洁珍张积慧熊瑞李佩君田荔珍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质量指标脱位
足底动静脉脉冲系统预防下肢关节置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使用动静脉脉冲系统(A-V泵)预防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2004年5月~2008年9月对112例髋膝置换手术患者使用A-V泵预防DVT。其中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54例,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5例,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53例。术前超声多普勒证实双下肢无DVT,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开始使用A-V泵配合术晨低分子肝素钙2~4mg及口服阿斯匹林抗血栓治疗,术后当天持续使用A-V泵8h,术后第1天起使用A-V泵两次,每次2h,直至出院,整个疗程至少14d,对照组术晨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配合术后口服阿斯匹林抗血栓治疗。两组均配合股四头肌等长等张收缩、踝泵锻炼及CPM锻炼。观察是否有患侧下肢静脉栓塞症状,如出现下肢肿胀、皮肤颜色紫绀、皮肤温度升高等怀疑栓塞症状行多普勒检查了解有否DVT。结果112例下肢手术中实验组无患者出现DVT,发生率为0%。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DVT,发生率为1·79%。结论A-V泵能明显减少下肢手术后DVT的发生率,对DVT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田荔珍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
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出院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被引量:28
2018年
目的制定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出院计划,促进其功能恢复。方法将100例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和随访,干预组实施出院计划服务。结果干预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次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出院计划服务可促进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再入院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陈翠萍凌莉刘洁珍田荔珍周秋英李佩君熊瑞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延续护理自理能力并发症
不同时期屈膝锻炼对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屈曲度的影响及护理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屈膝锻炼对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屈曲度的影响及护理.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5月某院关节外科收治的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病人204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康复锻炼,从而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实验组102例病人锻炼过程中疼痛肿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晚期行被动屈膝锻炼具有重要意义.
田荔珍姚青清郑民庆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
康复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康复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按照康复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费用、患肢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肢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复计划护理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功能以及自理能力的恢复。
陈翠萍刘洁珍田荔珍李佩君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后
应用PDCA管理方法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脱位的护理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3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2例运用PDCA循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预防髋关节脱位的质量管理,对照组350例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脱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发生率12.2%(10/82)显著低于对照组34.9%(122/350)。结论 PDCA循环质量管理可有效降低术后病人脱位的发生率。
田荔珍姚青清
关键词:PDCA循环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护理
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中医针灸加一般功能锻炼指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规范化康复训练,10d为1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膝关节疼痛、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能有效减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翠萍刘洁珍田荔珍周秋英李佩君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功能康复训练针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