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锡池

作品数:63 被引量:269H指数:9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无锡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2篇耐药
  • 16篇耐药性
  • 15篇杆菌
  • 14篇药性分析
  • 14篇耐药性分析
  • 12篇细菌
  • 12篇肠杆菌
  • 11篇肠杆菌科
  • 10篇碳青霉烯
  • 10篇青霉烯
  • 10篇肠杆菌科细菌
  • 8篇克雷伯菌
  • 7篇血浆
  • 7篇真菌感染
  • 7篇菌药
  • 6篇药物
  • 6篇葡聚糖
  • 6篇聚糖
  • 6篇抗菌
  • 6篇抗菌药

机构

  • 50篇无锡市第二人...
  • 11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苏州大学
  • 4篇无锡市中医医...
  • 2篇江苏大学
  • 2篇江南大学附属...
  • 2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江南大学
  • 1篇无锡市疾病预...
  • 1篇苏州工业园区...
  • 1篇江苏三联生物...
  • 1篇无锡市惠山区...

作者

  • 61篇胡锡池
  • 35篇严子禾
  • 28篇胡仁静
  • 8篇吴风
  • 5篇周小明
  • 4篇万佳蔚
  • 4篇赵英伟
  • 4篇张立红
  • 2篇刘晶波
  • 2篇韩志君
  • 2篇刘红玲
  • 2篇王妍
  • 2篇徐庆
  • 2篇万林
  • 2篇黄红宇
  • 2篇冉宝才
  • 2篇万林
  • 2篇万佳薇
  • 1篇张琦
  • 1篇赵文艳

传媒

  • 7篇职业与健康
  • 4篇中华医院感染...
  • 4篇华北煤炭医学...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临床检验杂志
  • 3篇江苏大学学报...
  • 2篇中国抗生素杂...
  • 2篇右江医学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18
  • 8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
胡锡池严子禾吴风万佳薇胡仁静
105株阴道念珠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药敏分析被引量:6
2005年
胡锡池严子禾周小明
关键词:念珠菌抗真菌药药敏分析
氯唑西林增效试验对肠杆菌科高产AmpC酶细菌的表型检测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建立易于操作、适合临床应用的检测产AmpC酶肠杆菌科细菌的方法。方法制作分别含80、120、160、200、240μg氯唑西林的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的标准复合纸片,分别测定未加氯唑西林和加上氯唑西林后上述纸片对130株耐头孢西丁肠杆菌科细菌的抑菌环直径,根据氯唑西林对4种抗菌药物的增效作用判断受试菌是否产AmpC酶,将检测结果与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复合纸片中氯唑西林的含量以及最佳药敏指示剂;采用统计学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三维试验证实,在130株耐头孢西丁肠杆菌科细菌中产AmpC酶为48株,非产AmpC酶82株;氯唑西林增效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纸片中氯唑西林含量为200μg时,单一复合纸片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产AmpC酶检出率均为87.5%,氨曲南的检出率较低为33.3%,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联合使用则检出率为95.8%,特异性为95.1%。结论复合纸片中氯唑西林含量为200μg,联合使用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氯唑西林增效试验检测AmpC酶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合临床常规开展。
严子禾胡锡池吴风
关键词:AMPCΒ-内酰胺酶
外伤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与氧化应激和炎症状态的关系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感染部位和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感染与氧化应激和炎症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行外伤性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者82例为感染组,术后未发生感染者282例为未感染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200例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感染组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比较3组的氧化应激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感染组中,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30.49%,其次为颅内占26.82%和肺部占24.39%。109株病原菌中,检出最多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占23.85%,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占15.60%、大肠埃希菌占13.76%和酵母样真菌占11.01%。感染组的SOD水平低于且MDA和AOP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的CRP和TNF-α水平高于且IL-2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和未感染组(P<0.05)。结论:外伤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感染以呼吸道为主,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且病原菌的感染可能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失衡有关。
高吟张立红胡锡池胡仁静徐庆
关键词:外伤性脑出血病原菌氧化应激炎症状态
应用科玛嘉酵母菌显色培养基快速鉴定酵母菌被引量:1
2009年
近年来,由酵母菌引起的各种感染不断增加,其耐药株也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科玛嘉酵母菌显色培养基(以下简称显色培养基)是通过菌落的不同颜色和形态对酵母菌进行快速鉴定的一种选择性培养基。为了全面评价这种培养基的实际应用价值,我们采用这种显色培养基对250份临床标本进行酵母菌分离鉴定.再用VITEK-YBC卡进行酵母菌的鉴定,并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现报告结果如下。
胡锡池严子禾王妍
关键词:显色培养基酵母菌科玛嘉选择性培养基临床标本
147株住院患者呼吸道念珠菌感染的鉴定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8
2006年
目的对呼吸道分离的念珠菌进行鉴定并做耐药性分析。方法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对分离的147株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并用R osco商品化纸片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呼吸道念珠菌感染中以白念珠菌为主(75.5%),非白念珠菌感染呈上升趋势。两性霉素、制霉菌素耐药率最低,分别为6.1%,3.4%,其次为伊曲康唑(17.0%),氟康唑耐药率最高(57.1%),克柔念珠菌是耐药性较强的念珠菌,依次是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非白念珠菌与白念珠菌相比耐药率有显著差异(P=0.000)。有38.7%的念珠菌对2种或2种以上抗真菌药物耐药。结论呼吸道念珠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念珠菌的检测和耐药性分析。
周小明严子禾胡锡池
关键词:念珠菌耐药性分析
医院二次供水系统微生物污染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参照WS 436-2013《医院二次供水运行管理》行业标准,调查某医院二次供水系统中常见病原菌污染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指导医院供水消毒。方法采集医院门诊和住院大楼二次供水水箱水及病区自来水,检测余氯量、PH和水体菌落数,鉴定水体中常见病原菌;收集供水管管龄、建筑物年限、管道材质、水龙头类型和水温等信息。结果医院二次供水系统余氯浓度<0.05 mg/L,水中病原菌平均浓度为27 403.1 cfu/L,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军团菌和其它阴性杆菌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3.5%、14.8%、11.1%和7.4%;建筑物年限≥20年、水管材质为PPR、水温≥25℃为二次供水系统污染危险因素。结论医院二次供水水中余氯量低于标准,存在发生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应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医院供水系统消毒管理。
田媛媛陈玉均毛海燕胡锡池张琦
关键词:二次供水系统病原菌
产质粒介导AmpC酶肠杆菌科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体外活性分析
2007年
目的通过对肠杆菌科细菌质粒介导AmpC酶和超广谱哥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探讨其主要耐药机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氯唑西林增效试验测定质粒介导AmpC酶,双纸片确诊试验测定ESBLs。并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MIC法)检测12种常用抗生索对这些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320株受检菌中共检出产质粒介导AmpC酶菌145株,产ESBLs菌160株,阳性率分别为45.3%、50.0%。产质粒介导AmpC酶组对氨曲南、头孢曲松、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45.2%~68.5%),其耐药率明显商于非产AmpC酶组,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产质粒介导AmpC酶组和非产AmpC酶组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头孢唑啉、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较高(41.3%~94.2%);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派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均较低(0%~34.6%),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肠杆菌科细菌中产质粒介导AmpC酶的检出率较高。并且该类菌多呈多重耐药。临床可采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索作为产质粒介导AmpC酶菌感染的经验治疗,也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头孢派酮/舒巴坦、四代头孢菌素或阿米卡星等抗生索治疗。
胡锡池赵英伟严子禾
关键词:AMPC酶耐药性分析
耐头孢西丁肠杆菌科细菌AmpC酶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通过对耐头孢西丁肠杆菌科细菌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提示其主要耐药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氯唑西林增效试验测定AmpC酶,采用双纸片确诊试验测定ESBLs,并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MIC法)检测12种常用抗菌药物对这些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64株受检菌中共检出高产AmpC酶菌29株,产ESBLs菌32株,阳性率分别为45.3%,50%.单产AmpC酶组对氨曲南、头孢曲松、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45.2%~68.5%),其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组,两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单产AmpC酶组和非产酶组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头孢唑林的耐药率均较高(57.7%~94.2%);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均较低(0%~34.6%),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耐头孢西丁肠杆菌科细菌中AmpC酶的检出率较高,高产AmpC酶细菌多呈多重耐药.临床可采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或4代头孢菌素治疗高产AmpC酶菌引起的感染,也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或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治疗.
胡锡池赵英伟严子禾
关键词:AMPC酶耐药性分析
肝脓肿相关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检测及同源性分析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肝脓肿相关肺炎克雷伯菌高毒力荚膜血清型及主要毒力基因分布情况,并分析菌株的同源性。方法收集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肝脓肿相关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12株;所有菌株进行黏液丝试验,PCR方法检测高毒力相关荚膜血清型及主要毒力基因;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 12株肝脓肿相关肺炎克雷伯菌黏液丝试验阳性率为75%;检出K1(6株)、K54(1株)和K57(5株)3种高毒力荚膜血清型。毒力基因wca G、rmp A、ure A、fim H、mrk D、uge、Aer和iro NB检出率均为100%;iuc B检出率为83.3%;未检出cf29a基因;mag A、all S和kfu BC基因仅在K1血清型菌株中检出。MLST发现ST23(4株)和ST25(3株)为主要检出型,其次为ST412(2株)以及ST1660、ST1049和ST11各1株;PFGE结果显示12株肺炎克雷伯菌分为8个型,其中3株K1型菌株属于同一克隆型。结论分离的肝脓肿相关肺炎克雷伯菌均为高毒力菌株,ST23和ST25为主要检出ST型别,ST1049型为首次报道。PFGE结果呈现出遗传多样性,K1型肺炎克雷伯菌存在一定的流行。
胡仁静汤怡颖胡锡池顾兵
关键词:多位点序列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