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玲

作品数:15 被引量:46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气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平流层
  • 7篇流层
  • 7篇环流
  • 7篇北半球
  • 6篇气候
  • 5篇气候变化
  • 5篇臭氧
  • 4篇臭氧总量
  • 3篇对流层
  • 3篇赤道
  • 3篇大气环流
  • 2篇遥相关
  • 2篇遥相关型
  • 2篇平流层下部
  • 2篇温度场
  • 2篇海温
  • 2篇厄尔尼诺
  • 2篇北半球冬季
  • 2篇春季
  • 1篇低频变化

机构

  • 11篇南京气象学院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四川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作者

  • 15篇葛玲
  • 3篇宋连春
  • 3篇赵远东
  • 2篇李川
  • 2篇梁佳兴
  • 1篇潘闻天
  • 1篇郭树军
  • 1篇赵红旭
  • 1篇贾子冰
  • 1篇陆丹

传媒

  • 13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年份

  • 3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2
  • 4篇1991
  • 1篇198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半球30hPa环流春季转变过程的诊断研究被引量:7
1992年
利用1965—1986年30hPa 逐日高度、温度资料和月平均臭氧资料,对环流的春季转变过程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50°N 以北极冠地区高度场涡动方差 E 指数小于4×10~4(dagpm)~2的初日可以作为30hPa 自然天气季节进入春季的近似度量;冬末至早春环流在压、温和经、纬向风场方面均有显著变化;定常和瞬变涡旋动量、热量通量和通量辐散(合)的时-空变化特征明显;春季转变早、迟两类情况下极区平流层热源——臭氧在经向、纬向和垂直分布方面呈现异常。
葛玲郭树军
关键词:北半球平流层环流
北半球平流层环流在厄尔尼诺年和反厄尔尼诺年的异常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重点分析了50年代后期以来赤道东太平洋重要的6次增暖事件(即厄尔尼诺事件)和7次变冷事件(即反厄尔尼诺事件)发展过程中,30、100hPa大尺度环流的若干前兆特征和演变过程。
葛玲章基嘉李川
关键词:平流层环流厄尔尼诺
沿120°E中纬度对流层—平流层下部气候变化及与臭氧变化的联系被引量:1
1999年
利用1958~1995 年海拉尔、沈阳、南京三地区地面至30 hPa 标准层月平均气温资料,研究了近40 年沿120°E、30°~50°N 区域气候变率随高度、纬度和季节的分布特征,前、后两个20年气候变率的变动及其与亚欧不同地区臭氧变化的联系.结果指出∶近20 年来,该区域对流层中下部变暖速率随纬度显著增大,尤其在冬季;200 hPa 以上变冷速率亦随高度及纬度显著增大,尤其在冬、春季.而前、后两个20 年,高、低层气候变化趋势截然相反,这是一种年代际尺度气候变化.三地区各季节平流层下部变冷率(对流层中下部变暖率)随纬度增高而加大与邻近同纬带地区臭氧减少率随纬度增高而加大的现象基本对应,表明平流层下部因臭氧减少引起的辐射加热减少,可能是支配我国东部平流层下部变冷率(对流层中下部变暖率)随纬度增高而显著加大的一个重要因子.
葛玲赵远东宋连春
关键词:对流层平流层下部气候变化臭氧变化中纬度
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异常的水平和垂直结构被引量:1
1991年
根据30hPa月平均高度距平场EOF1在1月的时间系数T_(11)的符号分类,得到冬季30hPa的水平环流在纬向风、极地低涡和北太平洋高压、极地温度等方面的异常状态以及对流层中部-平流层中部环流在纬向基本流场、温度场及行星波振辐等方面的异常垂直结构图像。借助于行星波上传原理和定常涡旋动量、热量通量诊断,定性地解释了异常结构的成因。分析表明:用中高纬平流层环流特征指数对环流异常的水平和垂直结构的描述能反映冬季对流层-平流层环流耦合弱(强)的两种状态,较之用赤道平流层纬向风QBO位相分类更能准确地揭示中高纬环流异常结构特征的实质。
葛玲唐小新章基嘉
关键词:环流平流层对流层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场“递归分解”的容比变化及其气候意义
1999年
采用“递归分解”方法的逆向算法,提取了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区57 个格点 1951年 1 月~1997 年 12 月逐月海温月际变差值序列动力演化的“容比”特征,据此揭示了海温场的年代际尺度气候变化,并讨论了它与 E N S O 循环、两半球臭氧以及北半球对流层、平流层大气温度年代际变化的关系。最后将“递归分解”方法与传统统计方法进行了比较。
葛玲赵远东潘闻天刘桂馥
关键词:赤道东太平洋气候变化
赤道地区纬向风系与ENSO事件的联系被引量:2
1996年
利用AtuonaMarquesasIs(9.48°S,139.2°W)站对流层最大西风层(150hPa)和最大东风层(850hPa)纬向风异常值的差值,构造了赤道中、东太平洋Walker环流强度指数Id。并对Id、平流层下部QBO西风位相的长度和起始季节与ENSO事件的联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Id指数与南方涛动指数(SOI)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Walker环流圈在ElNino(LaNina)事件期间减速(加速);ElNino事件前20个月Walker环流圈开始加速、上层西风加速早且稳定;强ElNino事件均出现在30hPaQBO西风位相持续期在5个季节以上,起始月在11~1月(北半球冬季)的过程结束之后。从而进一步提出西风动量自平流层中部向下传播,诱发赤道中、东太平洋Walker环流圈加速,导致海洋异变ENSO循环起始过程的“高层影响”
葛玲
关键词:赤道地区环流厄尔尼诺事件
南极气候变化的季节特征被引量:8
1996年
利用1962~1993年南极16站地面至30hPa10个标准层上月平均温度、南极臭氧总量以及2800MHz太阳通量资料,采用最大熵功率谱方法,研究了各季中月南极诸高度气候的线性趋势变化、熵谱特征及其可能原因。结果显示:南极平流层气温(臭氧总量)在各月均呈变冷(减少)趋势,10月100hPa气温(臭氧总量)10年的变率最大达-1.8℃(-14.8%)。南极对流层气温(2800MHz太阳通量)在各月均呈显著增暖(增强)趋势,1月500hPa气温(太阳通量)10年的变率高达0.4℃(22.1个单位)。各月太阳通量均呈显著的3年及9~10年甚低频—年代际周期变化。而对流层850~500hPa气温变化熵谱仅在7月具有相应的特征,南极对流层顶气温在各季中月均无显著的趋势变化及周期性变化。提出南极春季臭氧的显著减少及夏季太阳通量的增强是平流层显著变冷及对流层变暖的重要原因;南极夏季对流层显著增暖导致南极大陆边缘部分冰雪消融,可能是近年来全球海平面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葛玲梁佳兴
关键词:气候变化
拉萨和南京大气层下部的气候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联系被引量:2
1999年
利用1958~1995 年拉萨、南京地区地面至30 hPa标准等压面上月平均气温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主体东部的拉萨地区上空若干气候特征以及月、季、年平均气候变率随高度分布特点,并与同纬带长江三角洲的南京地区作了比较。还讨论了两地区平流层下部 对流层中部气候变化与亚欧高纬地区大气臭氧总量及南亚高压变化的联系。
葛玲赵远东梁佳兴宋连春
关键词:气候变化臭氧总量大气层环境因子
北半球早春30hPa遥相关型特征、起因及其与赤道海温异常被引量:4
1995年
根据1958~1991年资料,用一点相关法得到了3、4月北半球30hPa月平均高度场遥相关型,研究了它们的指数特征、起因及其与后期赤道东太平洋厄尔尼诺事件的联系。
葛玲贾子冰
关键词:遥相关型臭氧总量海温异常大气环流
北半球30百帕月平均高度、温度场典型特征的结构和演变被引量:3
1991年
本文利用扩展的自然正交函数(EEOF)方法展开30百帕月平均高度、温度场,得到了前四个特征向量场、它们的方差贡献及结构特点;讨论了各特征向量场在冬、夏半年所代表的典型环流形势;最后用最大熵谱方法对时间系数作周期分析,揭示了各典型环流强度随时间变化的主要周期。
葛玲章基嘉李川
关键词:北半球平流层温度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