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童金南

作品数:211 被引量:922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4篇期刊文章
  • 92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7篇天文地球
  • 80篇生物学
  • 8篇文化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97篇三叠
  • 55篇地层
  • 54篇三叠世
  • 41篇早三叠世
  • 35篇三叠纪
  • 35篇二叠纪
  • 29篇三叠统
  • 29篇剖面
  • 27篇生物地层
  • 26篇古生物
  • 25篇下三叠统
  • 23篇二叠纪-三叠...
  • 21篇灭绝
  • 20篇化石
  • 20篇层序
  • 19篇三叠系
  • 18篇生物复苏
  • 17篇牙形石
  • 16篇同位素
  • 15篇地层学

机构

  • 162篇中国地质大学
  • 35篇中国地质大学...
  • 18篇中国地质大学...
  • 14篇中国地质调查...
  • 8篇宜昌地质矿产...
  • 7篇中国科学院南...
  • 4篇贵州大学
  • 4篇长江大学
  • 3篇贵阳学院
  • 3篇九江学院
  • 3篇河南理工大学
  • 3篇山东水利职业...
  • 3篇哥本哈根大学
  • 2篇河南省地质调...
  • 2篇深圳仙湖植物...
  • 2篇中国石油
  • 1篇哈佛大学
  • 1篇济南大学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西澳大利亚大...

作者

  • 211篇童金南
  • 30篇殷鸿福
  • 26篇宋海军
  • 26篇田力
  • 19篇张克信
  • 16篇宋虎跃
  • 16篇赵来时
  • 11篇左景勋
  • 11篇安志辉
  • 11篇赵小明
  • 9篇赖旭龙
  • 9篇黄云飞
  • 8篇谢树成
  • 8篇何卫红
  • 7篇叶琴
  • 7篇江海水
  • 6篇陈晶
  • 6篇梁蕾
  • 6篇熊炎林
  • 5篇宋海军

传媒

  • 23篇地球科学(中...
  • 13篇地层学杂志
  • 11篇地球科学
  • 10篇中国古生物学...
  • 9篇地质科技情报
  • 9篇中国古生物学...
  • 7篇古生物学报
  • 7篇中国科学:地...
  • 6篇中国科学(D...
  • 6篇中国古生物学...
  • 4篇科学通报
  • 4篇第四届全国地...
  • 3篇微体古生物学...
  • 3篇沉积学报
  • 3篇地学前缘
  • 3篇华南地质与矿...
  • 3篇第二届深海研...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19
  • 24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31篇2013
  • 9篇2012
  • 10篇2011
  • 8篇2010
  • 26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14篇2005
  • 4篇2004
  • 8篇2003
2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双壳类的灭绝与复苏过程被引量:5
2015年
为了建立早-中三叠世双壳类的残存-复苏模式及深入探讨双壳类迟缓复苏的原因,对全球范围内该时期双壳类属的时限分布进行了统计.总体来看,3个亚纲(Pteriomorphia、Palaeotaxodont和Heteroconchia亚纲)和5种生活方式(外栖活动类、外栖固着类、半内栖类、内栖浅掘穴类和内栖深掘穴类)的双壳类均展示出了一致的规律,属级分异度直到中三叠世Anisian期才恢复到晚二叠世末生物大灭绝之前的水平.二叠纪残存类型在早-中三叠世双壳类中所占的比例逐步降低,从占过渡层的77.3%降低到了中三叠世Anisian期的33.7%,指示双壳类的缓慢复苏过程.而在整个早三叠世的漫长复苏期中,双壳类仅遭受背景灭绝,表明双壳类的迟缓复苏受限于长时期的高压环境,随着海洋环境的逐步好转,才逐渐出现新的类型.
黄云飞童金南向烨肖传桃宋海军田力宋婷楚道亮
关键词: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双壳类生物灭绝生物复苏
贵州水城仲河剖面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底栖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转变被引量:1
2022年
为了定量化恢复晚二叠世末期生物大灭绝对底栖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对浅海碎屑岩台地相区的贵州水城仲河剖面开展宏体化石采集和分析,识别和划分古群落,选择优势度、香农指数、均匀度等代表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功能群数量和功能均匀度代表功能多样性指数.共采集1340枚化石标本,经鉴定得到30属33种,其中双壳类可归纳为两个生物带:晚二叠世长兴期的Hunanopecten exilis顶峰带和早三叠世Griesbachian早期的Pteria ussurica variabilis顶峰带.根据化石属种的地层分布、保存状况,结合聚类分析方法识别出3个古群落:Astartella obliqua-Tethyochonetes quadrata群落、Pteria ussurica variabilis-Claraia wangi群落和Pteria ussurica variabilis-Unionites canalensis群落.自晚二叠世长兴期末期至早三叠世Griesbachian早期,古群落的优势度上升、香农指数降低、均匀度下降,功能群丰富度降低,功能均匀度上升,这指示晚二叠世末生物大灭绝对浅海碎屑岩相区的底栖群落的组成和功能均有显著的破坏.此外,结合华南浅海和深海相区的古群落数据,发现底栖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功能多样性指数在晚二叠世末生物大灭绝中均遭受损失,但是浅海底栖群落受影响较高.
赵俊杰黄云飞吉霞楚道亮童金南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
陕西渭北麟游地区二叠纪-三叠纪海相夹层化石研究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发生了显生宙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海洋和陆地生态系都遭受重创。海-陆相地层对比是全面认识该重大地质事件的前提和依据。当前研究表明海陆过渡相区是进行二叠系-三叠系海-陆相地层对比的理想区域,尤其是...
缪雪楚道亮吴玉样郭文伟舒文超纪开宣童金南
关键词:双壳类化石地层对比
文献传递
江西乐平沿沟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期沉积微相演变及其对灭绝事件的响应被引量:3
2014年
江西乐平沿沟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为连续碳酸盐岩相序列,较完整地记录了二叠纪-三叠纪之交重大突变期浅水非微生物岩相区的生物和环境演变过程.通过对该剖面高精度的牙形石生物地层和碳酸盐岩微相研究,可以很好地界定该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序列,并与煤山标准剖面精确对比.借助于系列岩石切片观察,可将界线地层序列归入6种不同的碳酸盐岩微相类型,借此探讨该重大突变过程中沉积环境变化及其与生物演变之间的关系.综合沉积微相、生物化石和碳同位素的对比研究,发现微相MF-4(含被包壳的有孔虫亮晶鲕状灰岩)和微相MF-6(深色生物介壳灰岩)是两次重大生物灭绝和环境变化事件的不同沉积响应,这两次事件均与华南和全球其他地区有相似性和可比性.其中MF-4是华南二叠纪末发育有鲕状灰岩的首次报道,代表了二叠纪末可能就已经出现高二氧化碳分压、低硫酸盐浓度和微生物繁盛等异常环境状态;而MF-6中发育丰富的腹足类和介形虫,则代表了在三叠纪最早期存在一次腹足类和介形虫的繁盛事件.沿沟剖面碳酸盐岩微相分布较完整地体现了二叠纪-三叠纪之交重大突变期浅水非微生物岩相区生物和环境的幕式演变历程,是煤山标准剖面的重要补充.
田力童金南孙冬英熊炎林王成刚宋海军宋虎跃黄云飞
关键词: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微相生物大灭绝
旋回地层学:地层学解读时间的第三里程碑被引量:44
2008年
围绕对地质时间的认识,地层学取得了从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旋回地层学3次里程碑性的重大进展.以生物地层学为基础并与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技术相结合建立的、以百万年为计时单位的地质年代表既创造了地层学的辉煌,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质学对精确数字定年的不懈追求和为人类社会服务的功能.本文以时间为线索,简要回顾了地层学解读时间的漫长过程,阐述了旋回地层学概念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以及旋回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在科学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的异同.以广西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之交海相碳酸盐地层为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剖析了旋回地层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在岩石地层学和生物地层学基础上构建高分辨率,并能与人类社会时间接轨的地质时间坐标的广阔前景和科学意义.
龚一鸣杜远生童金南张克信冯庆来谢树成胡斌齐永安张国成
关键词:旋回地层学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米兰柯维奇旋回泥盆纪
下扬子地区早三叠世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组成的演化特征被引量:35
2006年
对分布于下扬子地区早三叠世海相碳酸盐岩台地相、斜坡相、盆地相3条地层剖面的碳同位素演化趋势研究表明,早三叠世碳同位素组成演化表现为3次负漂移和1次正漂移.经与牙形石生物地层对比,3次负漂移分别发生在早三叠世GRIESBACHIAN期、SMITHIAN期和SPATHIAN晚期,正漂移发生在SPATHIAN早期.相同时期不同沉积相区碳酸盐岩具有相同的碳同位素组成变化趋势,但由台地相→斜坡相→盆地相碳酸盐岩Δ^(13)C值由高向低的变化说明其背景值受古地理因素控制.碳同位素组成的正漂移与早三叠世生物繁盛及有机质的快速埋藏有关,而碳同位素组成的负漂移则可能与早三叠世频繁的火山活动、生物绝灭有关.
左景勋童金南邱海鸥赵来时
关键词:早三叠世碳同位素组成岩相古地理火山活动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以“地史学”为例被引量:8
2012年
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追求应该聚焦于如何使学生收获素质的提升(传道)、技能的扩展(授业)和知识的增加(解惑),其本质追求是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主要应做好三方面工作:加强教与学的质量评价,制订素质教学大纲,改革教与学的内容和方法。实现知识型向素质型课堂教学转变的关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师的主导、引导和指导,激活和点燃学生的能动、主动和互动;基于共性,培育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以"地史学"课堂教学中的部分内容为例,阐述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龚一鸣史晓颖童金南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高等教育地史学古生物学
贵州威宁金钟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生物地层及其对比被引量:8
2016年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发生了显生宙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同时发生了复杂的环境变化.由于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生物化石记录没有海相记录完整,同时也缺乏其他可靠的年代地层标志,所以如何标定陆相剖面的二叠纪—三叠纪界线一直是研究热点和难点.贵州威宁金钟地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位于康滇古陆的东侧,毗邻海陆过渡相区,可以与同期的浅海碎屑岩相、海陆过渡相、陆相剖面进行由海到陆"追索式"的生物地层对比,是我国研究海、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及对比的关键研究区之一.研究区的金钟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中化石丰富,共发现双壳类化石4属6种,叶肢介2属4种,植物化石9属及腕足类化石1属,为海、陆相地层对比提供了桥梁.依据叶肢介Euestheria gutta-Palaeolimnadia xuanweiensis组合、植物Annalepis-Peltaspermum组合以及双壳类Pteria ussurica variabilis-Neoschizodus orbicularis组合的生物化石时代归属讨论,识别出金钟剖面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应该在卡以头组下部.通过与邻区不同相剖面的对比,提出双壳类Pteria ussurica variabilis-Neoschizodus orbicularis组合以及陆相的叶肢介Euestheria gutta-Palaeolimnadia xuanweiensis组合可以作为三叠纪最早期的识别和对比标志.
仇鑫程童金南田力楚道亮宋婷李东东
关键词: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生物地层
安徽巢湖早三叠世群落演化与生物复苏
古、中生代之交重大地质突变不仅拥有显生宙历史上最大的生物灭绝,而且还导演了历时最长的生物复苏过程。灭绝是生物集中消亡、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生态系统突然崩溃的剧变事件,但复苏事件或过程如何表现和界定是近年来国际关注的热点课...
童金南黄云飞梁蕾宋婷
贵州青岩地区早-中三叠世生物地层被引量:6
2010年
贵州青岩地区下-中三叠统发育齐全,化石丰富,尤其是中三叠世"青岩动物群",具有生物辐射性质.为了研究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后的生物复苏及辐射过程,对该区下、中三叠统剖面进行了实测,并从沉积学、古生物学上进行了系统研究.识别出5个牙形石带:Neospathodus dieneri带、Neospathodus waageni带、Neospathodus pingdings hanensis带、Neos-pathodus homeri带、Chiosella timorensis带,建立2个有孔虫组合和6个双壳类组合.并根据牙形石化石初步确定出印度阶与奥伦尼克阶及奥伦尼克阶与安尼阶的界线.多门类化石的分布和生态组合结构表明,大灭绝后的复苏-辐射第一幕发生于安尼期早期,安尼期中期雷打坡页岩段的化石组合具有典型辐射后期的生态繁荣景象.古环境研究表明,本区从三叠纪初到中三叠世安尼期沉积水体总体上震荡式变浅,表现为盆地-陆棚-台缘斜坡-台地-盆地-台缘斜坡-陆棚的演变过程.
陈晶童金南牛志军周士钦宋海军易飞
关键词:生物地层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