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明
- 作品数:34 被引量:196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5·12地震灾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建议被引量:2
- 2010年
- 吴薇莉苏文明魏赓唐颖彦
- 关键词:地震灾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职业倦怠
- 新时期地方高校辅导员管理体制研究
- 2011年
- 新时期的地方高校在辅导员管理体制上存在着边缘化、僵硬化及流动化等问题。本文以“人一氟”匹配为基点,将胜任特征模型引入到地方高校辅导员的管理体系中,并对地方高校辅导员的管理体制做出了一定思考,以期对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有所借鉴及启示。
- 李遵义苏文明
- 关键词:地方高校人岗匹配
- 工作特性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从工作激励潜能、工作特性及其与个体变量的交互作用的角度来分析工作倦怠,结果表明:激励潜能对工作怠慢有着预测作用,从工作本身中所获得的激励潜能越大,则工作怠慢程度越低,并且与性别、工作年限、婚姻存在着交互作用;此外,性别变量与工作完整性有着交互作用。为此,应该设计丰富化、扩大化及多元化的工作特性以提升工作的激励性,同时建立适当的倦怠管理机制,并考虑个体间的不同需求。
- 苏文明吴薇莉王宁
-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工作特性
- 高校辅导员选聘模式研究被引量:19
- 2007年
- 新形势下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目前多数高校实施的辅导员选聘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必须创新辅导员选拔机制。在行为事件访谈及相关文献分析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建立新时期辅导员的能力模型,包括服务及管理技能、服务及管理素质、自我发展三大方面,并提出了选聘方式的设想。
- 王政书苏文明吴薇莉
- 网络社会行为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网络社会行为是当今人类社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较好地反映个体的人格特质,并对个体心理健康状况作出预测。以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为例,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经常撰写博客日志或积极参与网络互动可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并且博客传递的情绪指数有较为明显的事件及时间效应。基于此,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困境,提出了网络语境下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对策建议:重塑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网络社区的隐性心理支持体系,重视网络社会行为的挖掘与应用,发挥网络社区的"自助—助人—互助"功能。
- 王政书苏文明程曦
- 关键词: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教育
-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特征的异化及对策研究被引量:26
- 2015年
- 新媒体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群体多元化、多样性的心理诉求出现了异化,出现了去个性化现象、后现代价值取向、碎片化能力思维及符号化行为表现。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理念、重视大数据时代网络资源的挖掘与应用、培育基于新媒体的朋辈辅导机制、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健康网络平台,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 苏文明王政书奉姣
- 关键词:新媒体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学生心理
- 高校辅导员职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学生成长诉求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与路径依赖。立足职业化本质特征,以成长服务导师角色为前提,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文本编码分析、因素分析及全模型检验等方法,构建包含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及自我发展等内隐要素的高校辅导员职业核心竞争力模型,带有明显的第三方效应及积极发展取向特征,能较好解释工作绩效的76.4%变量,可为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及《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实施提供思路。
- 苏文明朱惠斌奉姣张玲
- 关键词:职业能力标准核心竞争力高校辅导员
- 高校辅导员胜任特征模型构建及公文筐测验效应研究
- 辅导员制度是社会主义大学的特色,加强辅导贝队伍建设是高校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必然趋势,如何有效地选拔和优化配置辅导贝,是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首要关注点。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高校行政工作为背景,以胜任特征模...
- 苏文明
-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胜任特征模型信效度绩效评价公文筐测验
- 文献传递
- 基于“C-2P”模式的薪酬设计思路被引量:2
- 2009年
- 薪酬体系设计要以组织战略为依据,依托人力资源价值链流程有机统合岗位(Position)、工作绩效(Performance)及胜任力(Competence)等因子。文章以某上市公司为例,通过岗位价值评估、胜任力测评及机制建立、绩效考核等步骤介绍如何设计基于"C-2P"模式薪酬体系,以对薪酬制度的变革有所启示。
- 苏文明
- 关键词:薪酬体系岗位价值绩效胜任力
- 生涯教学的误区及走出误区的思考——生涯教学应以唤醒生命意义与促进幸福为着力点与归宿被引量:3
- 2015年
- "从饭碗到使命"、"从匹配到建构"是生涯教学实践必须要完成的转型,其着力点在于生命意义的唤醒及个体幸福成长的促进。本文结合生涯教学的相关研究,提出了生命意义视角下生涯教学实践的变革策略,包括教学目标的发展性教育策略、教学内容的叙事取向策略和效果评估的生涯适应力策略,以期对生涯教学课程的改革有所启示。
- 苏文明吴薇莉
- 关键词:生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