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康传

作品数:37 被引量:381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历史地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经济管理
  • 3篇建筑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农户
  • 8篇宅基
  • 8篇宅基地
  • 6篇宅基地流转
  • 6篇农户调查
  • 6篇乡村
  • 6篇户调
  • 6篇建设用地
  • 5篇农村
  • 5篇农村宅基地
  • 4篇影响因素
  • 4篇实证
  • 4篇民宿
  • 4篇集体建设用地
  • 3篇实证分析
  • 3篇土地利用
  • 3篇农村宅基地流...
  • 3篇丘陵
  • 3篇丘陵山区
  • 3篇西南丘陵山区

机构

  • 34篇西南大学
  • 4篇昆明市国土规...
  • 2篇河南城建学院
  • 2篇教育部
  • 2篇铜仁学院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天津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6篇苏康传
  • 27篇杨庆媛
  • 9篇宁涛
  • 6篇张忠训
  • 4篇戴佩淇
  • 4篇郭西南
  • 3篇周婧
  • 3篇张佰林
  • 2篇王冬生
  • 2篇况明生
  • 2篇江娟丽
  • 2篇王晓蒙
  • 2篇翁才银
  • 2篇江娟丽
  • 2篇李小广
  • 2篇毕国华
  • 1篇王小蒙
  • 1篇王兆林
  • 1篇阎建忠
  • 1篇张镱锂

传媒

  • 4篇西南大学学报...
  • 3篇经济地理
  • 3篇中国地理学会...
  • 2篇资源科学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山地学报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资源与产业
  • 1篇城镇化与集约...
  • 1篇第十二届中国...
  • 1篇经济发展方式...

年份

  • 3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9篇2011
  • 2篇2010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带房屋出让国有建设用地的可能性及其路径设计研究
2021年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日益紧缺与土地资源闲置浪费现象并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防止土地闲置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从节约集约用地角度出发,采用案例分析和规范性分析方法,以国有建设用地出让相关的政策文件及法律法规为基本准则,以“净地出让”的内涵剖析为切入点,探讨带房屋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从土地征收到保留房屋与土地构成的不动产单元登记的完整路径,为实现土地资源与国有资产高效利用提供相关的思路借鉴。
李萱杨庆媛苏康传
关键词:土地管理不动产登记建设用地使用权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发展阶段判析——基于重庆市300份农户调查问卷
对重庆市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发展阶段进行判别分析,有助于从宏观层面认识重庆市不同区域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发展程度、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已成为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和统筹城乡土地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基于重庆...
苏康传杨庆媛宁涛郭西南
关键词:集体建设用地
文献传递
中国耕地差异化休耕模式及技术措施探讨被引量:19
2020年
耕地休耕模式是实行耕地休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差异化的休耕模式对中国全面实施耕地休耕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总结法、系统分析法及案例分析法等,结合中国耕地休耕主要试点区实地调研资料及数据,总结、提炼差异化耕地休耕模式。结果表明:中国耕地休耕模式设计应充分考虑制度主体、制度客体及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模式内涵、模式适用区域、典型案例区及主要休耕技术措施等进行设计。中国耕地差异化休耕模式主要有地下水漏斗区节水保水型休耕模式、土地污染区清洁去污型休耕模式、生态严重退化区生态修复型休耕模式、耕作过度集约化区耕地地力保护型休耕模式及耕地撂荒严重区的"流转+休耕"模式。差异化休耕模式涉及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休耕时长安排、培肥技术、休耕地翻耕技术及休耕试验示范技术等。当前中国休耕时长安排主要有季节性休耕、长期休耕及短期休耕3类;休耕培肥技术主要有少耕肥豆轮作、免耕过腹还田、免耕净种绿肥、免耕肥草间套种、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腐熟农家肥)及上述多种方式混合形成的技术措施;休耕地翻耕技术主要有深松浅翻、深翻晒垡、旋耕保墒等;休耕试验示范技术主要包括休耕绿肥品种筛选试验、休耕时长试验、土壤指标测定试验、休耕对比示范等,并以甘肃省环县为案例对休耕模式技术措施进行分析,可为中国全面开展耕地休耕提供案例参考和技术支撑。
苏康传杨庆媛张忠训毕国华
关键词:土地利用农业耕地
农村宅基地流转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重庆市300户农户调查
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本文从农户视角分析宅基地流转的原因,探寻农村宅基地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Logistic分析法。研究结果:受教育程度、非农收入、务工距离、社会保障水平、宅基地距城镇...
宁涛杨庆媛苏康传
关键词:农户调查农村宅基地流转自愿原则
长江经济带开发区及其产业空间格局演变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开发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优化开发区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配置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统计分析及地理空间分析方法,探究长江经济带省级以上开发区及其产业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探析技术密集型产业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江经济带开发区空间布局1992~2012年由分散"多点状"结构变为"T字型"结构,2012~2017年稳定为"网格状结构";开发区空间分布呈稳定的"西南-东北"方向,分布中心偏移特征为"东北向-正西向-东北向",2002~2012年偏移幅度最大,2012~2017年偏移幅度最小,地理空间总体呈扩张态势;开发区空间相关性总体上波动起伏,高-高集聚区域先增大再缩小;开发区产业中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绝对优势,其中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其与电子通信产业共同呈现明显的"一核多极"空间分布特征,四大行业中另外2个行业与开发区空间布局特征相一致;三大类型产业中,总体呈现为上下波动的集聚特征,只有1992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分散特征;城市经济环境对于开发区产业发展有正向联系,而政府引用外资存在一定的反向联系,政策因素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王文鑫杨庆媛苏康传苏康传张忠训
关键词:开发区主导产业空间格局演变长江经济带
中国农村宅基地资产化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8
2022年
研究目的:梳理宅基地资产化研究热点及进展,并剖析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计量法和文献归纳法。研究结果:(1)宅基地资产化是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其研究历程可分为初步探索阶段(2004—2010年)、问题聚焦阶段(2011—2017年)和加速发展阶段(2018—2021年),在政策导向作用下,三个阶段的研究侧重点各异。(2)宅基地资产化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内容集中在宅基地资产化内涵、宅基地功能价值、资产化模式、驱动机理与障碍因素、资产化对策与路径等方面,研究呈现出逐渐丰富多元的发展趋势,形成了“内涵阐释—价值测算—模式比较—驱动机理—障碍识别—实践路径”的研究脉络和主题。(3)当前研究关于宅基地资产化的概念认知体系、理论基础等方面的内容较为薄弱,亟待深化和拓展。研究结论:农村宅基地资产化研究内容密切关注和服务于国家土地制度改革和重大战略需求,研究方法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态势,研究成果对推动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未来研究需加强宅基地资产化内涵的辨识和理论研究,形成统一的概念认知体系;因地制宜构建不同地域宅基地功能价值测算体系,系统分析农村宅基地资产化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和路径,为宅基地制度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杨庆媛陈鸿基苏康传苏康传毕国华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格局及旅游开发模式被引量:68
2019年
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格局及旅游开发模式,是提高非物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水平的重要路径。采用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分析法、Moran′s I指数分析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结构特征、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①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较少,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占主体。传统音乐、传统手工技艺、曲艺、传统舞蹈是重庆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的主要类型;传统手工技艺、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民俗是市级项目的主要类型。②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整体上呈南多北少、总体分散和"中心-外围-两翼"递减的分布格局。③基于结构类型和空间特征,提出中心外围区、两翼地区"基础+发展+提高"不同组合;国家级+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相结合、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相结合、社区参与旅游等开发模式。
江娟丽江娟丽杨庆媛张忠训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文化旅游
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与小农经济变迁耦合机理被引量:40
2019年
通过山区土地利用转型与小农经济变迁的耦合关系分析,可以揭示山区人地关系的变化过程和机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山区农村人地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小农经济变迁驱动土地利用转型,土地利用转型进一步促进小农经济变迁。在阐述土地利用转型及小农经济变迁内涵和特征基础上,结合实证探讨二者间的耦合机理,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参考。研究表明:①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与小农经济变迁相互影响,耦合演进。②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重点体现在农村宅基地、耕地及林地三类用地上。③中国小农经济已发生四次变迁,而山区小农经济变迁在第四次中表现较为明显,其阶段特征主要为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土地流转频繁,土地规模经营趋势增强。④山区小农经济变迁引发耕地空间形态及功能转型,山区耕地转型进一步促进小农经济变迁。⑤山区小农经济变迁及农户生计策略非农化转变促使农户对宅基地结构及功能的需求发生变化;闲置废弃宅基地综合整治可显化农村土地资产价值,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促进小农经济变迁。⑥通过云南省砚山县耕地利用转型案例剖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与小农经济变迁的耦合机理。
苏康传杨庆媛张佰林张忠训
关键词:土地利用转型
基于兼业行为的大城市边缘区农户宅基地流转分析
城市化进程下,农户兼业现象普遍,大量农村宅基地的闲置与粗放利用为补给城市建设用地提供了潜力源。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运用多重对应分析法和参与式农村评估法,对重庆市大城市边缘216户农户展开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农业为生计依...
周婧杨庆媛翁才银戴佩淇苏康传
关键词:城市边缘宅基地流转城市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
文献传递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不同类型农户弃耕特点及原因——基于重庆市十区县540户农户调查被引量:54
2011年
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Logistic分析法,基于农户兼业活动探讨不同类型农户弃耕特点及原因,为破解生态脆弱的贫困地区农地资源低效利用问题提供参考。结果表明:①重庆市农户兼业普遍,根据非农收入比重、劳动力配置状况和生计策略,将农户划分为纯农户、I兼农户和II兼农户;②农户耕地转出行为普遍,无偿转出比重偏高。II兼农户弃耕及有偿转出比重均最高,与I兼农户相比,纯农户耕地转出的户数多,但转出面积少且多为无偿转出;旱地撂荒较水田普遍,撂荒的多为地块破碎、耕作条件差的地块;③由于家庭成员年龄偏老、劳动能力偏弱等的局限,纯农户会放弃对区位偏远、零星分散地块的耕种;I兼农户更关注土地经济收益,将资本投入到耕作条件好的地块;II兼农户主要基于收益最大化原则,倾向于将要素投入到非农产业,有偿转出耕地。研究认为,根据不同类型农户弃耕特点及原因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来引导其土地利用行为,是整合区域土地资源、提高农地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张佰林杨庆媛严燕薛梅苏康传臧波
关键词:弃耕撂荒城乡统筹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