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伟

作品数:83 被引量:440H指数:11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矿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省长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天文地球
  • 24篇矿业工程
  • 8篇文化科学
  • 4篇化学工程
  • 3篇冶金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浮选
  • 10篇矿物
  • 9篇晚二叠世
  • 9篇二叠世
  • 8篇地球化
  • 8篇地球化学
  • 8篇
  • 7篇教学
  • 6篇地球化学特征
  • 6篇金矿
  • 6篇矿床
  • 6篇化学特征
  • 5篇电机
  • 5篇热水沉积
  • 5篇金属
  • 4篇选矿
  • 4篇选煤
  • 4篇泥盆系
  • 4篇稀土
  • 4篇离子

机构

  • 83篇贵州大学
  • 3篇贵州省地质矿...
  • 2篇贵州科学院
  • 2篇贵州非金属矿...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过...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83篇程伟
  • 24篇杨瑞东
  • 19篇张覃
  • 14篇高军波
  • 9篇李先海
  • 7篇刘志红
  • 6篇何志威
  • 6篇黄小芬
  • 6篇卯松
  • 5篇陈军
  • 4篇郑禄林
  • 3篇叶军建
  • 3篇魏怀瑞
  • 3篇刘坤
  • 3篇沈智慧
  • 3篇李显波
  • 3篇陶振鹏
  • 2篇蔡立勇
  • 2篇陈军
  • 2篇苏恒瑜

传媒

  • 7篇矿冶工程
  • 5篇地质论评
  • 3篇非金属矿
  • 3篇煤田地质与勘...
  • 3篇矿产综合利用
  • 2篇黄金
  • 2篇现代地质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球化学
  • 2篇矿业研究与开...
  • 2篇贵州大学学报...
  • 2篇矿床地质
  • 2篇教育与文化论...
  • 1篇中国煤炭
  • 1篇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有色金属(选...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锰业
  • 1篇矿物学报

年份

  • 4篇2024
  • 6篇2023
  • 9篇2022
  • 4篇2021
  • 8篇2020
  • 18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OBE理念创新工艺矿物学教学模式 提升学生学习动力
2024年
工艺矿物学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果。文章基于OBE理念,从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强化、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构建了“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艺矿物学教学新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出的教学改革思路可为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杨勇唐云唐云
关键词:工艺矿物学教学模式学习动力
煤系黄铁矿的矿物学特征研究
2024年
黄铁矿是煤中硫的主要存在形式,了解煤中黄铁矿(煤系黄铁矿)的矿物学特性对于高硫煤的浮选脱硫及清洁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黔西南兴义煤田的煤系黄铁矿试样及普通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显微镜及Raman、BPMA、XRD、SEM、EPMA等手段对煤系黄铁矿赋存特征、解离特性、晶体性质及表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煤系黄铁矿赋存特征与矿物成因相关,嵌布粒度较细,适当磨矿可提高黄铁矿单体解离度。煤系黄铁矿和普通黄铁矿的空间群结构、晶面夹角相同,晶胞边长、晶胞体积等晶胞参数略有不同,结合物相化学式及拉曼光谱分析表明,煤系黄铁矿与普通黄铁矿晶体特征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煤系黄铁矿存在晶格缺陷及元素掺杂。SEM、EPMA分析表明,煤系黄铁矿和普通黄铁矿的表面性质也存在差异,煤系黄铁矿表面粗糙,存在大量团粒状碳质填充物,普通黄铁矿表面则相对平整,未见杂质充填或元素掺杂。综上,煤系黄铁矿存在晶格缺陷、碳元素掺杂以及碳质颗粒机械夹杂特征,可能是其具有较强表面疏水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潘雪玲程伟侯慧
关键词:赋存特征晶体结构表面性质
贵州松桃西溪堡锰矿沉积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24
2013年
贵州黔东断裂坳陷带是贵州重要的锰矿成矿带,并发育新元古代大塘坡期的一套完整"黑色岩系",锰矿主要赋存于该黑色岩系中。本文以松桃西溪堡锰矿床为例,通过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研究方法,探讨这类锰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成因。研究表明矿石中的矿物组分复杂,结构构造类型多样,富集As、Sb、Ag、Co、Mo、W、Cs和Ba等元素,Fe/Ti、(Fe+Mn)/Ti、Al/(Al+Fe+Mn)、Y/Ho、Nb/Ta比值,以及Cr-Zr和Th-U图解均揭示成矿过程中有热水物质参与;V/(V+Ni)、V/Cr比值表明锰矿形成于缺氧环境;稀土元素分布模式、Ce、Eu异常及La-Ce、La/Yb-ΣREE图解显示锰矿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并具有热水沉积特征。因此,古被动大陆边缘是锰矿富集的理想场所,热水(液)活动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这为锰矿的找矿拓展了新的思路。
何志威杨瑞东高军波程伟张仁彪张平壹
关键词:地球化学热水沉积锰矿
贵州镇宁泥盆系大型重晶石矿床锶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贵州镇宁泥盆系重晶石矿床是水城-紫云-南丹晚古生代裂陷控制的一个大型重晶石矿床。通过对该重晶石矿床11件不同构造类型的重晶石样品锶同位素测试发现,该重晶石矿床87Sr/86Sr比值分布于0.70863~0.70898之间,平均约为0.70877,略高于同时期海水的锶同位素比值(0.70829),但明显低于壳源锶同位素比值(0.71190),反映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为混合来源。结合矿床产出的古地理位置、成矿环境和地球化学分析,认为该重晶石矿床成矿流体为同时代海水与深部热水混染所形成的混合热流体。本文锶同位素研究为该矿床热水沉积成因提供了新的同位素佐证。
高军波杨瑞东陶平程伟何志威刘坤
关键词:锶同位素热水沉积重晶石矿床泥盆系
活性氧化铝对废水中磷酸根离子的吸附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活性氧化铝吸附废水中磷酸根离子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的磷酸根离子溶液,在活性氧化铝用量为25 g/L,pH值为4,吸附温度为298 K和吸附时间为60 min时,磷酸根离子的去除率为90.30%;活性氧化铝再生3次后,废水中磷酸根离子的去除率保持在89%左右。活性氧化铝pHpzc为4.9;当pH值为4时,磷酸根离子以H2PO4-形式存在,活性氧化铝表面带正电,有利于H2PO4-在其表面产生静电吸附。磷酸根离子在活性氧化铝表面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zeta电位测试、热力学参数计算和FTIR分析表明:磷酸根离子在活性氧化铝表面的吸附为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共同作用。ΔG<0,ΔH>0,表明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过程。
李显波马力刘志红程伟叶军建王贤晨卯松张覃
关键词:活性氧化铝废水磷酸根离子动力学热力学
一种矿物颗粒润湿性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物颗粒润湿性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包括两端开口的柱形容器、加料斗、中空盖体、湿度传感器和雾化器,中空盖体密封盖合在柱形容器上端,中部密封安装有加料斗,湿度传感器安装在中空盖体内侧底部,雾化器通过管道连接...
程伟程晨
文献传递
黔西南某微细浸染型金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针对黔西南某微细浸染型金矿石,采用镜下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能谱分析及化学物相分析等手段,查清了矿石成分、矿物种类、粒度分布、金嵌布状态等工艺矿物学特征,为该金矿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黄小芬李兴海程伟
关键词:能谱分析嵌布特征工艺矿物学
贵州镇宁泥盆系大型重晶石矿床锶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
2012年
1矿床地质背景及沉积特征贵州镇宁泥盆系重晶石矿床在贵州是仅次于天柱-新晃超大型矿床之后的大型重晶石矿床(储量约3302万t),矿床处于右江盆地北部、扬子陆块西南缘。
高军波杨瑞东陶平程伟何志威刘坤
关键词:重晶石矿床非金属矿床锶同位素泥盆系
贵州毕节地区晚二叠世煤质特征及其成煤环境指示
本文对毕节地区13个矿井的主采煤层样品从硫分、形态硫及灰分组成、煤质特征参数等方面进行大量工业分析,并对煤质资源特性进行了考查,探讨了煤质特征参数对成煤环境的指示作用,为寻找富煤区及煤层比对提供一定参考。
程伟杨瑞东崔玉朝付浩张覃
关键词:煤矿床化学分析成矿作用
文献传递
贵州普安矿区20号煤中锂的赋存状态及逐级化学提取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22年
锂(Li)是一种重要的金属能源,近年来全球锂的需求持续增长。我国煤伴生型锂矿床的发现证明煤矿可能成为锂资源的潜在来源。以贵州普安矿区20号煤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业分析、镜下鉴定、X射线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等方法,分析原煤及浮沉实验获得的密度分级试样的基本性质、矿物组成、元素组成及煤中Li的赋存特征。结果表明,原煤中Li含量达134.09μg/g,在6个密度级样品中,Li含量随煤样密度级的增加而增加(>1.8 g/cm3密度级样品中Li含量最高为212μg/g),重力分选可使煤中Li得到一定程度的预富集。原煤主要矿物组分包括黏土矿物、黄铁矿、方解石、石英等,基于Li与Al、Si等的相关性以及矿物微区元素含量(LA-ICP-MS)等分析,推测Li可能主要以吸附态赋存于黏土矿物中。逐级化学提取实验结果表明,煤中Li的赋存特征为水溶态(20.96%)、离子交换态(32.90%)、硅酸盐/铝硅酸盐态(22.80%)、碳酸盐/磷酸盐态(10.81%)、二硫化物态(3.92%)和残渣/有机态(2.58%),说明通过离子交换法可以从煤矸石中回收Li。该研究结果为下一步分离提取煤中Li提供了一定理论指导。
程晨宋杨臧静坤程伟
关键词:赋存状态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