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聂斌斌

作品数:10 被引量:101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河水利委员会治黄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水土
  • 6篇水土保持
  • 4篇水土保持生态
  • 4篇土壤
  • 4篇丘陵
  • 4篇丘陵沟壑区
  • 4篇沟壑
  • 3篇生态修复
  • 3篇适宜性
  • 2篇植被
  • 2篇植被恢复
  • 2篇黄土高原
  • 2篇黄土高原丘陵...
  • 2篇黄土丘陵
  • 2篇黄土丘陵沟壑...
  • 2篇基于GIS
  • 2篇GIS
  • 1篇地带性
  • 1篇地下径流
  • 1篇有机质

机构

  • 10篇华中农业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杭州市水文水...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江西省水土保...

作者

  • 10篇聂斌斌
  • 7篇蔡强国
  • 4篇崔普伟
  • 4篇陈晓安
  • 3篇綦俊谕
  • 2篇张卓文
  • 2篇方海燕
  • 2篇李国强
  • 2篇郑明国
  • 1篇张利超
  • 1篇张文君
  • 1篇陈小安

传媒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山地学报
  • 1篇泥沙研究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研究综述被引量:11
2010年
根据我国的地域特点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施情况,进行适宜性研究至关重要。在介绍生态自然修复主要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生态自然修复的影响作用。从区域定性、定量分析,地带性分区到G IS技术应用,以及适宜人为促进修复的作用和措施等方面探讨了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研究的方法和内容。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研究正向前迈进,在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的引领下,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评价在方法上会有新的发展。
聂斌斌蔡强国綦俊谕崔普伟陈晓安
关键词: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地带性GIS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土壤侵蚀的临界坡度被引量:29
2010年
坡度是重要的地貌因子。采用岔巴沟径流场和王家沟径流场资料,首先研究坡度与最大30min雨强(I30)对土壤侵蚀影响,然后确定了主导侵蚀为溅蚀片蚀与主导侵蚀为细沟侵蚀之间的临界雨强,最后探讨了不同侵蚀类型下的临界坡度。结果表明:1.坡度与降雨强度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随着坡度的增大,雨强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增大;2.团山沟的溅蚀片蚀与细沟之间的临界I30为0.31mm/min,同时,该临界雨强不是一定值,受下垫面因素等影响而具有一定的波动范围;3.以溅蚀片蚀为主时,土壤侵蚀存在一个<31°的临界坡度,侵蚀模数随坡度的变化趋势与径流模数随坡度变化的趋势相同,从9°~31°土壤侵蚀模数随坡度增加是先增加后减小;以细沟侵蚀为主时,在9°~31°间土壤侵蚀不存在临界坡度,土壤侵蚀模数随坡度的变化趋势与径流含沙量随坡度变化的趋势相同,从9°~31°土壤侵蚀模数随坡度增加先逐渐增加后缓慢增加,临界坡度>31°。
陈晓安蔡强国张利超綦俊谕郑明国聂斌斌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度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单元流域次暴雨输沙模型被引量:3
2010年
黄土高原尤其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异常严重,在该区开展单元流域产沙模拟对于流域侵蚀产沙及沟道系统泥沙输移比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陕北岔巴沟单元流域团山沟为研究对象,利用1961-1969年间水文泥沙资料,构建了流域产沙模型:以流域输沙关系表达式Ms=CsH为理论框架,经分析发现洪峰流量、最大含沙量、平均流量与次洪含沙量相关性显著,近而以洪峰流量、平均流量、最大含沙量及径流深为模型变量,通过模拟误差分析,构建并选取了以径流深和洪峰流量、径流深和最大含沙量为变量的经验模型:Ms=H(109.2ln(Qz)+546.1);Ms=H(Cz-141.2)。与目前已有模型相比,以上模型具有很好的模拟效果,尤其是在模拟小产沙事件时模拟效果较好,模型在临近流域水旺沟上的应用效果也较好。另据研究发现,高含沙水流的存在,使得在不同产沙模数水平下产沙模拟响应机制不同,对产沙模数小于300 t/km2次暴雨事件,流量的对数函数拟合效果明显优于幂函数拟合;对产沙模数大于1000 t/km2次暴雨事件,流量的幂函数拟合效果好于对数函数拟合,但差异不大。
崔普伟蔡强国方海燕聂斌斌陈小安
关键词: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基于GIS的陕西省水土保持自然生态修复区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水土保持自然生态修复作为生态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需要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适宜区研究。论文以陕西省为例,应用ArcGIS 9.2空间数据分析工具,综合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年降雨量、土壤侵蚀、人口密度等指标,划分出陕西省水土保持自然生态修复适宜区域,并分析了陕西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实施情况。结果表明,陕西省水土保持自然生态修复区面积为23 911km2,秦岭大巴山区适宜自然生态修复的面积最大,研究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下一步实施提供借鉴意义。
聂斌斌蔡强国张卓文李国强项宇
关键词:GIS
基于GIS的福建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适宜类型的划分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作为生态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需要系统考虑,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适宜性研究。本文以福建省为例,基于ArcGIS 9.2空间数据分析工具,选取土壤侵蚀、地形坡度、土地利用和人口密度四个指标进行空间分析,利用灰...
聂斌斌蔡强国张卓文綦俊谕陈晓安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灰色关联环境保护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域差异研究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水土保持治理时间长、恢复难度大等原因,水利部在全国实施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目前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究工作还不够系统和完善,尚未形成生态修复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水土保持生态修...
聂斌斌
关键词:生态修复适宜性
文献传递
岔巴沟流域水土保持减水减沙作用被引量:18
2010年
运用经验公式法、双累积曲线法和不同系列对比法计算岔巴沟流域1971—1980年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作用分别为10.55%、6.18%和26.67%,减沙作用为58.74%、63.40%和72.77%;经过对计算结果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岔巴沟流域库坝等工程措施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方式在措施生效期间能够有效减少流域输沙量,减沙作用为65%左右,能够有效拦截洪水,减少洪峰流量,汛期减水作用大于25%;2)库坝等工程措施对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不大,减水作用在7%左右,地下径流占总径流比例提高了20.4%,对地下水的补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3)库坝等工程措施不能改善流域坡面和沟坡侵蚀条件,故而无法真正改善流域水土流失的状况,其减沙效果随着淤积量的增加而减小,需要不断投入以维持其减沙作用,而限于自然条件,库坝等工程措施对流域的治理是不可持续的。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恢复流域自然植被,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并采取适当的人工辅助措施。
綦俊谕蔡强国方海燕陈晓安聂斌斌崔普伟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地下径流淤地坝工程植被恢复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岔巴沟流域次降雨侵蚀力的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降雨侵蚀力是反映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是土壤侵蚀模型的重要因子。降雨侵蚀力指标就黄土高原,不同的学者提出不同的指标。雨型对土壤侵蚀影响很大,根据降雨特性分为三种雨型,通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岔巴沟流域降雨的最大时段雨强与能量的乘积EIt与土壤侵蚀模数直线回归,并对各个相关性系数r之间进行了显著性分析表明,研究区所有雨型条件下从rEI10到rEI60各rEIt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短阵型雷暴雨(A型雨)rEI10与rEI30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与rEI40有显著性差异,锋面夹雷暴雨(B型雨)其rEI10与rEI100中各rEIt都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认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降雨侵蚀力指标EI10到EI30各EIt都可以采用,并且可以被相应简易因子PIt替代。
陈晓安蔡强国郑明国聂斌斌崔普伟
关键词:降雨侵蚀力次降雨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域差异研究——以福建和陕西为例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水土保持治理时间长、恢复难度大等因为,水利部在全国实施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目前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究工作还不够系统和完善,尚未形成生态修复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水土保持生态修...
聂斌斌
关键词:生态修复适宜性
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变化特征及区域差异被引量:12
2011年
不同区域植被恢复对土壤化学性质变化的影响差异较大。本文通过收集前人在土壤化学性质方面的研究数据,选取福建省长汀县、闽清县和陕西省陕北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0~20 cm表土层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进行了两类区域土壤表层有机质和全氮在自然恢复和人为恢复过程中变化特征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长汀县和闽清县的植被恢复初期,人为恢复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影响较大,后期自然恢复影响更大;陕北地区植被恢复初期自然恢复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改善好于人为恢复,之后二者差异不明显;福建省长汀县和闽清县在整个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累计增量和年平均增量都比陕北地区高。因此,建议福建省长汀县和闽清县应先进行人为植被恢复,然后进行自然恢复;而陕北地区应先进行自然恢复,再人为恢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这样可有效改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加快植被恢复。
聂斌斌蔡强国张卓文李国强张文君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