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调查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2月-5月在脑病科住院并进行康复治疗的199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自我调节疲劳量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脑卒中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本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自我调节疲劳得分为(47.39±4.54)分。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自我调节疲劳与正性情绪、社会支持均呈负相关(r=-0.437,P<0.001;r=-0.633,P<0.001),与负性情绪呈正相关(r=0.346,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功能锻炼依从性、NIHSS评分、负性情绪和社会支持是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的独立影响因素(R^(2)=0.552,△R^(2)=0.528,F=23.153,P<0.001)。结论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自我调节疲劳呈中等偏上水平,医护人员应根据其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患者的自我调节疲劳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认知行为疗法在自杀倾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有关认知行为疗法对自杀倾向患者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4月26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查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篇文献,共166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认知行为疗法可以降低患者的自杀意念[SMD=-0.35,95%CI(-0.51,-0.18),P<0.0001],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SMD=-0.34,95%CI(-0.46,-0.21),P<0.00001]、焦虑[SMD=-0.22,95%CI(-0.38,-0.06),P=0.007]、绝望[SMD=-0.23,95%CI(-0.38,-0.08),P=0.003]和生活质量[SMD=0.32,95%CI(0.07,0.57),P=0.01],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能够降低自杀倾向患者的自杀意念,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和绝望等负性情绪,但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的证据不足,还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行验证。