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晓林

作品数:8 被引量:48H指数:2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3篇衰竭
  • 3篇通气
  • 3篇功能衰竭
  • 2篇躁动
  • 2篇手术患者
  • 2篇苏醒
  • 2篇苏醒期躁动
  • 2篇全麻
  • 2篇全麻苏醒
  • 2篇全麻苏醒期
  • 2篇全麻苏醒期躁...
  • 2篇机械通气
  • 2篇腹部
  • 2篇腹部手术
  • 2篇腹部手术患者
  • 1篇对心
  • 1篇心肺
  • 1篇心肺脑
  • 1篇心肺脑复苏

机构

  • 8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遂宁市中心医...

作者

  • 8篇王大庆
  • 8篇苏晓林
  • 7篇葛颖
  • 5篇万勇
  • 2篇胡建华
  • 2篇李俊英
  • 2篇钱志成
  • 1篇杨静
  • 1篇肖敏
  • 1篇陈丽
  • 1篇丁雪峰
  • 1篇何浩

传媒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呼...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8
2011年
目的对腹部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方法观察腹部手术术后患者意识恢复情况,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疾病类别、术前睡眠时间、麻醉时间、吸入麻醉用量、吸入麻醉停用时间、术中输液量、输血量、失血量、尿量。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有142例患者纳入分析,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7.61%。年龄(B=-0.059,P=0.007,OR=0.943,95%CI of OR:0.902~0.986)和术前睡眠时间(B=-0.786,P=0.000,OR=0.455,95%CI of OR:0.317~0.655)对全麻苏醒期躁动具有显著影响。结论年龄和术前睡眠时间是影响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
钱志成万勇王大庆葛颖苏晓林
关键词:腹部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年龄
持续镇静治疗在重症肺炎患儿机械通气中的作用
王大庆苏晓林肖敏
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监测在老年急性右心功能衰竭治疗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监测在老年急性右心功能衰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右心功能衰竭病人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指导下的相关治疗干预。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28 d病死率,治疗后1 d、2 d、3 d、5 d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30 min、2 h、4 h、12 h心功能各项指标水平,治疗前与治疗后6 h、12 h、24 h氧合指数、乳酸、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 d、2 d、3 d、5 d,观察组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0 min、2 h、4 h、12 h,观察组心功能指数高于对照组,血管外肺水指数、胸腔内血容量指数、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 h、12 h、24 h,观察组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而乳酸、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应用于老年急性右心功能衰竭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价值,有利于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能有效促进病人心功能的恢复。
何浩陈丽杨静丁雪峰葛颖苏晓林王大庆杨桥
关键词:老年心功能指标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对ICU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CRRT)对ICU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患者的血浆细胞因子、肾功能指标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 2 0 0 2年 6月至 2 0 0 3年 11月符合ARF的ICU患者 38例 ,其中治疗组 2 0例采用CRRT治疗 ,对照组 18例采用肾脏非替代治疗 (保守治疗 )。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抽取静脉血标本作血浆细胞因子和肾功能指标的检测 ,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死亡病例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 6、白细胞介素 8及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有显著改善 (P<0 .0 5 ) ,而临床死亡率改变不明显 (P>0 .0 5 )。结论 CRRT能有效清除ICU的ARF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 ,改善肾功能指标 ,但其最终预后仍然很差。对于ICU的ARF患者 ,应该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万勇王大庆胡建华葛颖苏晓林李俊英
关键词:连续肾脏替代疗法ICU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功能
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相关因素分析
钱志成万勇王大庆葛颖苏晓林
腹内压升高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腹内高压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24例慢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在腹内压为0、10、15、20、25 mmHg时测量HR、MBP、CO、SV、CI。结果 当腹内压升高达到10 mmHg或以上时,HR明显增快,SV明显下降,而MBP、CO、CI无明显改变。结论 腹内压升高可以导致每搏心输出量下降,但可以通过HR代偿。
万勇胡建华王大庆葛颖苏晓林李俊英
关键词:腹内压升高血流动力学
外科术后呼吸功能异常的早期无创通气治疗
2005年
王大庆万勇葛颖苏晓林
关键词:无创通气治疗外科术后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机械通气手术成功有创通气
不同通气方法对心肺脑复苏患者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比较不同通气方法在心肺脑复苏(CPCR)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抢救的87例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用通气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一次插管组、气囊面罩组和多次插管组。比较3组患者的心脏复苏(CR)成功率、心肺复苏(CPR)成功率、CPCR成功率以及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PR-MODS)的发生率。结果:与一次插管组比较,气囊面罩组的复苏成功率及PR-MODS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多次插管组则显示复苏成功率明显降低,PR-MODS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CPCR抢救中,紧急气管插管失败后,气囊面罩加压给氧可作为过渡时期简单有效的通气方法。
王大庆葛颖苏晓林
关键词:心肺脑复苏气管插管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