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索艳慧

作品数:132 被引量:1,309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6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7篇盆地
  • 18篇新生代
  • 16篇俯冲
  • 10篇珠江口盆地
  • 9篇微板块
  • 9篇陆架盆地
  • 9篇南海北部
  • 9篇板内
  • 8篇地幔
  • 8篇东海陆架盆地
  • 8篇断裂带
  • 8篇造山带
  • 8篇裂带
  • 8篇海底
  • 7篇洋中脊
  • 7篇走滑
  • 7篇凹陷
  • 7篇渤海湾盆地
  • 6篇地块
  • 6篇数值模拟

机构

  • 120篇中国海洋大学
  • 62篇教育部
  • 14篇中国石油天然...
  • 14篇中海石油(中...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西北大学
  • 4篇青岛海洋地质...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广州海洋地质...
  • 3篇加州大学
  • 3篇伊利诺伊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河北地质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国家电网公司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32篇索艳慧
  • 128篇李三忠
  • 70篇戴黎明
  • 44篇刘鑫
  • 43篇郭玲莉
  • 37篇王鹏程
  • 33篇赵淑娟
  • 26篇余珊
  • 19篇朱俊江
  • 19篇曹现志
  • 17篇刘博
  • 16篇许立青
  • 11篇楼达
  • 11篇吴奇
  • 10篇姜素华
  • 10篇周均太
  • 10篇马云
  • 9篇张国伟
  • 9篇焦倩
  • 9篇薛友辰

传媒

  • 32篇大地构造与成...
  • 25篇海洋地质与第...
  • 16篇地学前缘
  • 8篇岩石学报
  • 7篇吉林大学学报...
  • 5篇地质科学
  • 5篇古地理学报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中国科学:地...
  • 2篇地质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2篇西北地质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海洋地质动态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第二届深海研...

年份

  • 5篇2024
  • 9篇2023
  • 5篇2022
  • 14篇2021
  • 3篇2020
  • 14篇2019
  • 4篇2018
  • 14篇2017
  • 6篇2016
  • 9篇2015
  • 11篇2014
  • 10篇2013
  • 12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1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北缘东部揭阳凹陷的东沙运动: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东沙运动为新近纪中晚期以来发生于南海北缘的一次构造运动,影响范围主要为东沙隆起及其周缘,对油气的晚期成藏具有重要作用。揭阳凹陷位于东沙隆起东侧,东沙运动的响应明显,且具有一定特殊性。基于区域地质背景和三维地震资料,对东沙运动在揭阳凹陷的响应、起因及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论述。东沙运动在揭阳凹陷的响应主要包括走滑断层和地层角度不整合,并以发育NE-SW走向的右行强走滑断裂及近E-W走向的左行雁列式断层最为明显,与东沙隆起西侧和北侧凹陷中发育的以近E-W和NWW-SEE走向为主的右行张扭性雁列式断层有较大区别。分析认为中生代俯冲带使基底构造格架存在差异,且揭阳凹陷更靠近力源,造成研究区发育强走滑断裂,而东沙隆起以北只发育张扭性质的雁列式断层。负花状构造和地层角度不整合说明东沙运动为拉张性质的构造运动,且5.33Ma为主构造期。受东沙运动影响,揭阳凹陷北部缓坡带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杜晓东刘军徐乐意张青林郑金云张明吴琼玲蔡国富李三忠索艳慧
关键词:南海北缘走滑断层油气
洋-陆转换与耦合过程
<正>洋-陆转换/耦合地带就是大陆与大洋岩石圈转换/耦合的特殊构造地带。探索该区动力学对于深入理解人类密集区的地质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洋-陆转换/耦合过程不是指陆壳向洋壳或陆幔向洋幔之间的物质转换,因洋壳向陆壳或洋幔...
李三忠赵淑娟刘鑫索艳慧曹花花戴黎明郭玲莉刘博余珊
文献传递
大洋板内成矿作用、机制与成矿系统
李三忠索艳慧戴黎明余珊赵淑娟陶春辉
渤海湾盆地大歧口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与盆地原型被引量:17
2015年
大歧口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中北部,是中新生代叠合盆地中新生界沉积最厚的凹陷。本文基于大量二维、三维地震剖面和钻井资料,从凹陷主控断裂活动性、沉积沉降中心分布和构造格架等方面,侧重对大歧口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和原型盆地类型进行研究。认为:1)大歧口凹陷构造单元有4级,凹陷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平面构造格局和北断南超箕状断陷的剖面结构。2)凹陷内断裂有4级,主要断裂的规模、活动期次和断裂活动具有演化的阶段性和空间的迁移性,典型构造带活动性具有由北往南迁移的特点。3)新生代期间整个大歧口凹陷的沉积沉降中心均在东部海域的歧口主凹内,但整体具有往南迁移的趋势。4)凹陷经历了拓展裂谷、拉分断陷、箕状断陷和碟状坳陷4个构造演化阶段,断陷阶段在整个构造演化时期意义重大,且具有走滑拉分特点。故认为大歧口凹陷原型盆地是一种"板内拉分盆地"。
索艳慧李三忠许立青戴黎明刘鑫郭玲莉曹花花Дмитриенко Людмила ВалерьевнаRoya Nadiri王鹏程周立宏楼达
关键词:原型盆地
郯庐断裂带对鲁西隆升过程的影响: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被引量:21
2016年
郯庐断裂带(TLFZ)是一条贯穿华北的NNE向巨型断裂带。新生代以来,在郯庐断裂带的两侧及其内部发生了显著的伸展构造变形,形成了泰安-莱芜-蒙阴NW向断陷盆地群,并使鲁西块体发生了急剧的陆内伸展隆升。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在鲁西沂山、徂徕山和蒙山三处进行了大量的样品采集,总计完成了25个样品的测试,获得了一系列新的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年代学结果。结合前人已发表的裂变径迹结果,对鲁西地区新生代与伸展变形有关的剥露-隆升作用的时空分布特征、隆升剥露模式及隆升幅度进行分析,并揭示郯庐断裂带在鲁西新生代热隆升过程中的影响。主要认识有:1)新生代以来,鲁西主要经历了始新世-早渐新世和新近纪以来两期快速剥露-隆升阶段。2)始新世-早渐新世主要表现为幕式差异性快速剥露-隆升,鲁西南受NW向断层控制形成向北、向东的掀斜抬升作用,鲁西北受NE向断裂控制,形成向北、向西的掀斜抬升作用。新近纪以来,进入相对低速区域性剥露-隆升阶段。3)AFT模拟显示,与始新世-早渐新世的幕式快速剥露-隆升相比,中新世以来,鲁西剥露-隆升速率相对减小,但剥蚀量剥露-抬升量较大。故鲁西整体抬升于中新世以来。4)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新生代以来,鲁西宏观上受郯庐断裂带伸展活动影响,越靠近郯庐断裂带剥蚀量越大,局部受NW或NE向断裂控制。
许立青李三忠郭玲莉索艳慧曹现志戴黎明王鹏程惠格格
关键词:磷灰石裂变径迹新生代郯庐断裂带
珠江口盆地始新统“源-渠-汇”分析——以阳江东凹和开平凹陷为例被引量:2
2022年
以阳江东凹及开平凹陷为研究对象,运用碎屑锆石U-Pb定年、地震剖面渠汇分析及沉积相分析等手段,系统分析文昌组和恩平组沉积期沉积物来源、输送渠道以及沉积形式,将“源-渠-汇”耦合的思想运用到珠江口盆地始新统沉积演化中。碎屑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研究区物源在时空上均表现出不均一性,文昌组阳江东凹碎屑锆石年龄以燕山期为主,年龄谱图表现为单峰值,开平凹陷则存在燕山期和印支期两个峰值,锆石自形程度均较好,指示盆内近源沉积;恩平组碎屑锆石年龄谱图均具有多峰值特征,且古生代和前寒武纪的锆石数量增多,锆石磨圆度高,说明开始接受盆外物源,为盆内和盆外双重供源。基于大量的地震剖面,在研究区分别识别出断槽、古沟谷及构造转换带等物源运输通道,阳江-一统暗沙断裂带的走滑作用对研究区始新统沉积物沿上述通道输送起到了重要作用。整体来讲,文昌组沉积期主要发育滨浅湖相、半深湖相和扇三角洲相,恩平组沉积期则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滨浅湖相。本研究对于认识阳江东凹和开平凹陷始新统“源-渠-汇”过程以及阳江-一统暗沙断裂带在始新世的表现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程昊皞李三忠彭光荣王光增索艳慧索艳慧刘仲强
关键词:珠江口盆地
太平洋板块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板块重建被引量:50
2019年
太平洋板块是一个中生代以来形成的地球上最大的大洋板块,但其起源机制、结构构造、构造演化等始终不清楚。太平洋板块内部的复杂性更是未受到重视,其内部的大火成岩省、海山链、微洋块、微陆块及其下部更深层地幔的微幔块都非常发育,这些复杂板内或板下构造代表的地球动力学含义亟待解决。文章基于最新的板块重建结果,试图分析其运动学过程,揭示太平洋板块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表明,太平洋板块起源于RRR三节点,但不是一个纯粹的完整大洋板块,其增生演化过程经历了非威尔逊旋回模式,其板缘经历了一些外来微陆块或微洋块的并入,其内部也因各种原因出现了一些新生微洋块,总体表现为一个碎片化的镶嵌式板内格局。太平洋板块记录了与邻区板块相互作用的重要构造事件,大约55Ma左右开始俯冲到东亚陆缘,导致东亚陆缘短暂的北西—南东向伸展,随后受印度—欧亚碰撞动力系统和太平洋俯冲动力系统联合控制,总体处于右行右阶的拉分背景,形成了一系列盆地群,俯冲后撤等逐渐形成了双俯冲系统。太平洋板块还记录了深浅部耦合过程,下地幔中的太平洋LLSVP通过遥相关对上部岩石圈微板块、大火成岩省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火山链或热点揭示板块运动同时,也反映深浅部物质交换过程,海山群也揭示太平洋板块之下软流圈并非单一对流胞,其对流格局的多样性尚待深入研究。
李三忠曹现志曹现志刘博李玺瑶刘博刘博郭玲莉周洁索艳慧朱俊江汪刚郭玲莉刘永江周洁
关键词:地幔柱微板块中-新生代
桐柏碰撞造山带及其邻区变形特征与构造格局被引量:16
2010年
桐柏碰撞造山带及其邻区可以划分为九个大地构造单元,自北向南分别是:华北克拉通南缘岩石构造单元——宽坪岩群、具弧后盆地性质的二郎坪岩石构造单元、具岛弧性质的秦岭杂岩单元、龟山岩组和南湾岩组构成的俯冲前缘楔构造带、构造混杂岩带、桐柏北部高压岩片单元、桐柏核部杂岩单元、桐柏南部高压岩片单元以及随州构造变形带。根据详细的构造解析以及新的地质年代学资料,本文将中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划分为五幕,前两幕变形主要发育在构造混杂岩带以南的各个岩石构造单元中,之后的三幕变形则波及整个研究区。第一幕变形的时间约为255~238Ma,以发育区域上透入性的片理及北西西向的拉伸线理为主,并导致了高压岩片早期自西向东的挤出。第二幕变形的时间约为230~215Ma,以自北向南的逆冲推覆构造为主,使得高压岩片进一步垂向抬升。第三幕变形应早于下侏罗统,以近北西西向的宽缓褶皱为主要特征,该幕变形期间桐柏核部杂岩及其两侧高压岩片单元发生同步的抬升。第四幕变形大致发生在140~130Ma之间,主要表现为桐柏核部杂岩两侧走滑型韧性剪切带的活动,桐柏核部杂岩表现出向东的挤出。第五幕变形发生在120~80Ma,表现为北西向及北东向的脆性断裂活动,并切割以上所有构造形迹。桐柏高压岩片的抬升剥露受多幕变形控制,呈阶段性的抬升。
刘鑫李三忠索艳慧刘晓春刘恩山戴黎明
关键词:中生代变形样式
华南中生代构造转换和古太平洋俯冲启动被引量:61
2017年
长期的华南地块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是古太平洋俯冲作用于华南的地质记录不是很清晰,尚存争论。一派认为始于二叠纪,另一派认为中生代。本文试图通过华南中生代EW向特提斯构造域和NE向古太平洋构造域的构造转换过程及转换时间入手,探讨古太平洋俯冲启动。雪峰山地区早侏罗世地层以及侏罗纪类磨拉石建造呈NE或NNE向展布,燕山期主要发育2期褶皱变形,早期褶皱轴向为NE—NNE向,晚期为NNE或近南北向的隔槽式褶皱;而印支期也发育2期褶皱变形,D1期为EW—NEE向,D2期为NNE向的紧闭褶皱。这些都说明晚三叠世雪峰山地区已经从EW向特提斯构造域向NE—NNE向太平洋构造域的构造方向转换。而南岭地区,以及更南部的南海北部海域,构造转换时间相对较晚,为早—中侏罗世。综合前人的测年数据,德兴斑岩型铜矿三个含矿斑岩体形成于大约172 Ma,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所形成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于俯冲洋壳的部分熔融,与地幔楔发生混染,推测与该时期古太平洋板块的平板俯冲、板片撕裂、拆沉和俯冲后撤一系列过程密切相关。同期,华南东南部发育了NE—NNE向、NW向和近EW向三组断裂,其中白垩纪(135~100 Ma)华南NE—NNE向的走滑断裂强烈活动,从东向西依次为:滨海断裂、长乐—南澳断裂、政和—大埔、邵武—河源—阳江断裂、吴川—四会断裂和合浦—北流断裂,主要表现为右旋走滑作用,在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一系列的拉分盆地,并非典型的"盆岭构造"。根据群速度和S波速度层析成像,华南地块总体上从西向东地壳的厚度整体上逐渐减薄;华南地块东部发生两次壳幔相互作用,对应两次岩石圈拆沉,这两次拆沉都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有关,第一次拆沉为古太平洋板块平板俯冲时板片撕裂所致,第二次拆沉为俯冲板片俯冲后撤和高角度俯冲造成
李三忠臧艺博王鹏程索艳慧李玺瑶刘鑫周在征刘晓光王倩
关键词:华南地块构造体制转换褶皱拉分盆地拆沉
黄海盆地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被引量:7
2017年
黄海盆地研究程度极低,其形成机制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前人的构造资料,对黄海盆地的断裂系统进行重新划分,认为北黄海盆地和南黄海盆地主体断裂均为北北东向右行走滑断裂,控制盆地发育,而这些走滑断层的分支断裂控制着盆地内部的隆坳格局,走滑断层派生出的次一级正断层则以雁列状出现,主体为北东东-近东西向,控制盆地内的凹陷和凸起。黄海盆地及其周边断裂的平面组合及盆地内部凹陷和凸起的展布特征指示该盆地在新生代是在右行右阶走滑断裂体系下形成的拉分盆地。渤海湾盆地和东海陆架盆地等在新生代也具有相同的成因机制,因此,中国东部可能在新生代整体统一的右行张扭性体制下形成了这一系列拉分盆地。
赵淑娟李三忠索艳慧郭玲莉戴黎明姜素华汪刚
关键词:新生代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