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大海

作品数:692 被引量:1,615H指数:17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5篇会议论文
  • 286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39篇医药卫生
  • 20篇生物学
  • 9篇文化科学
  • 4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91篇细胞
  • 180篇烧伤
  • 134篇创面
  • 100篇瘢痕
  • 67篇烫伤
  • 67篇纤维细胞
  • 67篇成纤维细胞
  • 60篇干细胞
  • 53篇愈合
  • 50篇皮瓣
  • 49篇烧伤后
  • 47篇外科
  • 39篇血管
  • 38篇胰岛
  • 38篇胰岛素
  • 35篇创面愈合
  • 30篇伤创
  • 29篇负压
  • 28篇皮肤
  • 23篇生物学

机构

  • 677篇第四军医大学...
  • 35篇第四军医大学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牛津大学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兰州军区兰州...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空军军医大学...
  • 2篇广州军区广州...
  • 2篇南京军区福州...
  • 2篇西安医学院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691篇胡大海
  • 193篇朱雄翔
  • 165篇陈璧
  • 153篇韩军涛
  • 132篇汤朝武
  • 128篇陶克
  • 103篇白晓智
  • 93篇谢松涛
  • 90篇徐明达
  • 86篇董茂龙
  • 84篇张万福
  • 80篇王洪涛
  • 70篇蔡维霞
  • 70篇王耘川
  • 69篇郑朝
  • 65篇胡晓龙
  • 57篇刘洋
  • 56篇刘佳琦
  • 56篇官浩
  • 52篇计鹏

传媒

  • 99篇中华烧伤杂志
  • 35篇第四军医大学...
  • 30篇第八届全国创...
  • 29篇中华医学会烧...
  • 24篇第八届全国烧...
  • 22篇中国美容医学
  • 20篇第十届全国烧...
  • 18篇2013年全...
  • 15篇西北国防医学...
  • 11篇2010年第...
  • 10篇中华损伤与修...
  • 9篇第六届全国烧...
  • 8篇中国修复重建...
  • 7篇中华实验外科...
  • 7篇中国临床康复
  • 6篇中国医师杂志
  • 6篇第八届全国创...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5篇第四届全国烧...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9
  • 28篇2017
  • 49篇2016
  • 47篇2015
  • 25篇2014
  • 52篇2013
  • 83篇2012
  • 55篇2011
  • 22篇2010
  • 97篇2009
  • 38篇2008
  • 62篇2007
  • 23篇2006
  • 18篇2005
  • 1篇2004
  • 6篇2003
  • 11篇2002
  • 40篇2001
  • 9篇2000
  • 16篇1999
6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烧伤后不同瘢痕组织中p16基因的缺失与突变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了解不同瘢痕组织基因组中抑癌基因p16第2外显子(exon2 )有无缺失及突变。方法:取临床深Ⅱ度烧伤愈后瘢痕标本,取材时间:愈后4、8、18、32个月增生性瘢痕组织,愈后32个月稳定瘢痕、瘢痕疙瘩,每组5例,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 ,SSCR)分析方法,动态观察p16exon2 有无缺失及突变发生。结果:PCR结果显示,基因组中p16exon2 无缺失发生,SSCP分析显示各种瘢痕组织中p16exon2 无突变发生。结论:在烧伤愈后不同瘢痕组织中,抑癌基因p16exon2 未发现缺失及突变存在,不同瘢痕组织间无差异,肿瘤中多见的p16exon2 在基因组水平上缺失及突变不是导致瘢痕过度形成的原因。
姚庆君陈璧胡大海徐明达董茂龙贾赤宇王树森
关键词:烧伤瘢痕P16基因缺失突变
异种无细胞真皮基质移植后淋巴细胞对异种真皮抗原的反应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异种无细胞真皮基质(Xeno-ADM)的免疫反应机理.方法 将网状Xeno-ADM与自体刃厚皮件复合移植给大面积烧伤患者,成活后4~8W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同期单纯自体皮移植的大面积烧伤...
姜笃银陈璧胡大海贾赤宇徐明达
文献传递
白芷活性提取物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目的:体外观察白芷活性提取物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K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促进创面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取人源性皮肤KC的HaCaT细胞株,复苏培养选用第5代细胞进行实验。取白芷生药...
白晓智胡大海王耀军苏映军朱雄翔汤朝武
关键词:白芷角质形成细胞创面愈合细胞增殖
抑癌基因P27真核细胞表达质粒的构建
目的 构建抑癌基因P27真核细胞表达质粒,为深入研究P27在创面修复及瘢痕形成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提供物质基础.方法 PCR法从含有P27全长的质粒中合成P27cDNA片段,连接酶连接至PUC19质粒进行顺序,证明PCR产物...
董茂龙陈璧徐明达朱雄翔胡大海
文献传递
成功救治特重度烧伤——力争最佳功能和容貌的修复
目的探讨特重烧伤早期救治,力争最佳的功能与容貌修复的新措施。方法一例总面积99.5 %,Ⅲ度80%,混合度14.5%,浅Ⅱ度5%合并高钠、高氧血症的患者,采用早期切痂,用异体皮覆盖创面,在自体皮源奇缺的情况下,根据皮源多...
陈璧丁国斌胡大海贾赤宇姚庆君刘亚玲
文献传递
热损伤角质形成细胞培养上清对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白晓智胡大海蔡维霞张战凤石继红朱华宇朱雄翔汤朝武
胰岛素启动细胞生存信号在严重烧伤早期治疗效应的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正>近年来在临床危重病的研究中证实,胰岛素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多器官功能损伤的发生及死亡率。新近对胰岛素作用机制的研究表明,除调节细胞糖代谢外,胰岛素尚可通过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激活和调节组织细胞"生存信号(surviva...
王耘川张万福胡大海
文献传递
病理性瘢痕组织中PPARγ基因的表达研究
目的了解PPARγ、CTGF及TGF-β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的基因表达。方法提取9例成人增生性瘢痕样本和6例瘢痕疙瘩样本总RNA,分离mRNA,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检测PPARγ、CTGF及T...
杨崇志胡大海韩勇彬蔡维霞白晓智陈刚
文献传递
颞浅筋膜组织瓣修复头面部鳞状细胞癌切除后缺损六例被引量:1
2013年
头面部鳞状细胞癌切除术后造成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较难一次性修复。颞浅筋膜组织瓣的血管位置稳定,血运丰富,安全可靠,适用于修复头面部软组织缺损。2011年1月-2012年4月,笔者单位采用颞浅动脉顶支支配的跨区筋膜组织瓣修复头面部鳞状细胞癌切除后缺损,达预期效果。
韩飞胡大海朱雄翔官浩王洪涛张剑锋徐志刚
关键词:组织瓣修复鳞状细胞癌颞浅筋膜头面部切除后面部软组织缺损
严重烧伤大鼠血清对脂肪间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大鼠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双侧腹股沟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纯化大鼠ADSCs,取第3代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行成脂成骨诱导分化鉴定;ADSCs传代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0%胎牛血清组(正常培养组)、10%正常大鼠血清组,10%烧伤大鼠血清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各组细胞的生长曲线。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周期、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分离培养的ADSCs传至第3代时形态规则,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所培养的ADSCs均表达CD29、CD90、CD105,阳性率分别为88.6%、99.7%、92.8%,而CD31、CD34、CD45阳性率分别为4.4%、4.7%、3.3%;经诱导培养后可向成骨成脂分化。MTT法检测结果显示:10%烧伤大鼠血清组细胞增殖较快,各时间点吸光度值(A值)明显高于10%胎牛血清组及10%正常大鼠血清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培养1周后10%烧伤大鼠血清组、10%正常大鼠血清组、10%胎牛血清组ADSCs 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72.20±5.13)%、(83.50±4.74)%、(90.20±6.37)%;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21.40±2.84)%、(12.50±1.96)%和(8.60±1.31)%,10%烧伤大鼠血清组ADSCs G1期细胞比例显著低于10%正常大鼠血清组、10%胎牛血清组(t=2.39、4.86;P<0.05);10%烧伤大鼠血清组ADSCs S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10%正常大鼠血清组、10%胎牛血清组(t=5.54,7.93;P<0.01)。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10%烧伤大鼠血清组VEGF的表达明显上调,Caspase-3表达显著下调与10%正常大鼠血清组、10%胎牛血清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烧伤大鼠血清可明显促进ADSCs的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发生、促进ADSCs的分泌功能,严重烧伤后可望移植ADSCs用于细胞治疗。
谢松涛贾文斌白晓智陶克韩夫方小兵杨龙龙蔡维霞汤朝武胡大海
关键词:烧伤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血清细胞治疗生物学特性
共7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