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早产
  • 6篇早产儿
  • 6篇产儿
  • 3篇护理
  • 2篇鼠骨
  • 2篇体位
  • 2篇细胞
  • 2篇小鼠
  • 2篇小鼠骨髓
  • 2篇小鼠骨髓间充...
  • 2篇经口
  • 2篇护理干预
  • 2篇间充质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干细胞
  • 2篇干预
  • 2篇不同体位

机构

  • 10篇长治医学院附...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石云
  • 3篇李小兰
  • 2篇王芳
  • 2篇苗春霞
  • 1篇冯琪
  • 1篇李星
  • 1篇林菊清
  • 1篇石云
  • 1篇张晓英
  • 1篇茹喜芳
  • 1篇王颖
  • 1篇秦玲巧

传媒

  • 5篇长治医学院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护理研究(下...
  • 1篇中华新生儿科...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优质护理对小儿哮喘雾化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小儿哮喘雾化吸入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3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2组患儿均采用氧气雾化吸入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观察2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儿治疗依从性、临床疗效及家长对护理质量的评价;随访2组患儿治疗后6个月哮喘急性发作次数。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呼吸困难、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用力肺活量(P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和最大呼气流量(PEF)检测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92.31%vs 69.23%)、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38%vs 80.00%)及家长对护理质量满意率(93.85%vs 81.54%)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哮喘急性发作次数(2.41±0.74)次,明显少于对照组(4.25±0.5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提供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和临床治疗效果,缓解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指标,减少哮喘急性发作。
王芳石云
关键词:优质护理干预小儿哮喘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影响因素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危险因素,为防止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生后24h内入住我院NICU的32例早产NEC患儿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50例非NEC早产儿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两组NEC发病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多胎、窒息、败血症、呼吸机支持、起病前48h内输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母乳喂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窒息、败血症、呼吸机支持、起病前48h内输血均是早产儿发生NEC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发生NEC的危险性因素为窒息、败血症、呼吸机支持、起病前48h内输血,母乳喂养是其保护性因素。
石云
关键词: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影响因素
护理路径在早产儿呼吸暂停护理干预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早产儿呼吸暂停干预措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呼吸暂停早产儿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另随机选择呼吸暂停早产儿50例应用常规治疗护理,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护理干预后呼吸暂停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对2组患儿在接受护理干预后的第1~5天出现呼吸暂停情况进行观察记录,观察组早产儿每天发生呼吸暂停例数均明显比对照组早产儿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暂停早产儿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降低患儿发生呼吸暂停频率,值得临床推广。
李小兰苗春霞石云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早产儿
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KMC)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袋鼠式护理。观察2组不同出生胎龄早产儿临床喂养耐受恢复情况,记录喂养耐受恢复时间、恢复出生时体质量时间、达全肠内喂养时间及日体质量增长速度;比较2组早产儿喂养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42 d和60 d后纯母乳喂养率;比较2组早产儿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不同出生胎龄早产儿临床喂养耐受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0%vs 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20.07±1.71)vs(24.17±1.6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2 d、60 d后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分别高于对照组(63.33%vs 41.67%,83.33%vs 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整体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91.67%vs7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可有效改善和修复胃肠道功能,帮助早产儿尽快适应喂养耐受,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有利于早产儿健康成长。
王芳石云
关键词:袋鼠式护理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纯母乳喂养率护理满意度
不同体位对早产儿胃残留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不同体位对早产儿胃残留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胎龄<34周、体重<2000 g、管饲喂养的早产儿38例,当肠内营养达到100 mL/(kg·d)时,随机确定开始观察的护理体位,每3 h更换1次体位,从仰卧位到俯卧位,或从俯卧位到仰卧位。分别在管饲喂养后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150 min测量胃残留量。结果:无论是仰卧位还是俯卧位,在管饲喂养后30 min内胃残留量下降速率最快;俯卧位管饲喂养后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150 min胃残留量均比仰卧位管饲喂养的胃残留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饲喂养后的第1个30 min内将早产儿置于俯卧位,然后根据早产儿的状态调整体位,从而为早产儿提供有效护理。
石云李小兰
关键词:早产儿体位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分离扩增及鉴定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易行的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分离法体外分离、扩增小鼠BMSCs。观察原代及传代小鼠BMSCs形态变化,对第3代小鼠BMSCs表面抗原CD34、CD45、CD105和CD106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小鼠BMSCs的原代接种培养24h后可见大量悬浮细胞,少许贴壁细胞,呈小圆形;72h后贴壁细胞逐渐增多,培养至第7天细胞伸展成长梭形,呈集落生长。BMSCs在培养的2~6d细胞增殖较慢,7~10d细胞增殖较快。传代后的小鼠BMSCs 24h基本全部贴壁,呈均匀性梭行细胞样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105、CD106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2%、90.4%;CD34、CD45表达阴性,表达率分别为8.8%、13.1%。结论:采用全骨髓贴壁分离法操作简便,是培养小鼠BMSCs的理想方案。流式细胞术可以鉴定体外分离培养的小鼠BMSCs。
石云张晓英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小鼠流式细胞术
不同体位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早产儿160例随机分为仰卧位、俯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4组,观察4组患儿体重增长、身长增长、头围增长、上臂围增长情况,比较各组患儿黄疸持续时间、光疗时间、呼吸减慢次数及腹胀发生次数。[结果]俯卧位患儿体重增长、身长增长、头围增长、上臂围增长幅度均高于仰卧位、左侧卧位及右侧卧位患儿;俯卧位患儿黄疸持续时间、光疗时间和呼吸减慢次数及腹胀发生次数低于仰卧位、左侧卧位及右侧卧位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可促进早产患儿体重、身长、头围及上臂围的增长,缩短光疗时间,促进患儿黄疸消退,减少患儿腹胀发生,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
李小兰石云苗春霞林菊清
关键词:早产儿不同体位生长发育黄疸腹胀
TGF-β1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研究
第一章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分离扩增及鉴定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易行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stem cellsBMSCs)分离培养方法,并对其表面标志...
石云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检出情况、特征分析及危险因素调查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特征并调查感染危险因素,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防治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长治市潞城区人民医院诊治的肺炎儿童病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儿童性别、年龄、发病季节、临床症状、胸部听诊、肺部影像学表现斑片状或大片状致密影、白细胞计数、支原体感染史等相关资料,根据静脉血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统计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检出率并分析感染病例分布特点,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危险因素。结果获得有效研究对象3891例,有效率95.23%。检出肺炎支原体感染718例,感染率为18.45%(718/3891)。男童(56.27%)多于女童(43.73%),以4~6岁儿童占比最高(41.50%),其次为1~3岁、7~12岁、3月龄~1岁儿童;发病季节以冬季发病占比最高(39.83%),其次为秋季、春季、夏季;临床症状以咳嗽占比最高(89.00%),其次为发热、呼吸急促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963)、咳嗽(OR=2.768)、肺部影像学表现为斑片状或大片状致密影(OR=2.983)、白细胞计数增高(OR=2.161)、支原体感染史(OR=1.436)是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有待进一步降低,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特征及危险因素,可以针对具体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其对肺炎患儿的健康危害。
李莎莎石云丁晚玲
关键词:肺炎肺炎支原体儿童
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评价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评分评估不同胎龄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的价值。方法使用修订的早产儿喂养评分表(早产儿准备程度评分和早产儿吸吮能力评分)对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校正胎龄(corrected gestational age,CGA)≥32+4周、生理状态稳定的早产儿进行动态喂养能力评估,早产儿喂养评分与经口摄入奶量占医嘱奶量百分比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早产儿摄入奶量占医嘱奶量百分比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早产儿喂养评分对早产儿经口摄入50%医嘱奶量的预测价值。结果共入组44例早产儿,男26例,女18例,共评估158例次。出生胎龄(30.9±2.1)周,出生体重(1 543±478)g,开始肠内喂养时CGA(31.1±2.0)周,开始经口喂养时CGA(33.7±1.4)周,全经口喂养时CGA(34.9±1.3)周。相同CGA时,出生胎龄越小的早产儿经口摄入奶量占医嘱奶量百分比越低。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GA>33周后,早产儿准备程度评分、吸吮能力评分和早产儿喂养评分3项指标均可预测喂养状况,早产儿喂养评分与经口摄入奶量占医嘱奶量百分比成正相关(P<0.05)。早产儿喂养评分预测经口摄入50%医嘱奶量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1(P<0.05),以喂养评分总分6.5分为界值,敏感度93.8%,特异度83.3%。早产儿喂养评分总分和吸吮能力评分是CGA 34周早产儿完成经口摄入50%奶量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早产儿喂养评分可以有效的协助医护人员评估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促进经口喂养,利于早产儿尽早出院。
石云石云茹喜芳冯琪王颖
关键词:肠道营养经口喂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