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朵生
- 作品数:46 被引量:203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东药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一种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和骨质疏松症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和骨质疏松症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动脉粥样硬化和骨质疏松症单病或合并患者提供一种新选择。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同时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和骨质疏松症的...
- 罗朵生郭姣
- 基于肠道菌群-TβMCA-FXR轴探讨田黄方对老年脂代谢紊乱小鼠作用机制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中药复方田黄方改善老年高脂血症小鼠脂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方法:3 w~4 w龄雄性C57BL/6J小鼠正常饮食喂养至12月成自然衰老小鼠,喂饲高脂饮食14 w构建老年高脂血症模型,给予田黄方提取物100 mg/kg干预10 w,正常对照组予普通饲料喂养至试验结束。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和肝脏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含量、胆盐水解酶(BSH)活力,靶向代谢组学联合16S rDNA测序分析胆汁酸代谢谱以及肠道菌群结构,Western Blot、PCR法检测法尼醇X受体(FXR)、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SHP1)、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成纤维生长因子15(FGF15)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田黄方提取物100 mg/kg组小鼠肝脏TC、TG含量显著下降(P<0.01),肠道菌群发生重塑,大肠埃希菌属(Escherichia)、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丰度明显减少(P<0.05或P<0.01)、BSH酶活力下降(P<0.01),肠道中游离胆汁酸脱氧胆酸(DCA)、鹅脱氧胆酸(CDCA)和石胆酸(LCA)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牛磺-β-鼠胆酸(TβMCA)20 mg/kg组小鼠血清及肝脏TC、TG含量显著下降(P<0.01),回肠和肝脏Fxr、Fgf15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0.05),Cyp7a1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田黄方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抑制BSH活性,使TβMCA水平增加进而抑制肠道FXR、FGF15表达,同时下调肝脏FXR和SHP表达,上调CYP7A1表达,导致胆汁酸合成增加,TC降低。田黄方通过肠道菌群-TβMCA-FXR轴发挥降脂作用。
- 杨玲陈可纯罗朵生郭姣
- 关键词:高脂血症肠道菌群
- 高效液相色谱法与薄层扫描法测定女贞子中齐墩果酸含量的比较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研究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女贞子中齐墩果酸含量的方法,并与薄层扫描色谱法比较。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5μm,250mm×4.6mm);柱温30℃;流动相甲醇-水(85:15);流速0.7ml·min^-1;检测波长为204nm。结果齐墩果酸在0.6456~4.30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101.8%,RSD=0.75%。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薄层扫描色谱法更灵敏、简便、准确,精密度好。
- 罗朵生郭姣何伟李勇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女贞子齐墩果酸
- 调肝启枢化浊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代谢组学研究
- 目的: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以骨组织含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强度降低而导致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是一种与糖、脂代谢等密切相关的代谢性骨病。...
- 罗朵生
-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代谢组学
- 文献传递
- 防治糖脂代谢紊乱性疾病方药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研究
- 郭姣荣向路贝伟剑范冠杰唐富天朴胜华石忠峰王术玲罗朵生罗广波唐春萍胡因铭黄利华李勇王来友
- 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高,危害大。中医药具有综合治疗的特色和优势,但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不清的弊端限制了此优势发挥。项目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中医药防治糖脂代谢紊乱疾病研究。取得如下成果:首次提出“以肝为枢,调脂化浊”代谢性疾病防治...
- 关键词:
- 关键词:中药组方药效机制
- 田黄方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肾脏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究田黄方(THF)对高脂饮食诱导C57BL/6J小鼠肾脏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PF级的C57BL/6J雄性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田黄方组,高脂饮食诱导5个月及给药干预6周;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肾脏组织病理情况;生化检测试剂盒检测肾脏匀浆脂代谢和氧化应激状态指标:乳酸脱氢酶(LD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小鼠肾脏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肾脏组织中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的原位表达情况;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法检测PI3K、p-AKT、Bax、Cleaved caspase-3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肾脏病理可见肾小球体积增大及球囊黏连,肾脏TC、TG、LDL-C、LDH和MDA水平显著升高,SOD水平显著降低,凋亡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亦显著增加,抗凋亡通路蛋白PI3K、pAKT、Bcl2和Bcl2/Bax表达显著减少。与模型组相比,THF组可有效改善肾脏病理损伤,并显著抑制高脂诱导的凋亡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THF能够有效改善高脂诱导的小鼠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改善机体氧化应激及脂质代谢紊乱有关。
- 黄敏仪陈可纯罗朵生贝伟剑杨祎琦郭姣
- 关键词:高脂饮食肾损伤凋亡PI3K/AKT信号通路
- 糖脂代谢性疾病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基于16S rDNA测序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2型糖尿病(T2D)及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的肠道菌群特征,分析上述疾病肠道微生物的异同。方法以SPF级C57BL/6J雄鼠为对象,分别采用高脂饮食制备NAFLD模型,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T2D模型,ApoE;小鼠高脂饮食诱导AS模型,另设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收集粪便样本,以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采用QIIME2软件对肠道菌群的可分类操作单元(OTUs)数量,Alpha、Beta多样性和菌群多样性指数以及差异菌门、菌属等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并对肠道菌群代谢功能进行预测。结果与对照组小鼠比,T2D组、NAFLD组、AS组血清中TC、TG和LDL-C水平均显著升高,菌群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F=14.33,P<0.01),Firmicutes/Bacteroidetes比值逐渐升高;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丰度在AS组、T2D组中显著增加(F=12.15,P<0.01),在NAFLD组中显著下降(F=12.15,P<0.05),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丰度在NAFLD组、AS组中著降低(F=9.35,P<0.01),在T2D组中显著降低。关联分析表明Lactobacillus、Akkermansia等与血脂呈负相关,Faecalibaculum、Blautia等与血脂呈正相关。肠道菌群参与代谢性疾病主要涉及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以及能量代谢等通路。结论本研究阐明了NAFLD、T2D、AS肠道微生物组成与变化的共性和个性特征,为靶向调控肠道微生物治疗代谢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 杨玲方钊妍殷怡帆罗朵生
- 关键词:肠道菌群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银杏叶提取物抗氧化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银杏叶提取物抗氧化的机制。方法通过UPLC-Q-TOF MS分析银杏叶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在PubChem数据库中查询其化学成分的Canonical SMILES号,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查找其化学成分的靶点,使用UniProt数据库对其进行批量标准化后,与CTD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比对得到银杏叶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的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进行GO生物功能与模块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Cytoscape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结果从银杏叶提取物中筛选出31种化学成分,检索出28个靶蛋白,与抗氧化有关的靶点有26个。银杏叶提取物发挥抗氧化作用可能涉及AKT1、MAPK1、MAPK14靶点,以及MAPK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相关通路。结论本研究反映了银杏叶提取物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可为后续相关作用新机制研究提供线索和启示。
- 方钊妍贝伟剑罗朵生郭姣
-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抗氧化网络药理学
- 老年小鼠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和菌群特征关联性探究被引量:3
- 2021年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衰老这个永恒的问题又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肠道菌群失衡是衰老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而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是介导菌群影响机体的主要方式之一。研究衰老、肠道菌群及SCFAs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为临床通过干预肠道菌群影响SCFAs含量,进而延缓衰老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本研究收集雄性青年(4月龄)和老年(20月龄)C57/BL6J小鼠的粪便,建立8种(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己酸和庚酸)SCFAs的GC/MS含量测定方法。在青年小鼠和老年小鼠粪便中检测到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6种SCFAs,其中,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较高。相较于青年小鼠,老年小鼠粪便中的乙酸(P<0.05)、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01)。采用16S r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和菌属相对丰度变化,发现Prevotella(P<0.001)、Gemmiger(P<0.05)等丰度增加,而Sutterella(P<0.001)、Coprococcus(P<0.01)、Ruminococcus(P<0.01)和Adlercreutzia(P<0.01)等丰度减少。利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分析SCFAs含量与菌群的关联性。结果表明,Coprococcus、Anaerorhabdus、Ruminococcus、Adlercreutzia和Sutterella等与SCFAs呈正相关,而Prevotella、Anaeroplasma、Roseburia、Clostridium和Gemmiger等与SCFAs含量呈负相关。本研究表明,老年小鼠与青年小鼠肠道中SCFAs含量及肠道菌群特征紧密联系。相关性分析表明,Coprococcus和Ruminococcus等可能为影响SCFAs及成为监测及延缓衰老进程的关键菌属。本研究结果为临床通过干预肠道菌群影响SCFAs含量进而延缓衰老的治疗策略提供实验依据。
- 赵亚婷杨玲庞会婷罗朵生
- 关键词:衰老短链脂肪酸肠道菌群
- 中药调血脂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0年
- 将近年报道的具有调血脂作用的中药有效成分作一综述,归纳为皂苷类、蒽醌类、黄酮类、生物碱类、多糖类、不饱和脂肪酸类、蛋白质类、多酚类及其他成分,总结了各类有效成分的调血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并对深入开展中药调血脂有效成分的研究提出建议。
- 钟询龙丁金龙罗朵生
- 关键词:中药调血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