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丽
- 作品数:25 被引量:100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基础医学院法医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过敏性休克的生化指标及其法医学意义被引量:4
- 2014年
- 过敏性休克死亡在法医学实践中较为常见,然而在法医尸检时因缺少特异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成为法医鉴定中一大难题,因此借助生化指标进行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过敏性休克中生化指标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进行详细综述,同时介绍了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应用前景。稳定性较高的IgE、类胰蛋白酶、类糜蛋白酶在过敏性休克死亡的法医学鉴定中具有潜在的可用性和优势。
- 米丽陈杰高卫民杜中波曹志鹏张圆朱宝利
-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生物化学指标
- HIF-1α、VEGF-A在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组织中的变化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观察大鼠心律失常后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VEGF-A)的表达变化,探讨心律失常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中两指标表达规律的不同。方法利用CaCl_2诱导大鼠心律失常,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心律失常后6 h内HIF-1α和VEGF-A的表达及变化情况。结果心律失常致死的大鼠心肌组织中HIF-1α及VEGF-A呈弥漫性表达,在心律失常发生的早期两者表达均呈增加随后下降;心律失常发生时即产生广泛的心肌缺血且范围不随时间增大。结论HIF-1α和VEGF-A在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组织中均有表达,可为致死性心律失常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 张圆曹志鹏毛瑞明杜仲波米丽雒心怡田美慧朱宝利
-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心肌缺氧诱导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 大鼠过敏性休克死后血清IgE、类胰蛋白酶的变化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观察大鼠过敏性休克死亡后血清IgE、类胰蛋白酶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与死亡时间(PMI)、尸体及样本保存环境的相关性。方法建立大鼠过敏性休克死亡动物模型并分组,包括室温组、冷藏组、冷冻组、人工溶血组、血清样本保存组,并设立对照组。大鼠处死采血后,按离心后上层血清颜色进行溶血程度分级。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IgE、类胰蛋白酶在各组中的质量浓度。结果大鼠过敏性休克死亡后血清IgE、类胰蛋白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室温、冷冻保存下血清IgE、类胰蛋白酶随PMI的不同有明显变化,冷藏保存下浓度相对稳定;随溶血程度的增加,血清IgE、类胰蛋白酶水平均呈升高趋势。样本不同温度条件下保存25 d,血清IgE、类胰蛋白酶无明显变化。结论大鼠过敏性休克死后血清IgE、类胰蛋白酶明显升高,但其水平受PMI、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尤其是室温或冷冻保存。
- 米丽高卫民杜中波曹志鹏张圆朱宝利
-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免疫球蛋白E
- 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的研究进展及法医学意义被引量:1
- 2019年
- 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Alveolar capillary dysplasia,ACD),为一种罕见疾病,但死亡率几乎达100%,有人称之为"逻辑上致死性疾病",是导致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迅速,多在新生儿出生数小时至数日内死亡,易引起医疗纠纷。虽然国外对ACD相关的研究及案例报道颇多,但在我国ACD仍是尚未被充分认识的疾病。本文通过综述ACD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医生及法医工作提供参考。
- 米丽曹志鹏田亚汀张广辉朱宝利
- 关键词: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法医病理学
- 甲基苯丙胺的中毒机制及中毒死亡法医学鉴定被引量:11
- 2012年
- 甲基苯丙胺是苯丙胺类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的代表药物,近年来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危害最大的毒品之一。本文对甲基苯丙胺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分布和代谢情况、中毒机理、对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有关的法医学鉴定现状进行综述。
- 高卫民宛洋毛瑞明米丽杜中波曹志鹏朱宝利
- 关键词:法医毒理学中毒甲基苯丙胺
- 致死性心律失常的法医学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4年
- 据文献报道,有很多心源性猝死是由于致死性心律失常所致。在法医学鉴定工作中,心律失常所引起的猝死往往很突然,尸检及镜下病理学检查又缺乏特征性的改变,使得鉴定其死亡机制成为一大难点。因此,寻找一种客观、准确的心律失常鉴定方法,对于致死性心律失常所致心源性猝死的鉴定尤为重要。本文将就上述问题,从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定义、分类、产生原因、致死机制、形态学所见及死后生化检测指标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心源性猝死致死原因的法医病理学分析、鉴定提供帮助。
- 张圆张赫娱李振强曹志鹏米丽朱宝利
-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心源性猝死致死性心律失常
-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观察大鼠缺血后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及其表达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大鼠心肌缺血后各时间段VEGF的表达及变化情况,同时监测大鼠的心电变化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心肌未见VEGF表达;缺血15 min后于缺血区心肌细胞内发现VEGF的弱阳性表达;缺血3 h,VEGF表达达到高峰,主要分布于缺血区及其周边区;缺血6 h,VEGF的表达较3 h有所下降,仍处于较高水平。在试验过程中,通过心电监测发现9只大鼠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而死亡。结论 VEGF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确定急性心肌缺血的部位及严重程度可能有帮助作用,致死性心律失常可继发于心肌缺血。
- 毛瑞明杜中波高卫民米丽朱宝利
-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心肌缺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 抗精神病药物致心源性猝死的机制及其法医学意义被引量:6
- 2016年
- 精神障碍患者是由各种原因导致脑功能障碍并伴有一系列功能缺失和寿命缩短的群体,其死亡率为普通人群的2~5倍,且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猝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服药者。大量案例报道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研究表明,精神障碍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风险与服用APs相关。本文简要介绍APs致心源性猝死的机制和危险因素,以期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 米丽张广辉曹志鹏常月峰朱宝利
-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抗精神病药物心源性猝死
- 交通事故致植物状态法医临床学鉴定分析1例
- 交通事故所致的植物状态,在鉴定时机的选择上应值得注意。虽个别学者认为鉴定时机应掌握在1年以上,但多数认为,一般应掌握在植物状态6个月以上,被鉴定人禹某,目前植物状态8个月,受法院委托,应予以鉴定。被鉴定人禹某,有长时间缺...
- 李海军张国徽米丽
- 关键词:法医学鉴定交通事故植物状态伤残等级
- 妊娠糖尿病并发酮症及酮症酸中毒病人的护理被引量:5
- 2006年
- 张淑红米丽潘勤
- 关键词:酮症酸中毒妊娠糖尿病中毒病人并发围产儿死亡率母婴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