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由振国

作品数:24 被引量:163H指数:8
供职机构: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0篇杂草
  • 8篇大豆
  • 6篇稗草
  • 5篇小麦
  • 4篇除草
  • 3篇玉米
  • 3篇生态
  • 3篇生态经济
  • 3篇生态经济防治
  • 3篇夏大豆
  • 3篇胁迫
  • 3篇根瘤
  • 3篇根瘤固氮
  • 3篇固氮
  • 3篇除草剂
  • 2篇豆田
  • 2篇玉米田
  • 2篇杂草科学
  • 2篇植株
  • 2篇杀草

机构

  • 14篇北京农业大学
  • 3篇延安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拜耳作物科学...
  • 1篇莱阳农学院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霍恩海姆大学
  • 1篇北达科他大学

作者

  • 23篇由振国
  • 6篇李孙荣
  • 2篇李善林
  • 2篇姜德锋
  • 1篇吴罗罗
  • 1篇王南金
  • 1篇谢艳红
  • 1篇王成菊
  • 1篇蒋家珍
  • 1篇肖立新
  • 1篇邱立红
  • 1篇李秉礼
  • 1篇姜德峰
  • 1篇王幼敏
  • 1篇蔡立强
  • 1篇赵丰

传媒

  • 5篇植物保护学报
  • 4篇世界农业
  • 2篇北京农业大学...
  • 2篇植物生态学与...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农业技术经济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杂草科学
  • 1篇生态经济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药学学报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04
  • 2篇1997
  • 1篇1996
  • 3篇1995
  • 2篇1994
  • 7篇1993
  • 3篇1992
  • 1篇1989
  • 1篇198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化感作用物的提取、分离及其对白茅的杀除效果被引量:38
1997年
小麦颖壳提取物经3520树脂分离后,对所得甲醇洗脱物离心,分得油类似物、上清液及沉淀物。前两个组分在300mg/L的浓度下,对白茅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00%和98%。上清液经硅胶柱分离,得7个亚组分,其中第1、3和7号亚组分在500mg/L浓度下对白茅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95%、91%和95%。第3亚组分经葡聚糖凝胶柱分离,又分得A、B、C 3个组分,褐色粉末状的B组分在1000mg/L浓度下使白茅的生长量下降81%。从而证明小麦颖壳对白茅的化感作用是由多个化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室内和温室及大田的测定结果表明,小麦颖壳中的甲醇洗脱物在24mg/株的剂量下对白茅生长的抑制率可达90%以上。这暗示,小麦颖壳中的甲醇可溶物可望开发成为防治白茅的生物除草剂。
李善林由振国梁渡湘李孙荣王南金
关键词:小麦白茅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的生态经济防治阈期研究被引量:4
1995年
本文通过北京和唐山多年多点田间试验,研究了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田苗后放任和免除自生一年生杂草生长的相对时间与夏玉米相对产量的函数关系,并据此导出了该区夏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的生态经济防治阈期计算模型。结果发现,该区夏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的生态经济防治阈期约处在夏玉米苗后总生育期的(天)第11.2-50.9%之间.核区夏玉米生长季节中只要此期田间保持无草,便可望以最小的代价和费用,最大限度地使杂草弃害扬利,从而获得较高的生态经济除草效益。
由振国姜德锋李孙荣王幼敏蔡立强
关键词:玉米杂草生态经济
天然杀草化合物的开发与利用(下)被引量:7
1993年
8.类黄酮类 通过释放类黄酮类化合物干扰其他物种的生育,是植物间进行生化干扰作用常见的方式之一。Weston等(1987)从匍匐冰草中成功地分离出了麦黄酮(tricin)等三种类黄酮;Tang(1986)等则在豇豆种子的分泌物中发现了大量的卵黄酮(vitexin)和异卵黄酮(isovitexin),除此之外,还有人发现了三萘酚(4,5,7-三羟黄酮三醇)和橡黄酮(quercetin)等。这些类黄酮类化合物。
由振国
关键词:除草剂
旱涝胁迫条件下稗草对大豆植株含氮量及蛋白质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1995年
稗草生长明显降低了大豆籽粒蛋白质产量及氮素向其籽粒中的分配比例,而显著提高了大豆茎、叶、籽含氮量及氮素向其茎、叶中的分配比例。这种影响在座荚期渍涝+鼓粒期干旱条件下最为突出;稗草对大豆籽粒蛋白质生产的危害在幼苗期—开花期的渍涝条件下显著减轻,而在任一时期的干旱条件下均明显加重,且在座荚期的渍涝处理中比在幼苗期—开花期的渍涝处理中大。不同时期、不同旱涝胁迫处理对大豆籽粒蛋白质产量的降低程度不同,其中旱害远大于涝害,后期旱害大于前期旱害,先涝后旱的危害大于先旱后涝的危害,旱涝结合的危害大于只旱或只涝的危害;开花期大豆最不耐涝,鼓粒期最不耐旱。
由振国
关键词:稗草大豆蛋白质
稗草和水分胁迫对大豆地上器官氮素分配与积累的交互影响被引量:1
1995年
稗草生长明显降低了大豆籽粒蛋白质产量及氮素向其籽粒中的分配比例,但显著提高了大豆茎、叶、籽含氮量及氮素向其茎、叶中的分配比例。这种影响在座荚期渍涝和鼓粒期干旱条件下最为突出;稗草对大豆粒蛋白质生产的危害在幼苗期一开花期的渍涝条件下显著减轻,而在任一时期的干旱条件下均明显加重,且在座荚期的渍涝处理中比在幼苗期一开花期的溃涝处理中大。不同时期、不同旱涝胁迫处理对大豆籽粒蛋白质产量的降低程度不同,其中旱害远大于涝害,后期旱害大于前期旱害,先涝后旱的危害大于先旱后涝的危害;开花期大豆最不耐涝,鼓粒期最不耐旱。
由振国
关键词:大豆稗草水分胁迫
夏大豆田自然单子叶杂草的生态经济防治阈期研究被引量:9
1993年
本文提出了杂草生态经济防治阈期的概念。并在北京地区1984、1985和1991年三年两地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播后放任和免除夏大豆田自然单子叶混合草被生长的相对天数与大豆相对产量的函数关系及其生态经济防治阈期的计算模型。利用此模型计算的结果表明,夏大豆田自然单子叶草被的生态经济防治阈期处在大豆生长季节的第前16.6%-30.7%天之间;若按绝对天数计算,北京地区夏大豆田该草被的生态经济防治阈期约处在大豆播后16-29天之间。此期保持无草,是生态经济地控制夏大豆整个生长季节期间前后期发生的所有草害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杂草在防止农田水、肥、土流失等方面的作用的关键时期。
由振国
关键词:大豆杂草
北京地区夏大豆田间杂草的生态经济杀除阈期研究被引量:5
1993年
本文提出了杂草生态经济杀除阈期的概念,并在北京地区田间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苗后放任和免除夏大豆田间杂草生长的相对时间与大豆相对产量间的函数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夏大豆田间杂草群落的生态经济杀除阈期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夏大豆田间杂草的相对生态经济杀除阈期约处在大豆出苗至成熟期总天数的12.4%—31.0%的天数之前。在此期间进行除草.既能确保大豆不会因杂草生长而显著减产,又可节约阈期之前和之后盲目除草所消耗的费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可利用杂草的固土保肥、增加土壤有机质等作用。
由振国
关键词:杂草大豆生态
甲基二磺隆及吡唑解草酯对不同品种小麦ALS酶的影响被引量:8
2004年
采用温室盆栽茎叶喷雾处理,研究了3%甲基二磺隆油悬浮剂以及安全剂吡唑解草酯对不同品种小麦的耐药性及其对靶标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的影响。结果表明,甲基二磺隆对敏18号小麦株高抑制程度明显高于抗6号。离体ALS酶含量和活力测定结果表明,抗6号ALS含量高于敏18号,在200和400μmol/L的吡唑解草酯溶液中黑暗培养7d,抗6号小麦ALS比活力比对照分别增加1.29和1.58倍,敏18号比对照分别增加0.25和0.15倍。抗6号小麦品种对甲基二磺隆耐药性较强。小麦自身ALS含量和比活力差异以及安全剂吡唑解草酯对它们的诱导差异可能是小麦品种对甲基二磺隆耐药性不同的原因之一。
谢艳红邱立红蒋家珍王成菊由振国
关键词:小麦乙酰乳酸合成酶
天然杀草化合物的开发与利用(上)被引量:21
1993年
天然杀草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具有杀草活性的天然化合物,由天然杀草化合物开发成的除草剂,叫天然除草剂。由于天然除草剂具有许多人工合成的传统除草剂无法比拟的优点,因而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世界上已在30多个科的植物及许多微生物中发现了上百种具有杀草作用的天然化合物,其中有些已被开发成天然除草剂,并得到了专利保护和推广应用。
由振国
关键词:除草剂
不同土壤湿度下稗草对大豆根瘤固氮的影响
1992年
在全自控人工气候室内系统研究了不同土壤湿度下稗草对大豆根瘤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稗草在每盆3株的密度下,使播后53~63天淹水期间及淹水期后一天的大豆单株根瘤固氮量平均分别比无草对照提高了16.6%和30.0%,在每盆10株的密度下分别使其比无草对照提高了34.2%和67.5%。播后30~70天,在不淹水的情况下,稗草在每盆3株和10株的密度下使其所在处理的平均日蒸发蒸腾量分别比无草对照增加了23.8%和50%,从而削弱了水分对大豆植株的供应;而当土壤水分供应水平从其田间持水量的80%降低到35%时,大豆根瘤的氧气传导速率从0.38cm·s^(-)下降到0.20cm·s^(-1),净光合速率从18.81mg·dm^(-2)·h^(-1)降低到4.04mg·dm^(-2)·h^(-1);每盆10株稗草对大豆单株根瘤重量及每克根瘤固氮酶活性的抑制率则分别从8.2%和17.0%升高到18.3%和19.6%,其对大豆单株根瘤固氮量的抑制率也随之从21.5%上升到33.1%。
由振国
关键词:稗草大豆根瘤固氮土壤湿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