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秀丽
- 作品数:9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泸州市科技局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乳腺和结肠同时性双原发癌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 2015年
- 目的:探讨乳腺和结肠双原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诊断为乳腺和结肠双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为乳腺和结肠双原发癌,病理学活体组织检查证实为"左乳腺"浸润性导管癌(WHO II级)和右半结肠隆起型高分化腺癌,免疫组化:左乳腺癌组织ER(+)、PR(+)、P120(+)、CK20(-)、P53(-),右半结肠癌组织P53(+)、Nm23(+)、CK20(+)、villin(+)。结论:乳腺和结肠双原发癌为罕见的病例,临床易误诊为肿瘤转移而误治,积累乳腺和结直肠双原发癌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资料,避免临床误诊误治具有重要的价值。
- 蒲霞夏天郭庆喜肖秀丽
- 关键词:双原发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分析
- 乳腺叶状肿瘤48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P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007年1月~2014年9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经手术切除的48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48例PT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1岁。均以乳腺肿块就诊,肿块直径从1.5~25 cm不等,平均6.7 cm。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22例行肿块单纯切除术,14例行肿块扩大切除术,12例行乳房切除术。参照2003版WHO标准将组织学分级分为良性PT 27例,交界性PT 15例,恶性PT 6例。其中30例获随访3~48个月,随访期间肿瘤复发4例。结论:PT是一种较少见的乳腺肿瘤,准确把握PT的临床病理特点,有助于明确诊断。
- 叶入裴廖烨晖肖秀丽龙汉安
- 关键词: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特征
- EB病毒与P16基因蛋白在子宫颈鳞癌中的表达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分析子宫颈EBV感染对抑癌基因P16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EBV的致癌机理。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3例正常宫颈、3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28例宫颈鳞癌组织中EBV及P16蛋白的表达。结果:EBV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组分别为15%(2/13)、51%(20/39)和68%(19/28),癌及上皮内瘤变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P<0·05)。P16在正常宫颈组织与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1/13)、64%(25/39)和79%(22/28),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EBV感染与非感染的宫颈癌组织中,P1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和78%,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B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病密切相关,但其致癌机制可能不是通过影响抑癌基因P16的表达而引起的。
- 刘秀华肖秀丽龙汉安张娟刘俊
- 关键词:EBVP16组织芯片
- 5-Fu缓释剂局部植入对进展期直肠癌淋巴道转移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术前直肠黏膜下植入5-Fu缓释剂对进展期直肠癌淋巴道转移的影响。方法 96例Dukes B、C期直肠癌患者按序贯实验分成2组,其中试验组45例,对照组51例。试验组于术前5~10 d经肛门直肠黏膜下植入5-Fu缓释剂100~150 mg.m-2。2组患者均施以Dixon术。术后标本中淋巴结计数,计算淋巴结转移率(MLR)和淋巴结转移度(LNR)。转移淋巴结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阴性淋巴结CK19为一抗免疫组化检查,阳性记为淋巴结微转移(MM)。结果试验组MLR(37.8%)及LNR(10.0%)均低于对照组(45.1%和12.5%)(P=0.468和0.118)。试验组阳性淋巴结AI(0.086±0.047)高于对照组(0.036±0.042)(P<0.001)。试验组淋巴结MM率、MM度(11.1%和8.3%)低于对照组(29.4%和19.3%)(P=0.028和P=0.019)。结论术前直肠黏膜下植入5-Fu缓释剂对进展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和微转移灶均有抑制效应,尚不能显著降低MLR、LNR。
- 杨宏伟路忠志肖秀丽吴斌
- 关键词:直肠癌5-FU缓释剂淋巴结转移细胞凋亡指数
- 软骨母细胞瘤20例临床病理分析
- 2015年
-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特征,明确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我院1998年至2014年经病理证实的20例软骨母细胞瘤,用HE和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病理学观察,同时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结果:20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多发于青少年,平均年龄17岁,>20岁者4例。最常见的部位是长骨(75%),尤其是股骨、胫骨和肱骨,其他部位5例。X线通常表现为骨骺或骨突部位圆形或卵圆形地图状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常有薄层边缘硬化,破坏区常见细小的斑点状钙化或骨化阴影,很少膨胀性改变和骨膜反应。1例有局部骨皮质破坏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镜下软骨母细胞瘤由增生的软骨母细胞、粉红色软骨样基质及散在破骨样巨细胞组成,"窗格样钙化"和免疫组化软骨母细胞S-100(+)对正确诊断十分重要。结论:掌握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特征,对软骨母细胞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罗华肖秀丽蒋堃杨志惠
- 关键词:软骨母细胞瘤病理诊断免疫组化
- 37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经手术切除的37例PTMC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PTMC中男性6例,女性31例,年龄17~69岁,癌肿大小0.1~1.0cm。有30例是在甲状腺良性疾病中发现的。CK19、HBME~1、Galectin-3、34βE12在PTM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1.3%、95.7%、87.0%,Ki-67在PTMC中均有表达,阳性细胞比例为1%~5%。结论:PTMC好发于女性,常与其他甲状腺良性疾病并存,病理医生应准确把握PTMC的镜下特征,必要时可联合免疫组化以辅助诊断。
- 陈勇叶入裴龙汉安肖秀丽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乳头状微小癌病理诊断免疫组化
- 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伴甲状腺肿类癌1例及文献复习
- 2015年
- 目的:探讨1例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伴甲状腺肿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诊断为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伴甲状腺肿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为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伴甲状腺肿类癌,病理学检查除成熟性畸胎瘤成分外,另见由甲状腺和类癌组织混合成的结节一枚,类癌细胞较小且大小相仿,染色质均匀,核分裂少见,免疫组化: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TG(+)、TTF-1(+),类癌细胞CD99(+)、Cg A(+)、Syn(+)、CK7(-)。结论: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伴甲状腺肿类癌为罕见的病变,临床患者多无典型症状,且类癌成分多与甲状腺组织混杂于畸胎瘤中,容易漏诊,故应广泛取材并提高对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伴甲状腺肿类癌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的认识,对累积资料,避免临床误诊、漏诊具有重要的价值。
- 夏天肖秀丽周铁军罗华
- 关键词: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畸胎瘤病理特征
- 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伴恶变及附壁肉瘤结节1例及文献复习
- 2014年
- 目的:探讨1例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伴恶变及附壁肉瘤结节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诊断为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伴恶变及附壁肉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为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伴恶变及附壁结节,附壁结节为纤维肉瘤,主要由中等密度的梭形和卵圆形的异型细胞组成,可见较多病理核分裂,梭形和卵圆形的异型细胞Vim(+)。结论:卵巢黏液性肿瘤中附壁肉瘤结节为罕见的伴发病变,临床多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且附壁肉瘤结节的病理学形态广泛而复杂,极易漏诊、误诊。本文献对1例诊断为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伴恶变及附壁肉瘤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对累积资料,避免临床误诊、漏诊具有重要的价值。
- 夏天肖秀丽杨成万
- 关键词:卵巢黏液性肿瘤恶变附壁结节肉瘤病理特征
- Twist基因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4年
- 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种基因参与调节的复杂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Twist过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侵袭转移、血管生成与肿瘤细胞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对早期诊断和临床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 伏铠文肖秀丽
- 关键词:乳腺癌TW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