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国英

作品数:9 被引量:61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市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严重急性
  • 3篇严重急性呼吸
  • 3篇严重急性呼吸...
  • 3篇综合征
  • 3篇呼吸综合征
  • 3篇急性呼吸
  • 3篇急性呼吸综合...
  • 2篇胸部
  • 2篇胸部CT
  • 2篇影像
  • 2篇远期
  • 2篇随访
  • 2篇肿瘤
  • 2篇恶性
  • 2篇恶性肿瘤
  • 2篇放射摄影
  • 2篇放射摄影术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机构

  • 7篇北京市第六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7篇程国英
  • 4篇刘月
  • 4篇刘长柱
  • 2篇冯元博
  • 2篇王仁贵
  • 1篇王书中
  • 1篇华琳
  • 1篇彭堃
  • 1篇兰宝森

传媒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199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卵巢良恶性肿瘤22例影像学诊断分析
2010年
程国英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无创通气胸部CT影像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使用无创通气后对胸部 CT 影像变化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 SARS 患者使用无创通气前及使用后(4~12 d)胸部 CT影像变化,并做远期(3~36个月)胸部 CT 随访。设未使用无创通气 SARS 患者27例为对照组。结果(1)使用无创通气18例患者中15例出现特殊 CT 表现:7例肺内实性病灶密度减低呈磨玻璃密度灶;5例肺下叶支气管血管束周围环形肺气肿;8例出现胸膜下肺气肿;2例出现纵隔气肿及气胸。远期随访(36个月)观察,2例患者残留胸膜下弧形线状影但有吸收。(2)对照组27例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上述 CT 表现。结论使用无创通气对 SARS 患者胸部 CT 影像表现产生影响,全面认识SARS 影像动态变化有利于合理使用无创通气治疗相关性肺炎。
刘长柱程国英王仁贵刘月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被引量:50
2010年
目的评价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whole-body magneticresonance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WB-DWI)在恶性肿瘤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健康体检者及70例恶性肿瘤患者行WB-DWI检查。70例患者中乳癌34例,1例为术前检查,其余均为术后复查病例;血液系统疾病13例,粒细胞性白血病3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5例,多发性骨髓瘤5例;卵巢癌8例;子宫内膜癌4例;肺癌、大肠癌、胃癌各3例;前列腺癌、食道癌各1例。其中1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做了2次WB-DWI检查。原发灶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转移瘤的诊断综合组织病理学结果及多种影像学检查而定。对WB-DWI图像、常规MR图像和CT图像行帧对帧对比分析。分别测量正常淋巴结和恶性淋巴结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WB-DWI检出健康者良性病灶5例,70例患者中,除去37例无转移灶及3例全身骨髓弥漫扩散受限外,30例WB-DWI共检出原发灶以外异常信号136处,其中真阳性、假阳性分别为118处和18处,假阴性15处,检出率为86.8%(118/136)。经x2检验正常淋巴结和恶性淋巴结的ADC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WB-DWI对恶性肿瘤性疾病的分期、术后随访及疗效评价有一定的价值。
程国英刘长柱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肿瘤
颅脑冠状面CT扫描中可调式角度支架的应用
1997年
颅脑冠状面CT扫描中可调式角度支架的应用王书中兰宝森刘秀芬程国英颅脑CT检查时,常需直接行冠状位扫描,检查副鼻窦疾病时更应以冠状位扫描为主[1~3]。但CT机架的倾斜角度仅15°~25°,尤其在年老体衰、颈部短粗的患者中,难以做到冠状切面与硬腭垂直,...
王书中兰宝森刘秀芬程国英
关键词:颅脑冠状面CT
SARS患者胸部CT远期随访观察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SARS患者远期胸部CT动态变化的特点。方法 对 5 0例SARS患者于发病 3个月、6个月、9个月和 14个月进行胸部CT随访。结果 CT扫描显示 3个月内病变基本吸收者 2 4例 ,6个月内 3 0例 ,14个月内 3 5例。 15例于 14个月后仍见肺内异常病灶 ,其中磨玻璃样密度病灶 11例 ,不规则索条影 8例 ,细网状影 4例 ,胸膜下弧形线影 4例 ,合并牵拉性细支气管扩张 1例。结论  3 0 %SARS患者于 14个月后仍可见肺内残留病灶 ,病灶以磨玻璃样密度为主(73 .3 % ) ,并伴有肺间质增生及纤维化。
刘长柱王仁贵程国英冯元博刘月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随访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肺部残留病变CT远期随访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肺部残留病变CT远期动态变化特点及相关残留因素分析。方法随访50例SARS患者(男16例,女34例),分别于发病后3、6、9、14、24个月行螺旋CT常规扫描和高分辨率扫描。结果(1)3个月随访显示24例肺内残留病变基本吸收,6个月吸收30例,14个月35例,24个月37例,仍有13例肺内残留病变,其中磨玻璃样病灶8例,细网状影4例,索条影6例,胸膜下弧形影2例,合并牵拉性支气管扩张2例。(2)回顾性对比3个月肺内病灶残留组与吸收组患者发病不同时期(3~21d)胸部影像特点,显示在病灶大小及进展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比较2个年龄组(≥40岁24例,<40岁26例)随访不同阶段肺内病灶残留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26%(13/50)SARS患者于24个月随访仍可见肺内病变残留,病灶仍以磨玻璃样病灶为主(8/13),并伴有肺间质增生及纤维化;年龄≥40岁的患者,肺内易残留病变。
刘长柱程国英冯元博刘月华琳彭堃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随访研究
胃间质瘤10例螺旋CT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程国英刘月
关键词:胃间质瘤CT分析右上腹痛病理证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