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梦杰
- 作品数:31 被引量:392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17-2018年全国冬春季重点传染病疫情形势分析被引量:51
- 2018年
- 目的评估2017-2018年全国冬春季重点传染病疫情形势,为进一步做好冬春季重点传染病监测与防控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根据我国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流感专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等监测数据,对2017年截至第50周(12月17日)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判。结果截至2017年12月17日,全国法定传染病总体报告发病、死亡水平较2016年同期分别上升0.6%、8.0%。全国已进入流感流行季节,全国流感疫情持续上升,南北方流感可能出现更多病例和暴发事件;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暴发疫情较2016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上升,疫情报告起数比同期(120起)增加182%,主要由诺如病毒暴发引起;流行性出血热报告病例数较多的省份为陕西、山东、黑龙江、辽宁、湖南;预计近期各地再报告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可能性较高;部分地区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和百日咳等呼吸道传染病报告病例数上升幅度较大。结论预计2017-2018年冬春季我国的传染病疫情仍将有所上升,需重点关注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出血热、肺结核等重点传染病疫情形势,做好疫情监测报告及暴发疫情处置,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积极做好人群的健康宣教与风险沟通。
- 耿梦杰曾令佳孙婕彭质斌秦颖冯录召罗莉冉陆陈伟殷文武李涛张慧宁桂军杨宏郝立新王丽萍李中杰
- 关键词:传染病发病
- 2011—2016年全国6~22岁学生人群法定传染病监测数据分析被引量:37
- 2018年
- 目的分析2011--2016年全国6。22岁学生人群法定传染病发病特征,为法定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1--2016年全国6~22岁学生人群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监测数据,对其发病主要特征进行阐述和分析。结果2011--2016年全国6~22岁学生人群甲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从2012年最高发病率248.24/10万降至2016年158.57/10万。甲乙丙类传染病死亡率也呈下降趋势,从2011年最高死亡率0.12/10万降至2016年0.07/10万。甲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居前4位的病种为肺结核(16.24/10万)、猩红热(9.39/10万)、乙型肝炎(乙肝)(7.69/10万)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痢疾)(7.15/10万)。年均死亡率居前4位的病种为狂犬病(0.0448/10万)、艾滋病(0.0277/10万)、肺结核(0.008O/10万)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0.0059/10万)。同期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居前4位的病种为流行l生摁腺炎(75.81/10万)、手足口病(28.55/10万)、其他感染陛腹泻病(22.41/10万)和流行性感冒(15.67/10万)。报告死亡的病种有手足口病(11例)、流行性感冒(9例)、流行性腮腺炎(1例)和风疹(1例)。大学生、高中生以艾滋病、乙肝、肺结核发病率较高,而小学生、初中生则以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结论2011--2016年全国6~22岁学生人群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学生人群面临传染病防控新的挑战,艾滋病成为大学生人群的流行传染病,肺结核在大学生、高中生人群的流行也不容忽视。
- 孙婕孙婕杨雯雯杨雯雯曾令佳耿梦杰马军星一马军
-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
- 2005-2017年全国布鲁氏菌病网络直报质量评价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评价我国2005-2017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网络直报质量,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下一步报告质量的提高,提出措施建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按终审日期导出2005-2017年的全部布病个案卡,对个案卡及时性、准确性以及南北地区、不同年份与不同省份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7年全国累计报告布病个案卡499 421张,13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14%。及时报告率为95.97%,整体呈上升趋势,由2005年61.90%上升至2017年99.47%,从诊断到报告的时间中位数为0.08 d(1.92 h);及时审核率为99.41%,整体呈上升趋势,由2005年95.25%上升至2017年99.70%;报告卡准确率为99.86%,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5-2017年准确率均为100.00%。报告病例中,多数病例集中在北方地区(98.22%),但南方地区(1.78%)报告病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在病例及时报告方面有一定延迟,病例及时审核率略高。不及时、不准确病例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布病高发省份。结论 2005-2017年我国布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提升明显,能够很好地反映全国布病疫情流行趋势情况。但仍存在病例报告不及时,报告信息不准确问题,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可通过持续开展布病疫情报告要求地培训、加强对重点地区报告质量的督导、以及改进监测系统信息报告设置等方面持续改进布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
- 张翠红董帅兵姜海范蒙光李月喜任翔耿梦杰李中杰王丽萍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网络直报
- 2015年山西省布鲁氏菌病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及构成分析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对山西省市(县)级布鲁氏菌病(布病)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进行分析,评估患者的医疗负担,为制定布病防控策略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山西省2个布病重点地级市医疗机构诊治布病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842例患者直接医疗费用中位数为3 276.12元;其中344例门诊患者为216.98元,498例住院患者为5 678.06元。患者间医疗费用均存在较大差异,但就诊于市级医疗机构的患者费用高于县级医疗机构。对其中466例住院患者费用构成情况进一步分析发现,医疗费用以药物费和化验费为主(70.45%),但7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医疗费用明显高于未行手术患者(Ζ=-2.948,P=0.003),医疗费用主要为药物费(40.62%)、卫生材料费(29.19%)和化验费(9.43%);而未行手术的患者医疗费用则以药物费和化验费为主,占71.32%。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医疗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Ζ=-1.249,P=0.212)。结论布病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负担较重。建议当地医疗机构应参照《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科学规范开展诊疗工作;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加强对农牧民等重点人群的宣教,提高个人防护和早期就诊意识,减少并发症,降低疾病给国家和个人带来的经济负担。
- 杨雯雯杨雯雯曾令佳帖萍刘新荣李振宇李振宇侯平白永飞白永飞耿梦杰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
- 国内外医务人员结核感染控制现状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0
- 2013年
- 目的了解中国和其他国家医疗卫生机构结核感染控制现状,以及医务人员结核感染和患病情况,吸取国外结核感染控制经验,探索中国目前结核感染控制的优势与不足,为加强医务人员结核感染控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结核感染控制的相关课题和研究结果,结合从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中检索到的1995—2012年国内外关于医疗卫生机构结核感染控制现状及医务人员结核感染和患病情况的30篇科学性较强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中国1/2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未实施全面的结核感染控制措施,医务人员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在50%~70%之间,结核病年患病率在415/10万~2240/10万之间,与秘鲁、泰国、越南、巴西等中低收入国家医务人员结核分枝杆菌41%~72%的感染率、558/10万~6000/10万的结核病患病率接近,高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高收入国家的1.2%~50%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结论中国医疗卫生机构结核感染控制工作较为薄弱,医务人员结核感染患病情况与中低收入国家接近,较发达国家更为严重,医疗卫生机构结核感染控制工作需要加强。
- 耿梦杰宋渝丹赵飞郭晖胡冬梅李萌熊勇超侯月云成君何广学
- 关键词:结核
- 我国结核病防治机构感染控制现状的调查研究
- 研究背景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结核病高负担国家,每年约有超过110万的结核病新发病例,同时,我国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病率较高,这些都给结核病的控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大量结核病患者在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治疗,结核病防治机构成为传播...
- 耿梦杰
- 关键词:结核医务人员结核病防治机构影响因素
- 不同年龄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通过对不同年龄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发病早期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为及时发现和治疗管理COVID-19患者并防止病情进展,进一步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将2020年1月19日至3月9日全国COVID-19流行病学调查网络报告系统中湖北省以外省份报告的COVID-19确诊病例纳入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年龄组病例发病时的临床表现、临床严重程度、实验室和影像学表现、基础性疾病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647例COVID-19确诊病例,年龄中位数为45岁[四分位数间距(IQR):33~56岁],0~5岁组196例(1.5%)、6~17岁组508例(4.0%)、18~44岁组5491例(43.4%)、45~59岁组4004例(31.7%)以及≥60岁组2448例(19.4%),其中102例死亡,病死率为0.8%,≤17岁年龄组无死亡病例。≥60岁组病例出现重症和危重症的比例均为各年龄组最高,分别为18.7%和10.6%,病死率为3.6%;0~17岁组病例以轻型(62.2%)和普通型(37.1%)为主。0~5岁组重症比例(1.0%)高于6~17岁组(0.6%),两个年龄组中均无危重症病例报告。≤17岁病例出现白细胞计数减少和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的比例均显著低于≥18岁病例(χ^(2)=225.037,P<0.001和χ^(2)=479.737,P<0.001);≤17岁病例CT出现肺炎影像学特征的比例为44.7%,显著低于≥18岁人群(76.1%)。0~5岁病例出现流涕和呕吐的比例最高,分别占13.3%和2.6%;白细胞计数增加、淋巴细胞计数增加、淋巴细胞百分比增加比例在各年龄组中均为最高,分别为24.3%,51.0%和66.9%。18~44岁组出现关节肌肉酸痛、头痛、腹泻和咽痛的比例最高,分别为12.4%、12.3%、5.1%和11.9%;45~59岁组出现干咳和胸闷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4.3%和8.1%;≥60岁组出现腹痛、结膜充血、胸痛和鼻塞的比例最高,分别有2.2%、1.5%、7.7%和10.2%。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病例主要为≥60岁病例,占41.0%,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病例重症率(19.6%)显著高于无基础性疾病病例(11.1
- 耿梦杰任翔余建兴蒋荣猛李中杰冯子健王丽萍何广学
- 关键词:年龄组
- 新形势下我国传染病疫情监测管理现状调查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了解全国各省传染病疫情监测人员与工作管理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全国传染病疫情监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传染病疫情监测管理部门完成调查。使用Excel软件和R(i386 3.2.2)软件完成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结果全国32家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从事传染病疫情监测管理的人员以30~岁(42%)年龄段、硕士学历(47%)、预防医学专业(75%)和中级职称(45%)为主。除个别省份外,疫情监测数据的周、月、年等常规分析及专题分析、反馈机制较为健全。但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辖区医疗机构的单位仅为6家(19%)。多数省份采用较为传统的疫情分析技术与方法开展数据分析,仅8个省份利用软件技术实现了全自动或半自动分析,其中有4个省已在全省(市、区)范围内对新技术方法进行了推广。全国共有23家单位(72%)有派学员到中国CDC进行疫情数据分析技术和统计方法学为主的短期进修需求。结论我国省级疫情监测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普遍偏少,人员结构有待优化。疫情监测数据分析机制已经形成,但应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反馈。疫情数据分析利用普遍不够,分析技术有待创新,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需要重点加强的方向。
- 曾令佳徐莉立杨雯雯耿梦杰王丽萍李中杰余宏杰
-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监测疫情管理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阶段的传染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5
- 2021年
-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不同阶段的传染性特征是调查病例感染来源、确定密切接触者范围和病例隔离时间等防控措施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技术报告与专业指南等资料进行综述,基于病原学和流行病学两个维度的研究结果,探讨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临床症状期和恢复期阶段的传染性特征。现有研究提示,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末和发病期均可分离到具有感染性的病毒,发病4~6 d后在上呼吸道样本中病毒载量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提示在潜伏期末和发病1周内的传染性相对较强。个别病例在恢复期尽管可再次检出新冠病毒核酸,但未发现具有传染性的证据。
- 杨孝坤李昱赵宏婷李志丽耿梦杰王文玲秦颖余建兴彭质斌谭文杰郑建东李中杰冯子健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潜伏期传染性
- 现阶段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的重点、难点和优化思路被引量:9
- 2022年
- 传染病监测预警是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的发展历史,就如何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分析现阶段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并提供相对应的优化思路,以期为传染病监测预警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 陈伟陈伟任翔耿梦杰黄硕刘才兄王瑞瑶陈钟鸣陈钟鸣
- 关键词:传染病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